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做作業(yè)時,父母最應(yīng)該做的四件事情,你做到了幾件

2020-10-23 21:16 原創(chuàng) · 圖片1


很久很久以前,我以為,孩子做作業(yè),就是孩子做作業(yè)而已。
 

她做她的作業(yè),我看我的書,互不干涉,歲月靜好。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想多了。

很久以前,我以為,孩子做作業(yè),父母就是要站在旁邊,辛勤地輔導,時刻地教授。

孩子配合的時候,母慈子孝,孩子沒弄懂的時候,雞飛狗跳。

后來,我經(jīng)歷過了。

再到了后來的后來,我終于明白,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父母到底該發(fā)揮什么作用。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才真正成為了一個小學生的老母親。

在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父母最應(yīng)該做的幾件事情:

一、看書、學習。

爸爸媽媽也在看書,也在學習。
 

讓孩子知道,學習是每個人的事情,是一種常態(tài),而不是小學生才做的事情。

孩子接受了這個設(shè)定,她就不會覺得做作業(yè)是一件特殊任務(wù),而是很正常的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而已。

既然是日常事務(wù),也就不會太有抵觸心理。有計劃地開始,循序漸進地結(jié)束。

拿起一本書,拿起一支筆,端正地坐在一旁,一方面提供了陪伴,一方面其實也是起一種榜樣的作用,我在認真學習,我坐的很端正。
 

行不言之教,這就是盡在不言中的教育。

其實我很反對給孩子一張學習桌,大人就在旁邊盯著,時刻跳出來。

想一想如果你下班了回家,要回顧今天的工作,也有一個人在你旁邊,啥也不干,就負責盯著你有沒有犯錯,這樣的場景想想就覺得尷尬。

陪做作業(yè)的同時,自己也學習;陪孩子練字的,自己也要拿支筆練字。

照這個方法做,就算你一個月只能陪寫作業(yè)5次,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chǎn)生非常大的正面影響。
 

所以,我特別建議在孩子上一年級時,先不要買學習桌,就在家里的大書桌或者餐桌上,大家一起看書,一起學習。等孩子習慣養(yǎng)好了,再視情況買學習桌。

二、提供反饋。

很多事情可以漸漸放手讓孩子做了,比如說學會自己計時,學會自己找到標準答案(書上有的)。

但一開始,孩子非常需要父母來提供及時的反饋。

比如拼音,是聲母錯了還是韻母錯了。這樣的反饋在很多教練那里能看到,比如足球隊隊員踢球,這個球踢的哪里不到位,教練直接指出,下次就可以進行調(diào)整。越快速而直接的反饋,越能幫助孩子及時改正錯誤,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但這樣的反饋是直接的,不需要評價,尤其是貶義的評價,當然,其實也不需要夸獎,除非是表揚孩子的努力和堅持。

一個好的教練不會說:你這球都踢不好,真笨。

這樣的話對于隊員是沒用的,只會打擊隊員的信心。

怎樣說有用——就是具體哪里有問題,怎么改,就行了。比如說六六最近讀拼音用的時間長,找出原因是因為z錯誤次數(shù)很多,那我就會建議說問題在于z這個聲母,那我們今天重點練習z,練習結(jié)束后,再來總結(jié)z的發(fā)音有沒有進步,讀錯了的時候有沒有及時調(diào)整。一次兩次,這個bug就消除了。下次再遇到zh的問題,也是用這個辦法。
 

給孩子提供具體的反饋,孩子將基礎(chǔ)夯實,避免回爐再造。

三、教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時機。

孩子對學習還充滿了熱情,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

這時如果引導的好,孩子建立了好的習慣,那真的就是四兩撥千斤,省無數(shù)力氣。

陪孩子學習整理物品,比如書包放哪里,課本怎么收拾。

教會孩子怎么讀題。

遇到難題時怎么解決。

用什么心態(tài)對待學習。

這都是陪伴的時候可以提供的實打?qū)嵉膸椭?/span>

教了方法以后呢,也不是說就不用管了。你還得多觀察觀察,如果孩子做完會檢查,孩子新用了哪個方法,就及時地送上小份鼓勵:我發(fā)現(xiàn)你學會了用剛學到的方法,很不錯,很會學習。

四、提供積極解釋。

一年級的孩子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不是語文上的拼音,不是數(shù)學上的難題,而是怎么面對自己的“無能力感”。學拼音怎么都拼不成功,數(shù)學這道題怎么都理解不了,而且永遠都存在比較,哪個小朋友學的很快,哪個小朋友特別厲害。無形中,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產(chǎn)生一種不積極的判斷:我就是笨,我就是沒有其他人學的好。如果父母將自己的著急心態(tài)加諸于孩子身上,更會讓孩子對自己做出低成就判斷,并且長期影響下,對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對自己產(chǎn)生放棄心理。

作為父母,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并不就是為了讓他的這堂作業(yè)順利完成,也不是為了解答某個問題,父母最大的作用,是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解釋。孩子拼音拼的沒有其他孩子快,我們可以告訴他:每個孩子學拼音都要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別的孩子學的早,那這個時候他就能拼了,你經(jīng)過這么長時間,肯定也會拼的很好。孩子口算慢,可以跟孩子說:我們多練習兩次就好,我看到你有在進步。

這樣的語言解釋,可以讓孩子進行更廣度的思考:我如果要達到一個程度,是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的。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我并不是笨,我只是還需要學習。以后面對學習上的一時的不足,他就會歸因于時間積累和努力程度,而不是歸因于智力因素。不同的歸因促使不同的行為產(chǎn)生,而我們想要的,是一個不斷努力、積極陽光的孩子。
 

在一年級的時候,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提供具體及時的反饋,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為孩子提供積極解釋,做到這四步,將孩子學習的習慣和方法奠定好基礎(chǔ),然后再慢慢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拓展。

教育,就是這些小細節(jié)的不斷累積。

看起來微不足道,卻足以影響整個人生。
 

六媽:哲學碩士,透過現(xiàn)象看教育本質(zhì),注重思維模型培養(yǎng),堅持化繁為簡的育兒之道


閱讀原文 回應(yīng)12 舉報
贊25
收藏123
5年前
謝謝分享,值得學習??
5年前
很好的經(jīng)驗,早幾年看到就好了
5年前
woody_wang 很好的經(jīng)驗,早幾年看到就好了
現(xiàn)在開始也是一樣的,鼓勵孩子,自己也堅持學習,永遠是最好的陪伴孩子的方法
5年前
謝謝分享(*°?°)=3
5年前
做父母是一場修行。
4年前
謝謝分享學習了。
4年前
感謝分享,家有一枚幼小銜接的孩子
4年前
大人和孩子一起學一起玩 潛移默化就影響孩子了
4年前
從一年級的好習慣培養(yǎng)起來
4年前
謝謝(*°?°)=3分享?。。。?BR/>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夏林Shining
夏林Shining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