記錄下歐娃邦上發(fā)的第三篇文章。
當我第一次聽說這套書的時候,我還是個焦慮的“雞媽”,正在一個雞娃APP上膜拜各路“牛娃”,突然一篇“不走尋?!甭返奈恼挛宋?,大意就是說這位媽媽并未刷題刷分級猛雞娃,但是娃上學后卻在各種測評中遙遙領先,原因是她吃透了一套書,對,就是這套被譽為“親子閱讀圣經”的《朗讀手冊》。
焦慮如我,毫不猶豫地下單了。
是的,我和朗讀手冊的結緣就是這么“功利”。
經過漫長的等待,我終于收到了這套書。
封面和手感都是我愛的。
迫不及待打開看,開篇羅列了一大堆的事例和數據,對于“感性派”的我來說,委實有些枯燥,但有“成功者”在前,我又不舍得錯過任何一個信息。當我看到第16頁的時候,只為一句話,我就知道,愛了:
“這本書的主旨是培養(yǎng)孩子愛上印刷讀物,并使他們能夠在畢業(yè)后繼續(xù)保持閱讀的習慣,而不是教孩子為了取悅父母或者僅僅為了畢業(yè)而閱讀。”
多么直白,絲毫不拖泥帶水地說出了我一直不敢承認的事實。
對,我就是那個為了畢業(yè)而閱讀的人。
對,我就是希望孩子“愛上印刷讀物”,成為“終身閱讀者”的媽 !
“學校的目標是培養(yǎng)終身閱讀者,培養(yǎng)那些畢業(yè)后仍然愿意閱讀以及自學的人,但學生沒有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對學校教育最嚴厲的控訴?!?/p>
看到這句話,我狠狠地點了點頭。
但,抱怨是無用的,我想看的是,我可以做什么,可以改變些什么。
下面我將具體介紹書中對于一些我曾有過的困惑的回答以及我們家受這本書影響發(fā)生的改變,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
什么時候開始朗讀?
經常有媽媽問,我家寶寶XX個月了,是不是可以開始看書讀書了?
“你什么時候開始和你的孩子說話?是等到孩子6個月大才開始嗎?”
這個反問太棒了有木有?!
“ 是的,對嬰兒來說,他聽不懂任何一個字。但我們卻不會因此不跟他說話,既然你可以對初生兒說話,就一樣可以讀書給他聽,你用的是相同的語言??!”
什么時候停止朗讀?
書中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我一字不差地讀給了隊友。
因為某天,當倆娃都哭著鬧著要我讀書的時候,隊友說能哥“ 你已經長大了,你要學會自己看書?!?我感受到了這句話對能哥的殺傷力,此后好幾天能哥都會可憐兮兮地自言自語 “ 我自己看書,不要媽媽講。”
“ 太早停止給孩子朗讀跟一點兒都不給孩子讀故事聽故事一樣,都是大錯特錯的。”
“ 他已經XX歲了,怎么還需要我們讀書呢?我們送他去學校難道不就是讓他學會自己看書的嗎?”
“ 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相當于國內初中)會達到相同程度,在此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因此,孩子能夠聽懂并理解自己無法看懂的復雜、有趣的故事。聽到的較高程度的詞語會灌輸到孩子耳朵里,最終他們會記住這些詞,進而增強閱讀能力?!?/p>
隊友聽完這段話,說了三個字 “ 有道理 ”,此后娃要求讀書的時候,也沒再說過“你要自己看書”這樣的話。
這書我家孩子不愛看
我經??吹侥笅肴旱膵寢寕兊蛢r轉手很新很好的繪本,理由是“我家不愛看?!?作為一個運書難上加難,時間金錢成本遠超圖書價格的海外老母親,真心心疼,卻又無法反駁。
書中對于這一問題在“艾琳”的例子中給出了一個可參考的解決辦法:
“ 通常她不會立即喜歡上一本新書。我會先用幾天時間慢慢將書介紹給艾琳,第一天我們只是看看封面,再‘談談’這本書,第二天才讀一兩頁,接下來的每一天再多進行幾頁,直到第五天或第六天,我覺得她對書足夠熟悉了,才把整本讀給她聽?!?/p>
的確,我們家也有乍一看“不愛”的書,他可能連一遍都聽不完,可能一連好幾天都不會去翻開那本書。但我發(fā)現(xiàn)那些看似“不愛”的書通常會在一段時間之后深得娃心,所以他并不是“不愛”,只是“ 還沒來及愛。 ”
爸爸的專屬書
這個想法也來自于艾琳的故事,“艾琳的父親事實上也參與了讀故事,他們有一些藏書被艾琳貼上了‘爸爸的書’的標簽,表示那些是爸爸讀的書?!?/p>
因為隊友專業(yè)的緣故,我們的一些科普類書籍也被能哥標為了“爸爸的書”,比如《寶寶的量子物理學》《水先生的奇幻旅程》等等。
關于如何讓隊友參與到親子閱讀中,書中也專門用一個章節(jié)給出了解決方案。這一部分我不做詳細說明,但是下面圖中的這段話一定要分享給爸爸們看,如果依舊不以為然,那么買回家,對應的章節(jié)請認真讀一讀。
朗讀的承諾
這個想法源自“凱西·布羅西納”的故事,講的是父親和女兒如何從最初的“連續(xù)100個晚上讀故事”這一小目標開始,一直堅持到女兒上大學才結束每日朗讀的故事。
我讀這一段的那天正好是隊友生日,讀完后,我和隊友決定從那天起做一些改變。
我們約定每天晚飯后最少抽出15分鐘作為全員參與的朗讀時間。朗讀內容暫定由孩子選擇,一人一本,前期為了督促大家堅持,我們還做了一張記錄表貼在墻上。
這簡直是我們做的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在我們堅持朗讀的第十二天,能哥抱著隊友說,“我最喜歡爸爸啦!”,回頭看了我一眼,補充道,“我最喜歡爸爸媽媽啦!”
一直到今天,一吃完晚飯,娃就跑到書柜,拿起一本書高喊,“我選好故事啦!”
那感覺真的很贊。每日晚飯后成了全家最享受的時光,連終日待在電腦前的隊友現(xiàn)在也會在朗讀后一直待在客廳,要么繼續(xù)和孩子一起讀繪本,要么陪孩子一起玩耍,要么拿一本專業(yè)書坐在沙發(fā)上靜靜翻看。
是的,我看朗讀手冊的動機是“功利”的。
但是讀完這本書,我的感受真的就是書中那句:
“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
朗讀手冊,點燃了我們心中的那團火。
關于朗讀章節(jié)書
朗讀手冊第二第三冊是崔利斯精心整理的適合朗讀的部分書籍內容節(jié)選。他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介紹文中作者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延伸的故事。崔利斯解釋說,編排這些文字的目的是不愿“讓年幼的讀者誤以為書是機器寫的?!?/p>
其實之前我對于給幼兒園的孩子讀章節(jié)書是懷疑的。但當我打開第二冊的開篇“給我講個故事”時,那一句“三個有關大灰狼的故事——實際上,這些故事里的大灰狼既不大,也不壞。”逗樂了我,我不自覺地往后讀,第一篇《古尼狼》。
在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能哥正在地毯上玩兒他的積木,我其實并未刻意讀給他聽。然而,他的反應真的讓我吃驚,我真的很希望家里有攝像頭能記錄下他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時候的表情。
每當我讀到,“古尼狼驚醒了,它跟著跑起來,‘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能哥就皺著眉頭,一臉嚴肅緊張,握著小拳頭,當他聽到,“老古尼狼又點著頭,點著頭,然后睡著了”才放松下來…… 讀完故事,他竟然主動拿起滿是文字的這本書自己裝模做樣看了起來。
第二天,我問他,昨兒講的什么狼來著?他說“古尼狼”。
最后,我也用朗讀手冊的最后一段話來結束這篇文章。
“正如瑪雅·安吉洛曾說過的,‘人們也許會忘記你說過什么,也會忘記你做過什么,但是人們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正是父母的養(yǎng)育,老師的教誨和偉大的閱讀帶給我們的感受,改變著我們的人生。這種感受,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會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