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大秦賦》突然感覺想明白一件事情。這么多年對于秦朝的滅亡史學大家眾說紛紜,基本都定調(diào)在秦王暴政,民不堪其苦,所以憤而反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也為幾千年的農(nóng)民起義定了基調(diào)??墒且灿袑W者曾經(jīng)提出過反對意見,秦國法令嚴苛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到李斯為止一直走的都是法家治國的道路,可是為什么統(tǒng)一了,反而就滅亡了呢?
看電視時突然就感受到了,秦國經(jīng)六世圖謀,立意東出,秦人以軍功立業(yè),傲視列國,即使普通民眾的榮譽感也是很強烈的。
可統(tǒng)一過后,軍人解甲歸田,民眾生活回歸平淡,就好像打慣了興奮劑的人突然萎靡了。曾經(jīng)為之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的榮譽就此銷聲匿跡,人心就散了。
同樣因為這個原因散了的還有擴大了的羅馬城邦。
最近在聽《紅與黑》,被拿破侖的英雄主義鼓舞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因為時代的變化,環(huán)顧四周,再也沒有突破自身環(huán)境的可能性,沒有任何一條路再能通往榮光,成功從來就是偶然的,所以無法復制,可是被鼓舞起來的心卻再也無法忍受寂寞。因此于連在困頓中憑借本能在突圍。也正是這樣一批人會成為社會動蕩的基石。
所以,也許秦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所有成就六世東出心愿的,都將成為覆滅的基石。六國統(tǒng)一堵住了秦人因軍功封爵的上升通道,也拉平了秦人因本國強大而起的自豪之情。只可惜了,六世基業(yè),二世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