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學家綜測出分,小妞毫無懸念地停留在勤思班。LG對這次考試有點預期,沒進創(chuàng)新,有點失望,我倒是很淡然,作為一線輔導女兒數(shù)學的人,娃有幾斤幾兩還是有數(shù)的。參加綜測,主要是為了以考代練,也是對近半年學習成果的一個考察。讓我欣慰的是,女兒的綜測每次都有進步,而且她一直保持著對數(shù)學的熱愛和善于動腦的習慣。
小學5年即將走完,回顧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之路,分享一下我的思考和觀點,可能會被初中高中的家長貽笑大方,歡迎拍磚,期待討論。
“笨辦法”很重要
我把計算練習,做試卷,呆板的做題習慣和整理錯題集都歸結為“笨辦法”。這三個字加引號,是因為我曾經(jīng)不屑一顧。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一入學,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就提出了這些“笨辦法”。一二年級每天的作業(yè)是計算練習100題,那時的我自以為是地忽略了這些重復機械的練習,甚至還代勞。
三年級期末,女兒的數(shù)學得了一個“B”。What!這種大放水的,一個班級里好多100的考試竟然得了B。迅速約了數(shù)學老師,看到了卷子,錯了一道遞等式,一道面積計算和一道應用題,三個大大的叉,扣了12分?;仡櫼幌氯昙壣蠈W期的單元測驗,女兒已經(jīng)掉出了95-100分檔,經(jīng)常在92-93分徘徊。每次我都歸結為粗心,沒放在心上,直到期末考試這個刺眼的“B”給我來了當頭一棒。我問數(shù)學老師,為什么3年級平時測驗的最高分都是一些1-2年級不怎么出跳的孩子。老師說,1-2年級是在吃老本,三年級開始,學習習慣好,基礎扎實的孩子慢慢就展露頭角了,老師分析了一下女兒的試卷,覺得她心不靜。
回到家,一向佛系的外公外婆也坐不住了,建議女兒多做一些卷子,把她數(shù)學方面的弱點暴露出來,然后再有針對性的練習。
我一度認為做卷子很浪費時間,一張試卷有90%以上是簡單題目的重復訓練,我更愿意重點攻破。然而想到爸媽的建議和老師提到“心不靜”這個問題,我決定用做卷子來試一試。記得那個假期旅游的時候,每天晚上跑完溫泉都會讓女兒做一張卷子。
果然,面積周長的題目不是想我想象的因為粗心而錯,寒假的間隙里十有八九會錯,大人看起來再直接不過的題目,不知道她的腦子里為什么就是被卡殼,面積求成周長,周長求成面積。同時,書寫習慣,審題習慣,計算熟練度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前兩者要靠自我總結,第三者沒有別的辦法,就是練。每天一頁計算小超市做起來!
一個寒假的練習頗有成效,三年級下學期,女兒的成績回歸,穩(wěn)固在98-100之間。
經(jīng)過這次的教訓,計算練習變成了每天的routine,試卷每兩周做一次,保持考試的狀態(tài)。
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非常專業(yè),每兩周會有一張卷子作為回家作業(yè),學校的知識點看似簡單,但周末的卷子卻能精準地讓你發(fā)現(xiàn)孩子概念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我會定期把女兒考試或平時練習的錯題整理進文檔,幼稚的錯誤也不放過,因為有時看似幼稚的錯誤,其實是概念的不理解。錯題集打印出來,每天做計算練習的同時再做幾道錯題,總共20-25分鐘的樣子。
每天的25分鐘,加上雙周的試卷練習,讓女兒后來的校內(nèi)數(shù)學一直保持在一個top的水準?;A扎實了,即使遇到有點小難度,高分鳳毛麟角的考試,女兒也總能拿回一張98-100的試卷。
奧數(shù)-適當?shù)乃㈩}
我一直認為,數(shù)學是跟天分高度相關的,尤其是奧數(shù)這樣有高度的學科。沒有天分,純粹的刷題只能僵化思路。然而女兒學習奧數(shù)的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對于任何高于自己認知的知識,都是需要練習來理解和鞏固的,只不過對于普娃,練習是為了加深概念的理解,對于認知能力超強的娃,刷題是為了技巧的提升。
刷題這個詞不準確,應該說是有目的的,有重點的,適度(難度和量的適度)的練習。對于我們家普娃,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暴露出概念理解的漏洞并鞏固。
前不久學比例,老師講得她都懂,課堂上題目也做得不錯,看似很完美。課后一做加油站,錯誤百出,我分析了一下,有一個很基本概念她沒有思考。6:3=2:1 那么一段長9米的繩子,在6:3和2:1的兩種比例里,每一份的長度一樣嗎? 女兒答:不一樣??墒蔷褪沁@樣一個簡單的概念,被變個形,放到稍復雜的行程題里,就被忽略了。
暑假學過裂項,3/(7*4) = 1/4 -1/7 ,學的時候老師就提醒,裂項時候分子只可能是1,然而做題時,女兒還是想當然地寫成3/4 - 3/7。 這也是原理不清楚造成的,讓女兒證明一遍裂項公式,原理一目了然。
三年級剛開始學奧數(shù)的時候,上完課老師只是要求做一下課后鞏固的三道題目。三暑開始,輔導老師要求課后把加油站的題目都做完。到了4??上,學而思搞了課上的五講一測,為了應付測試,不得不抽出點時間來復習。隨著練習量的一點點增加,奧數(shù)里的概念女兒掌握得越來越好。
數(shù)學練習,我一直堅持的原則,就是適度。在三門學科中,我給數(shù)學分配的時間最少。對于大多數(shù)智商正常的娃來說,時間花在哪兒,哪就能開花,但是小學階段,我更愿意在語文和英語這樣的需要長期積累的學科上做投入,因為數(shù)學是跟認和智力發(fā)展正相關的,題目的難度應該控制在踮腳能夠著的范圍,量也應該適可而止,我認為把花在大量做數(shù)學題的時間挪作看書或者學習其他科目更加值得。
關于知識鞏固,比起做新題,我更愿意先花時間做舊題。四下疫情期間,我讓女兒把四年級秋季和寒假的課上習題和加油站又重新做了一遍。復習的同時,把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識的證明也復習一遍,比如數(shù)論中的各個原理,幾何里的等高模型等。
三年級以來,我們參加了三次學而思的數(shù)學綜測,第一次得了個B(敏學),去年和今年是A+(勤思)。今年綜測后學而思很貼心地做了一個考情分析,列出了在學各個班次的綜測平均分和推薦進相應班次的錄取分數(shù)線。女兒63分,雖然沒有達到錄取分數(shù)線,但是達到了創(chuàng)新班在讀學員的平均水平,雖然我對她奧數(shù)沒有要求,但這個進步讓我很欣慰。
學習習慣
曾經(jīng)“學習習慣”是個很抽象的詞,陪讀的幾年,它變得具體:書寫的規(guī)整,檢查的習慣,動筆的重要性,解題步驟的規(guī)整,總結的習慣。
相信很多孩子都犯過類似錯誤,在校內(nèi)水平的測試中漏題,抄錯答案,抄錯運算符,選擇題在正確的選項上做了標記卻沒有將選項寫進括號。在做有難度的題目時,喜歡在腦子用空氣想而不動筆,多步驟的題目不寫單位和每步的含義導致斷了思路。
曾經(jīng)有過一段時間,我讓女兒對一些做錯的題目進行總結,通過在bulletpoint畫正字的方式,幾次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時候問題都出自一兩個不良習慣,在有理有據(jù)的情況下她就比較容易接受改正。當然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出錯,總結,改正需要不斷迭代。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個張江中學數(shù)學老師對預初學生做數(shù)學題提出的各項要求,非常細致,也非常實用。
數(shù)學學習的確需要拘小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