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速前進的海尼曼,幫我們完成了輸入到輸出的飛躍

2010
2017-11-28 15:17 原創(chuàng)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完成海尼曼從GK到G2大約360本書的閱讀了,這360本書整整花了三年半的時間,也正是這360本書在女兒英語從輸入到輸出的質變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兩天萌生想法把海尼曼伴隨我們三年半的經歷寫下來,即是為了對過去的一個回憶,也希望給更多的在啟蒙路上的家長們帶來一些參考。

女兒的英語啟蒙大概是從1歲多開始的,那時我時不時給她看英語動畫片,并且每天講2個英語故事。2歲內看得最多的是zippy and me,這部動畫片雖然只有三集,但我認為做得非常好,完全適合2歲內的孩子,后面女兒陸續(xù)看了peppa pig,藍色小考拉,勞拉等等動畫片。在她剛上幼兒園的一段日子,每天去幼兒園的路上我車里都在放peppa pig的音頻。

我們的英語磨耳朵不算多,也不少。讓我欣慰的是經過幾年的磨耳朵,女兒能聽懂不少英語,但輸出幾乎是0。帶她去英語體驗課或者我用英語跟她提問,她幾本都用中文回答。

女兒馬上四歲的時候我接觸到了海尼曼這套書,當時牛津樹的龐大體系讓我感到頭昏眼花,海尼曼看起來更像是一股清流,所以我沒想太多就決定使用它了。

我女兒屬于敏感型的,怕錯,所以當同齡的孩子經過磨耳朵開始輸出的時候她還處在輸入階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決定讓她跟讀海尼曼。記得海尼曼最初的冊子都是I see .. I can 這樣的句型重復。在我看來再簡單不過的句子,讓她跟讀出來卻有巨大的障礙!沒辦法,只好把一句話分兩段,I see 跟 the market 分開來讀。 讀了幾次以后,她自己記住了,再翻開書,她就急著自己讀出來,期間忘了,我提醒她,她會氣得嚎啕大哭。 誰會想到,最初的每天10分鐘往往是我和她最受煎熬的時光。

大概過了一兩個月時間,她慢慢走上了正軌。這個時候我對于讀一本書通過的標準就是她自己能把從頭到尾完整地讀下來。跟讀變得沒那么困難后,每次的閱讀就從1-2本書增加到3-4本書,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另外的10分鐘我開始教她phonics, 6冊用了兩年的時間。

隨著級別的增加,書里面的內容變得越來越長,女兒的詞匯量(認識的詞匯)也在逐漸增加。不得不佩服分級讀物的巧妙設計,詞匯量,故事長度,句式復雜度的增加并沒有讓我們有跳躍的感覺,相反,一切都在渾然不覺中完成了。海尼曼的設計邏輯是這樣的: 每10本書為一個單位,除了最初的一部分,后面每10本中都是兩個級別交替出現(xiàn)的。比如,第50-59課中,單數(shù)的是G級,雙數(shù)則是比它低兩級的E級,那么60-69課中則是H級和F級交替出現(xiàn)。這種螺旋式的上升讓女兒在沒有任何負擔的狀態(tài)下一步步提高英語。

隨著一本書內容和難度的增加,10分鐘已經不可能讀完4本,我們又回到了一次讀1-2本的狀態(tài),在這個階段我開始注重拼讀的練習,對于每一單元中高級別的書,第一次的時候我?guī)x,后面幾次就自己讀,對于低級別的書就完全自己讀。對于陌生的單詞,如果符合拼讀規(guī)格我會讓她自己拼出來。在這件事上,女兒總是不大情愿,隨便讀一個就想蒙混過關,我則會讓她糾正。在這個階段,她把書里的每個新詞都認識了可以讀出來,知道其意思,這本書才算過關。有時我會把帶有生詞的句子拎出來讓她讀并告訴我意思,所以她現(xiàn)在經常是讀完了就直接去解釋我要問她的單詞或者句子,還時不時加上我的口頭禪:“說了一千遍了,還是記不住!”

雖然女兒的英語閱讀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她的輸出始終很弱。記得在女兒快5歲的時候我們去西班牙玩,在面包店里同行的媽媽挑面包時嘴里說:“this one, this one...” 她們家比我們小一歲的弟弟就指著另一個面包說:“and this one!" 而我的女兒則用中文跟我說:“媽媽我要這個”。

為了能讓她張口說話,我和幼兒園的幾個媽媽一起拼班找了一個老外來家里上課(女兒5歲半不到)??赡芪覀冇變簣@的家長都不太雞血,所以拼班的幾個孩子里我女兒聽懂的最多,回答問題也最多-但依然是單詞而非句子。 后來由于孩子們水平參差不齊,10次課結束后我們就沒有繼續(xù)。

轉眼到了一年級了,偶然得知同事一年級的孩子已經在看神奇樹屋了,另外一個大班的孩子已經背了不少復雜單詞了,這個差距不是一點點啊。。。我意識到小學之前我們英語每天只花20分鐘實在太少了。好在公立小學的英語內容基本可以忽略,小學之后每周我們學4-5次英語,每次大概45分鐘,這個階段我加了一些簡單語法和句式的練習。

一年級寒假開始,我把她學校課本里的單詞列出來,正式開始背單詞了。那個寒假還帶她去澳大利亞參加了3個星期的夏令營。去之前她各種擔心,但是到了那里她發(fā)現(xiàn)可以聽得懂老師和同伴的大部分對話,再加上每天都是玩,3個星期到也過得蠻快樂。得到她肯定的答復后,我計劃好了暑假的4個星期澳大利亞小學的插班。

在一年級學期末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找了一家網(wǎng)上外教,一對一練習口語。暑假里,整個7月女兒和外教的對話基本就是:yes, no,good。當然有時也會冒出一些從海尼曼里學來的看起來不那么平凡的詞語,不過基本就是 單詞式的回答充滿一整節(jié)課堂。

女兒的主動輸出發(fā)生在她去澳大利亞小學插班兩星期后。在插班期間我們還保持著一周一次的網(wǎng)課頻率。一個周末的早晨,她在網(wǎng)絡上上課時,我在廚房做早飯,當我把早飯端進屋子時,發(fā)現(xiàn)她正在用連續(xù)一大段的英語跟外教講龜兔賽跑的故事,這對我不得不說是個意外的驚喜!女兒終于自信地開口了!從這之后我們再讀海尼曼時,對于fiction類的文章,在單詞認讀和句式理解過關后,我會讓她用英語把故事復述出來,在這件事情上她突然變得一點也不發(fā)怵,對于文章原句記得牢的,她就用原句復述,不牢的就用自己的理解復述。為了加深她對生詞的記憶,我有時會把文章里的一些生詞列出來,讓她復述時盡可能用上,同時也開始規(guī)定她每天背4個海尼曼里面的生詞(不過這一點堅持得不太好)。上學的路上有時我會跟她玩詞類歸納的游戲,比如跟“看”相關的有: look see peer stare peek spot, 跟“發(fā)出聲音”相關的有: cry roar scream wisper 等等等,這些詞語都在海尼曼中不時地出現(xiàn)。

在澳大利亞插班兩周之后她開始輸出,我現(xiàn)在想來是有二個因素:一是每天9:00-3:30六個半小時的英文環(huán)境,另一個原因是:學校的literacy課上老師經常讓小朋友當堂畫畫寫作,主題任意。我們在去澳大利亞之前從來沒有寫過英語作文,我也一直認為她可憐的詞匯量(會拼的單詞)不足以支撐她的寫作,可是小孩子的潛力也是無窮的,對于她不會的單詞她或者靠著拼讀規(guī)則或者在教室里(黑板上,墻上,桌子上)找到這個詞把它抄下來。當她把在學校獨立完成的小作文帶回家給我看時,我不禁大大地夸獎了她!女兒在澳大利亞的老師也對她寫的小作文表示贊賞,這在極大程度上增加她的自信。

在澳大利亞插班的最后一天我鼓勵她在全班做了一個演講,主題是:我在上海的學校?;氐郊液笏€興致勃勃地給我們的房東演講了一遍。

回到上海再上外教課時,她們的溝通豐富了很多,女兒其實是個話癆,當她意識到自己表達完全沒有問題后,上課的最后她總是blablabla 說個不停,害得我不得不催促她停下來,因為老師要上下一個學生的課了。記得有次上課老師讓她解釋sledge的意思,她想了一下脫口而出:A chair that can slide! 我聽了不禁心里為她叫好!為了保持女兒的寫作習慣,我也要求外教時不時地留一些作文作業(yè)。她每次也都不太花力氣就可以完成。

在使用海尼曼的三年半時間里,我也穿插了其它的一些讀物,比如輕松英語名作欣賞(學校老師推薦)和國家地理三個級別的讀物,最后一個級別有些non-fiction的文章專業(yè)詞太多,所以沒有學完。

澳大利亞插班之行可以說是從輸入到輸出的催化劑,而這背后真正的基石是一本本的分級讀物??上ЬW(wǎng)絡上的海尼曼只有到G2級別,但是我認為任何一套成熟的分級讀物,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獲。

實現(xiàn)了輸入到輸出的轉變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女兒!我們繼續(xù)努力!


回應58 舉報
贊84
收藏371
8年前
很贊,我也正在開始海尼曼gk,試了很多繪本,發(fā)現(xiàn)還是分級適合從零開始的寶寶。
8年前
我還是老老實實先啃我的牛津樹吧
8年前
牛津樹也好,海尼曼也好,跟好一套分級讀物堅持下去就有收獲!??
8年前
媽媽堅持的不錯,我們GK讀了一半,還沒有明顯輸出
8年前
不是啃一套,要多啃幾套教材
8年前
媽媽真的好用心?。?BR/>
8年前
真的很棒!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
8年前
堅持下來總會??收獲的一天
8年前
丟丟媽媽 我還是老老實實先啃我的牛津樹吧
我又老老實實地從1開始了
8年前
丟丟媽媽 我還是老老實實先啃我的牛津樹吧
我又老老實實地從1開始了
更多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天藍T
天藍T
2010
作者熱門日志
靜待花開-從作文渣到愛上寫作  贊139 · 收藏970 · 評論33
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思考  贊58 · 收藏331 · 評論46
大家是怎么雞課內語文?  贊6 · 收藏209 · 評論1
四年級暑假計劃  贊24 · 收藏124 · 評論10
我們的電影之夜-四年級上的電影記錄  贊11 · 收藏60 · 評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