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的日志中,提到過我家非常支持孩子玩電子游戲,所以想展開分享下我們的觀點和具體操作。
第一,游戲是一種愛好選擇。
我一直認為,玩游戲和讀書,旅游,畫畫,逛街之類是一樣的,是人們在疲憊時,放松休息的方式,失落時,改善心情的方式,無聊時,探索自我的方式。我不認為愛好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它在不影響其他生活的前提下(此為重點),能給人提供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那這個愛好就是好的。
我和R爸都是游戲的受益者,在我們離家求學(xué)到工作輾轉(zhuǎn)的過程中,都有一段孤獨或低谷的時間是被游戲安慰到的。我們也因為游戲收獲了不少聯(lián)絡(luò)至今的朋友,包括我們自己,本是不同年級不怎么接觸的同學(xué),只因為都喜歡爐石才互相結(jié)識了解,最后成為了一家人。
但游戲,并不是我們愛好的全部。我們經(jīng)常對小R說,每個人都應(yīng)該有個愛好單子,無聊了不開心了,總可以從里面挑點事情做。像媽媽的單子里會有看小說,聽音樂,擼貓這些,爸爸的會有做飯,種菜,拼樂高等等很長的一串。而打游戲,只是碰巧是爸爸媽媽單子上都有的一項。沒必要神話游戲,也沒必要妖魔化它,它就是眾多打發(fā)時間的選擇中,很平常的一個而已。
第二,玩高質(zhì)量游戲,反而可以抵制游戲成癮。
我和R爸作為兩個近30年的老玩家,同時也作為大學(xué)講師/助理教授,接觸過許多游戲成癮的孩子,也接觸過許多游戲打得好,但絲毫不影響生活,在其他方面甚至更佳優(yōu)秀的孩子。而我們最大的感觸是, 孩子對電子游戲的沉迷,不是玩得太多,反而是好游戲玩得太少了。
市面上最成癮的那幾款游戲,無論是從劇情,立意,音畫效果,交互性,還是細節(jié)來說,都談不上優(yōu)秀(對不起!)。但凡能多玩點好游戲,對這幾款不嫌棄就不錯了,要想沉迷其中,還真有些難度。就像暴飲暴食的人一般之前沒吃過好的,如果一個人從小山珍海味的長大,他大概率是不會把吃飯當做寶的。
我們沒有能力將游戲完全隔絕在孩子的生活之外,既然他們遲早會接觸到游戲,不如教給他們怎么去和游戲“共存”,怎么去選擇游戲,而不是被游戲選擇。
低齡小娃玩游戲,和大娃還是不同的,需要很多限制和引導(dǎo)。
我家是從小R 2歲10個月開始玩游戲的,但是現(xiàn)在回想起來,有點太早了。孩子太小的話,理解不了劇情和操作,玩游戲只是看熱鬧和“試-錯”型按按鈕,沒有任何收益。還是等孩子能理解游戲內(nèi)容,可以進行有效操作再開始比較好。我個人認為最早應(yīng)該在三歲半左右。
2. 有時間限制
我家把游戲當成正?;顒?,所以時間和其他活動(比如某個學(xué)習(xí)項目,手工等等)一樣。4歲之前是每天20分鐘,4歲后是每天30分鐘。
3. 不作為獎勵
再次重申,我家對游戲的定位是“一個普通的活動選擇”,沒有任何區(qū)別對待。所以就像我們不會把搭積木當作獎勵一樣,游戲也不會成為做任何事情的獎勵。另外,孩子做錯事情了,我們也不會把剝奪游戲時間作為懲罰。想讓孩子覺得游戲很普通,首先家長在安排中就不能讓它“特殊化”。
4. 放開了玩
不玩以益智為目的的游戲,尤其是以游戲為外殼包裝的學(xué)習(xí)類APP。玩游戲不是為了學(xué)什么,而是為了純開心。孩子們不傻,純玩和玩中學(xué)是區(qū)分的出來的,有限制的玩等于沒玩,孩子長大脫離限制還是有可能失控的。另外既然是玩,家長就不要指手畫腳的要求“走這邊啊”“去做任務(wù)啊”,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哪怕不按照游戲設(shè)計來,那也是他的自由。
5. 家長陪同
家長不指揮不代表完全讓孩子自己玩。游戲有很強的社交成分,很多孩子游戲成癮,也是因為他在游戲里獲得的社交滿足感,遠遠大于家庭和周圍環(huán)境所能提供。所以我家玩游戲一直是“社交化”的,小R玩游戲時,雖然我們不會主導(dǎo),但會陪在她旁邊看她玩,一起吐槽一起笑,生活里我們也經(jīng)常聊到最近玩的游戲,談?wù)勀睦锖猛妫瑸槭裁催@樣設(shè)計,哪里可以再改得更好玩一點。另外,我家非常喜歡多人游戲,尤其是合作類而非競爭類的雙人游戲。在游戲方面,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引導(dǎo)孩子追求更好選擇的“隊友”,而非告訴她這不行那不行的“對手”。
注意:以下原則,只適合學(xué)齡前小娃(6歲以下),對大娃肯定是不同的。另外,不允許血腥暴力色情這種的常識就不說了。
1. 游戲效果拉滿
既然玩游戲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山珍海味”把娃的口味養(yǎng)刁,那游戲一定要挑效果好的。對學(xué)齡前的小朋友來說,分辨劇情和立意的好壞實屬難了點,那就多從音效,畫質(zhì)和交互性下手。
比如我家,幾乎只玩xbox和switch上面的游戲,手機和平板游戲基本不碰。一來孩子離顯示屏遠能護眼,二來主機游戲的音畫一般更好,游戲手柄帶來的反饋刺激更大。
2. 玩給大孩子設(shè)計的“家庭游戲”,而非給低幼孩子設(shè)計的“兒童游戲”
在小R小時候我們曾經(jīng)嘗試過不少兒童游戲,感覺主要分成兩種:
a)把孩子當傻子看的
b)非要教孩子點啥東西的
另外,兒童游戲的音畫基本都處于不忍直視的狀態(tài)(怎么!欺負小娃不會打差評是吧),要說為了把孩子的口味養(yǎng)刁,這吃的也太差了。
相比之下,大孩子的游戲,很多小娃也能玩,而且質(zhì)量非常好。
3. 可以即時存檔,或按關(guān)卡存檔的。
不多說,配合控制游戲時間
4. 不限時,掛掉可以無限重啟沒有懲罰的。
5. 3D可以自動調(diào)整視角,不需要娃自己轉(zhuǎn)的。
剩下主要看各家孩子的水平,總體來講就是不要太難太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就行。
在小R 2歲10個月到現(xiàn)在4歲7個月,我們一起玩了20多款游戲,下面是我們覺得比較好的:
1. Donut County (甜甜圈都市)
主要內(nèi)容就是控制一個洞,把周圍的一切都吞掉。基本沒有時間限制,前期也不需要什么解謎能力,會操作手柄上下左右就能玩,很適合三四歲小娃。畫風(fēng)細節(jié)都很不錯,而且這種試圖拆掉所有東西的目標非常符合三四歲小娃的惡趣味…
這款游戲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成功把小R給養(yǎng)刁了。自從小R玩完donut county后(可能紀念碑谷也出了分力),她對ipad游戲就徹底喪失興趣了,口頭禪為“XX還沒有donut county一半好玩!”可見這款游戲的影響力。
另外這款游戲挺短小精悍,孩子即使想多玩也沒有那么多內(nèi)容,反反復(fù)復(fù)玩幾遍也就膩了,不容易上癮。
缺點也有,一個是游戲形式就是吞東西,有點單一,另一個是后期有解迷,還得家長上陣,但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毛病了。
2. Untitled goose game (鵝作?。?/p>
我家最愛的雙人游戲。又一次直指小娃的惡趣味,操縱鵝用各種方式捉弄人。不過相比于donut county,這款游戲?qū)λ伎己筒僮鞯囊蠖几叩枚?,建議孩子有一些游戲經(jīng)驗再玩。即使小R已經(jīng)玩了一年多游戲,我們還是在玩雙人模式,小R負責出餿主意,告訴大人怎么做,大人去當那個“主要搗蛋鵝”,小R控制另一只鵝在旁邊輔助。
這款游戲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社交化”了,是一款非常鼓勵合作,能很快拉近親子關(guān)系的游戲。另外,這款游戲的設(shè)計思路非常廣闊,有很多精彩的腦洞,很多情景也有多種解法,很鍛煉思考的靈活性。
至于缺點,就是不適合小娃自己玩,得有大人帶著。且不說獨立操作有難度,就說任務(wù)清單的字體…這哪個小娃能看得懂?。?/p>
3. Little Kitty,Big City(小貓咪大城市)
美國菲爾德自然博物館的展區(qū)游戲,雖小眾但質(zhì)量很高。講的是一只走失小貓找回家的冒險故事。和前兩款闖關(guān)式的游戲不同,這款游戲是有著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還有前后對應(yīng)的伏筆,可以當作孩子的RPG啟蒙游戲了。
這款游戲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適齡
語言適齡,詞匯簡單,g1水平的小朋友就可以讀懂。
內(nèi)容適齡,全程是貼近生活的元素和對話,小朋友不會因為認知限制不理解劇情。
操作適齡,沒有時間限制,沒有血條,即使不想完成任務(wù),滿世界逛街和人對話也很有趣。
而適齡造成的意外之喜就是,玩了這款游戲之后,小R開始在生活中關(guān)注流浪貓,還主動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了家附近的animal shelter。這種游戲?qū)ι罾砟畹姆e極影響,往往出現(xiàn)在大孩子中,沒想到即使是4歲小娃,一旦游戲合適,照樣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于缺點,就是后期還是有點難,需要大人幫忙(但這不是游戲的缺點,這是我娃還太小的缺點)。還有就是需要轉(zhuǎn)視角,作為暈3D的大人我很崩潰,這游戲只能交給R爸陪娃玩。
還有兩款游戲,我覺得比較好,但感覺更分孩子的:
1. Monument Valley (紀念碑谷)
可以說是適合低幼的游戲中畫風(fēng)和音效的天花板,劇情和設(shè)置也沒得挑,top級別。就是這個大哥再加上donut county,直接把小R對大部分ipad游戲的興趣干沒了。沒辦法,實在是降維打擊。
但我沒有強烈推薦的主要原因是,這款游戲小娃玩其實有點浪費了。內(nèi)容埋得很深,不是小娃可以理解的。操作的話,小娃瞎試也能通關(guān),并不是經(jīng)過理解思考之后再做出的決策。感覺等孩子大一點再玩意義更大些,現(xiàn)在給娃玩了我有點后悔。
2. My Little Universe (我的小宇宙)
可以說是給娃的“探險打怪”啟蒙了,比較好操作,而且不太需要視角轉(zhuǎn)換,玩起來不暈。打怪部分雖然有點難度,但哪兒掛掉可以原地復(fù)活,倒是可以鍛煉下娃的反應(yīng)能力。
缺點嘛,就沒啥亮點的,普普通通一款打發(fā)時間的小游戲。
說了這么多選擇啊,原則啊什么的,說說我家目前情況。
小R目前4歲7個月,對游戲的態(tài)度是:
有興趣但不多。如果我們邀請小R玩,她會挺開心的過來,但如果我們忘了的話,她也不會主動提。這就造成我家一周也玩不了幾次游戲,因為大人老是想不起來玩,孩子比我們忘的更快。。。
另外,小R嫌棄幾乎所有適齡的平板以及手機游戲,因為她覺得畫面太丑,內(nèi)容也無聊。我們還得給她做思想工作,說別的小朋友邀請你一起玩的時候,你得禮貌的感謝人家邀請,然后表達自己不喜歡再走,不要一副“你怎么會喜歡這個”的表情吐槽這個游戲不好玩然后走掉(哎呦喂)。當然,目前孩子年齡還小,說不定未來會變,但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1000個選擇去選游戲,總比她從5個里面去選要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