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我讀|從《悲慘世界》想到的讀書和讀必讀書這個問題

2020-3-14 20:35 原創(chuàng) · 圖片10


?“小白,家里有《悲慘世界》這套書嘛?”

“有呀!我不是剛讀過沒多久嘛?”

“快拿來給我,我要看。這書你讀著怎樣?”
 

“好看?”
 

“哪里好看”
 

“呃——”
 

快要12歲的他,說不清。

就在今天,我有一個強烈的愿望,想讀《悲慘世界》。

其實,在我只有十歲時,我就知道有一個叫做“冉·阿讓”的人,那部長長的老電影一直留在我的腦子里。至于為什么,“呃,好看——”十歲的我也像現(xiàn)在的兒子一樣說不清。

前幾天,得到APP里聽了一遍解讀版,這兩天,做飯時又在一本好書的綜藝節(jié)目里看了王勁松的話劇。那個“冉·阿讓”又在我腦子里浮現(xiàn),不是王勁松的樣子,而是十歲時那個模糊的影子。

人為什么要讀書,去百度一查,成百上千個回答,思來想去,我覺得讀書是為了讓人學會知道,又讓人明白自己不知道。

還在疫情中,看了方方日記《有人試圖要挾警方對我進行打擊嗎?》她用筆寫出了別人想寫的而寫不出的,她用筆寫出了別人想寫的而又不敢寫的。百無一用是書生,此時此刻,口罩、防護服、醫(yī)生、警察可能最有用,但喚醒人頭腦的文人其實永遠有用,犀利的筆其實永遠有用。

就是這么巧,看完《悲慘世界》我聽了一篇魯迅的雜文《論睜了眼看》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秀敝?,我竟然覺得他還活著,他在睜著眼看,他是看到了今天的樣子,為今天寫下了這篇文章。

讀書,真的很重要??梢欢ㄒx那些必讀書目嘛?

看著小白老師推薦的書目,那個高高的很儒雅快要退休的中學老師,我很喜歡。但,他推薦的書我也只是大多聽說過沒有讀過。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蘇菲的世界》,我不覺得想,雖然是一本哲學的啟蒙書,一個六年級的孩子真的能讀懂嘛?

“媽媽,我不喜歡這書,我不喜歡書信體,我喜歡直接說,不如直接告訴我?!蔽一卮鹫f“你還小”。

還有一本歷史書,看了幾頁紙就放下了,連書名也沒記住,我更是在想,一個六年級的孩子能看得懂嗎?我實在是讀著晦澀難懂。

可是有人告訴了我孩童讀書的答案,我還特別想告訴大家。只有四個字——“不求甚解”。

當我心中對孩子讀經典書目產生困惑時,這四個字的確打開了我的一個迷思。這不就是今天的我嘛?三十年前記得的“冉·阿讓”,就在這么一天,內心的驅使讓我一定要找到這本書。讀書,好像就是應該這個樣子,你說呢?

雖然,我非常反感那些必讀書目,因為我討厭里面的某些作家,某些人書目的推廣除了文章以外還有了其他因素的考量。但是,越來越覺得,必讀書目的存在還是有它存活的意義。畢竟書如浩瀚的海洋,你看不過來,有限的生命不允許你去做無限的思考。我們可以把很多必讀書單拿來做個比較,而不是只看某個人大小學校長的推薦、某個國家母語課題組的推薦、或者某個大咖的推薦。把幾個推薦書單做個平鋪的橫向比較,再結合自己的喜好來個篩選,列個適合自己的書單。這樣就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來讀書,而不是總是在想我該讀那本書好呢?

讀書這件事兒,本就該是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而不是止于高考,大學畢業(yè)或是拿到了博士文憑的某一刻。而那個對孩童讀書的“不求甚解”的四個字,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終究會理解的越來越透徹的。

我生活的世界并不悲慘,但今天的我卻從《悲慘世界》里明白了很多。不說了,我去翻書。

也愿你,開卷有益。

這就是我,胡說八道兼越來越懶的"普普大白",愛我就來“普普大白”微信公眾號找我吧!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1

推薦閱讀

普普大白
普普大白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