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巫婆的孩子與女王》,是獲得英國凱特.格林納威大獎的作品。之前看過兩遍,沒有仔細(xì)品味,今天再次看,發(fā)現(xiàn)原來這里的巫婆代表的好像不止是字面上的巫婆本身,似乎也代表了我們每一個媽媽呢,我們有時候不也就像這里的巫婆嗎?而那三個制造麻煩的巫婆的孩子,不就是我們家里的孩子們嗎?
扉頁上,巫婆最小的女兒張著嘴巴就從天上沖下來了,跟在一起的還有貓頭鷹、青蛙,看這就知道一定不是個平靜的故事。
第一個跨頁,一切都還算平靜,三個孩子走在雨天的路上,表情還算平靜,后面跟著老鼠、青蛙和蝸牛,還有兩只不知名的小蟲子,天上還飛著兩只蝙蝠,似乎在平靜中預(yù)示了什么。
果然,當(dāng)他們?nèi)齻€人路過公交車站時,公交車們議論著“麻煩來了。
三個孩子遇到了即將前往女王宮殿去看衛(wèi)兵的小美,四個孩子一起上了公交車,麻煩真的開始了。
先是小美找不到買票的錢,被大哥變成了鵝,雖然下了金蛋買了票,卻沒法坐車了。二姐為了幫小美,把售票員變成了蘇丹王,把乘客們變成了諂媚大臣,公交車被變成了魔毯。
女王的衛(wèi)兵被三妹變成了果醬餡餅,就要被小狗吃掉了。氣呼呼的女王問:“你媽媽知不知道你們用什么咒語把我的衛(wèi)兵變成這個樣子”?三妹害怕地說不知道,但她知道怎么能讓媽媽立刻出現(xiàn)。
于是三個孩子分別展示平時媽媽不讓做的事情,結(jié)果,立刻傳來了女巫的聲音:“已經(jīng)多少次了……不可以這樣做?”
巫婆來了,把所有的一切變回了原樣,大家都很開心。然后巫婆帶著孩子們越過了彩虹,回家去和他們的寵物蜘蛛玩了。
雖然我們普通的孩子不會像巫婆的孩子那樣施展魔法,制造這么大的麻煩,但是也總是會讓一些要求安靜的大人頭疼,不是嗎?我們的孩子坐公交車的時候也是碰碰這里,摳摳那里,要不就是上串下跳,真是讓售票員和其他乘客頭疼呢。其實(shí)不止坐公交車,任何地方,只要有孩子在,就幾乎是麻煩不斷。好在只要有媽媽出現(xiàn),一切麻煩就都被搞定了。
巫婆雖然在一般人看來好像挺嚇人的,但是在這個故事里面,巫婆只是一個媽媽,她與普通媽媽唯一的不同就是會魔法。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仍然是一個媽媽的形象。當(dāng)孩子們遇到麻煩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媽媽幫忙。只要媽媽來了,一切都能搞定,孩子們也不再害怕了。
當(dāng)然,對于孩子們來說,閱讀這樣的故事,更多的還是在于享受這個過程。跟著作者的文字和筆觸去享受故事和畫面本身帶來的那種無拘無束的、天馬行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