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兒畫的畫,我問她是什么,她說貓頭鷹。第二天又畫了一副差不多的,我問是什么,她說是Dinosaur。這種回答非常蔡國強??傊?,比我有天分
前幾天看到一個美國人寫自己的經(jīng)歷,他有個個Startup公司,剛拿到天使投資,是個軟件工程師,老婆也是程序員,兩個人都要上班,在他公司拿到投資時,他第二個孩子出世了,他大致寫了一下自己處理家庭和工作的方法,種種忙碌。
他提到一個理論,關(guān)于人的一生取舍,他說好像你頂著很多的球,有的是橡皮球有的是玻璃球,橡皮球掉了,是可以彈起來的,玻璃球掉了就摔碎了。玻璃球代表那些失去就不再有的機會,比如,陪兒女一起成長的幾年。他每天一定會抽出至少三個小時陪孩子玩,風(fēng)雨無阻。白天孩子上全托。下午他接孩子回來,無論多重要的會,都不會安排在這段時間。寧可錯過---因為會議是橡皮球。
然后看到王朔說自己的母親,王朔說你不要以為親情是天生的血緣關(guān)系,他和任何其它情感一樣,需要你付出和經(jīng)營,小時候王朔的媽媽一心撲在工作上為人民服務(wù),唯獨不關(guān)心自己的家人。王朔寫到他十幾歲時扁桃體發(fā)炎要做手術(shù),媽媽居然都沒有去看他(在同一個醫(yī)院,媽媽趕赴另一個自己主持的手術(shù))。當(dāng)然,在媽媽的描述里,她是很心疼孩子的,但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王朔和母親到現(xiàn)在的年紀,仍然無法和解。王朔無法解開心結(jié)。王媽媽則覺得很無辜。
成年之后就比較喜歡看人物傳記,其實是想從不同的人生中取得參考(因此,我老了一定會寫自傳,將我獲得的人生經(jīng)驗寫出來給人聊做參考),但人物傳記里甚少有人寫到自己和孩子與家人的相處,尤其是中國的人物傳記,好像動手寫傳記的人都覺得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做的事才是值得記錄的---恕我直言,這樣的人生傳記是不完整,也沒有可參考的價值。
在一天天的緊張忙碌里,不知不覺大女兒都快四歲了。最近的日子,覺得她突然之間長大了。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突然懂事乖巧,變成另一個人,我好多的奢望,變成真實。看著她們倆在一起玩時,有有限的話語一問一答的情景,無論多少煩惱和工作生活的壓力,都消弭了。有那么幾天,我心里滿滿的都是感動和安慰。那種溫暖的感覺,是我人生中不曾有過的。而這種兩個孩子一起成長的情景,在中國是久違到令人陌生了。
三年多來,我們做到了什么?
我們看到一個開心的,有安全感的,自由自在,懂得和大人溝通的孩子。
這就是我的全部育兒理想,我希望她是個自由的人,自律的人,懂得和人溝通的人,我不要她只做聽話的乖孩子,她要敢和我講條件,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想要的自由。我想她不要事事都想著自己那么自私,要懂得和人相處,與人溝通。
人說三歲看老,科學(xué)根據(jù)就是三歲人的行為模式已經(jīng)發(fā)展完成了。以后都不會有大的改觀。
這三年多來,我很少拒絕她的要求,我覺得三歲以內(nèi)的孩子,很少會提不合理的要求,我常在商場和小區(qū)里看到父母為了訓(xùn)練孩子,讓ta自己走,無論如何哀求,嚎哭,也不會抱ta。就那么拖著快走---這種事我也曾經(jīng)做過,我也曾經(jīng)以為這是可行的,最嚴重的一次,嬌嬌哭鬧了一個小時要求我?guī)鋈ネ?,為了讓她明白不是事事她想如何就如何,我就?zhí)意不理她,她一直哭到睡著。然后我就知道她不是個用強硬的方法可以完成壓制的孩子,之后再沒有和她做這樣的斗爭,而是和她談條件。慢慢和她講道理。我們再沒有過這樣的斗爭。我很少拒絕她要求抱抱的請求(還好嬌嬌一直都不是個胖小孩兒),到現(xiàn)在她大部分時間愿意自己走。因為她已經(jīng)無需再試探我是否會抱她,她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
我沒有逼迫她寫作業(yè),她作業(yè)每次都完成的很好。而且她是個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孩子,看書時喜歡類比,想像力天馬行空。
她喜歡玩手機,我不得不控制時間,設(shè)定五分鐘鎖屏。直到現(xiàn)在換了手機,我還沒找到鎖屏功能,但我覺得時間到了,就說一聲時間到了,不要看了。她就自己關(guān)上交給我,因為她也獲得了玩手機的安全感,并且知道看的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
然后我會陪她看書,玩積木,或者帶她出去玩。
一點經(jīng)驗分享:0-3歲的孩子,不能按照大人意志拒絕她的要求,但也不能溺愛她到事事都答應(yīng)她。如何做到這個平衡?靠的不是管教和父母的權(quán)力,是一遍遍的說服,比如,嬌嬌喜歡讓我抱著她,自己不走路,我不會拒絕她的要求,但抱起來我會對她說,你長大了,要自己走,自己多運動身體才會好。走不動了再讓爸爸抱,就這樣,一次次的說,重復(fù),我都不知道自己說了多少遍,終于有一天,她愿意自己走,一邊走一邊說,你長大了,要自己走。
其它的事,也是如此,看手機對眼睛不好,看電視不要太長時間,薯條是不健康食品,不刷牙牙齒會壞。重復(fù)的告訴她并且在她做到時大大的鼓勵和表揚她。
這三年來,我們付出了什么?
我們付出了幾乎所有的時間,睡眠,耐心。還有所謂的『事業(yè)』。葉卡同學(xué)四年多來,沒有外出工作,每天圍著她倆轉(zhuǎn),圍著灶臺轉(zhuǎn),我有過兩次換工作的機會,都因為擔(dān)心不夠時間照顧家里放棄了。
我想明白這件事,我們現(xiàn)在的人生階段里,陪孩子成長就是玻璃球,錯過了就碎了沒有了。至于事業(yè),遲點再開始。
有一晚我們倆一起看了《Before midnight》,最后Jesse 和 Ceilin爭吵的那一幕,我們倆靜默著,幾乎是屏住呼吸看完的---那些談話和我們倆的生活太像了。甚至那些對白,我們都曾經(jīng)對對方說過。Celine說孩子晚上睡不著,她不得不推著兩個孩子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轉(zhuǎn)悠到她倆都睡著。這其中的甘苦,只有親身帶過孩子的父母才能體會。
有一天我對她說,你看每天洗奶瓶,洗水杯,給她們洗澡,刷牙,涂身體,陪看書,哄睡覺。叫起床,送去上學(xué),接回來陪著做作業(yè),喂飯,準備水果。日復(fù)一日,就像是修行。她當(dāng)時正在給二女兒洗澡 ,二女兒在水里嘰嘰喳喳的笑著叫著開心的不得了,她說,快樂的事怎么能叫修行,修行都是比較苦的吧。
在那一刻,我知道她是覺得快樂的。然而我知道事實并非總是如此。也有不少時間,我們彼此抱怨。不少時間面對打翻在地的牛奶,水杯,剛換好又被弄臟的衣服,我們是抓狂的。四年來,我?guī)缀鯖]有赴過任何的朋友聚會。她又何嘗不是,我還能到辦公室見幾個同事,她每天就是圍繞這個家。我們倆到哪兒,都帶著她們倆(兩個拖油瓶~~~^_^)。
至今我都覺得我說是修行是很恰切的,修行并不總是快樂的,肯定也不是那么悲苦。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圓滿』,為了證智,修行需要專注需要堅持,需要積累。陪孩子何嘗不是如此?有快樂,有煩惱,需要克服心障磨練品性,目的就是為了養(yǎng)育出身體和心靈都健康的孩子。
在任何領(lǐng)域,一萬小時定理都是成立的。有一萬小時的持續(xù)付出,就有機會變成『專業(yè)的』父母。有一萬小時的陪伴,你的孩子和你怎可能生疏,怎可能有心結(jié)。雖然沒有人物傳記可以參考,但我已經(jīng)看到未來,現(xiàn)在的付出,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自由獨立的人,未來她們會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對我們的依賴會越來越少,我們就可以再開始自己的人生。然而親情卻不會變得生疏。我看過壹周刊在婦女節(jié)訪問一個做投行經(jīng)理的媽媽,她養(yǎng)育兩個兒子,她說盡量維持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會努力的安排出陪孩子的時間,尤其是一些關(guān)鍵時刻,比如孩子去新加坡參加小提琴比賽時,她陪著去,在比賽間隙順便見個客戶。她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那些年真是忙的不可開交,『阿仔對襪成日是鴛鴦色』(孩子的襪子整天穿的鴛鴦),雖然是鴛鴦色,起碼她親手幫孩子穿襪,或者,至少她注意到孩子襪子穿錯了。
因為我擔(dān)心老了之后回顧人生,覺得自己碩果累累,養(yǎng)個孩子絕對算不上什么對人類的偉大貢獻。寫傳記也會變成一個自以為是宇宙中心的人,所以先把這些小小的心得,記錄下來。
在三部曲最后一部 Before midnight里,Jesse老了,Celin身材也走了樣,但她們的相處和感情,非常真實動人,這就是生活本身。
(注:看不懂蔡國強梗的,可自行g(shù)oogle 蔡國強 草船借箭)
文:林愈靜-顧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