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家長能做些什么?

2016-6-7 22:44 轉載 · 圖片8


《星期日泰晤士報》曾經發(fā)表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為《孩子撒謊不用愁,長大富得流油》。文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實驗:多倫多大學幼兒研究中心的李康博士觀察了1200 名孩子,他們共同待在一間教室里,教室后面是一些玩具,孩子們被要求不允許往后看(當然,孩子們肯定是偷瞄了)。

實驗結束后,孩子們需要回答自己有沒有偷看。李康博士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孩子都撒了謊,但這也是孩子達到一個新發(fā)展層次的里程碑。說謊說得好的孩子有著更好的認知發(fā)展,這被叫作“功能發(fā)育極佳”。孩子們心中知道真相,卻故意藏在心里,并設法讓自己的謊話聽上去更可信。

2歲的孩子中會撒謊的占了20%,

3 歲的時候這個比例達到50%,

4 歲的時候90% 的孩子都會說謊了,這個比率持續(xù)增長,

12 歲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學會了撒謊(但并非一直謊話連篇)。

到了16 歲的時候,撒謊率又下降至70%。

但是,在他們之后人生中的作弊或者詐騙犯罪行為和這些說小謊可是沒有什么關系的。家教過于嚴格亦是如此,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神經學專家認為:

在降生后最初的幾年里,嬰兒的大腦就會迅速完成“建?!钡倪^程。然而,在隨后到來的青春期階段,一些基本的重組過程仍會時有發(fā)生。大腦中的額葉及頂葉區(qū)域與人的自制力息息相關。這片區(qū)域在10~12 歲之間呈現(xiàn)急速增長的趨勢。在此之后,會出現(xiàn)神經突起的劇烈收縮。就像樹木尚需修枝剪葉一樣,大腦也會為自己清除一些廢物,使得剩下的溝回更加有序、堅挺。許多青春期少年的一些異常舉止正是受此過程的影響,是尚未發(fā)育完全、日夜變遷的大腦結構所致。

所以,他們的一些怪異行為并不是因為他們恨你入骨。(不過還得重申,這種可能也不能全然排除。)

辨別孩子的青春躁動和精神異常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奇怪的舉動,有些如撒謊一樣是正常發(fā)育的結果,有些卻是非常危險的信號。

我們如何來判斷這些少年的異常舉止是正常的青春躁動,還是已經在變成一個危險的精神變態(tài)者?哪些經歷容易引導孩子走向犯罪的深淵?

精神變態(tài)者的爆發(fā)需要一些導火索。幼年時期,孩子們的生活閱歷較少,因而這些導火索不容易在早年出現(xiàn)。而在青少年時期,很多跡象可以表明您對他的擔心并不是多余的。這些跡象羅列如下:

學業(yè)上成績不甚理想

出身赤貧、家庭社會地位較低;家里長期人滿為患,經濟收入較低,房屋破敗不堪

父母過于嚴厲或者獨裁主義嚴重,對子女疏于管教或與子女長期異地生活

有多動癥的表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喜歡冒險,做事沖動

在學校里調皮搗蛋,謊話連篇,還總是欺負其他同學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犯罪史

面對熊孩子,家長能做些什么?

精神變態(tài)者是受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這些因素中有來自于基因方面的,有神經生物學的差異造成的,亦有源自于父母的教育。了解了這一點你只需將精力集中到你力所能及的方面——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就可以了。

1、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都是孩子的教科書

毋庸置疑,絕對不能讓孩子從小耳濡目染任何肉體、精神抑或是言語上的虐待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并非針對他。如果小孩從小看到這就是成年人之間極不友善的行為,長大之后,他很容易覺得別人對自己有進攻欲,眼里看到的也就只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了。

2、絕不要輕易貼“標簽”

絕不要輕易給你的孩子貼上精神變態(tài)者的標簽,如果結合他們的年齡和周邊環(huán)境,你發(fā)現(xiàn)自己子女的很多行為確實有出格之處,去找心理咨詢師吧,讓他們做科學的診斷,給你合理的建議。

3、看到孩子們的瑕疵,千萬不要杞人憂天

你要知道,他們還那么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些頑劣舉動會給他人造成怎樣的影響。即使孩子們長大一點了,他們也正趕上由內到外激烈變化的時間段,尤其是在那些荷爾蒙翻涌的日子,在很多時候他們對很多事情的理解也會混沌不清。如果你一直告訴他們:你罪惡滔天、頑固不化又不服管教,他們會將你的苛責照單全收,再也不愿嘗試任何改變。即使孩子真的“惡貫滿盈”,父母還是應該用熱情感化他們:如果可能的話,當他有一次表現(xiàn)不錯時,請給他們20 次積極的鼓勵,溫柔地撫慰他們。

4、對待孩子要始終如一的寬厚

在對待他們調皮搗蛋的“惡行”的時候,請你盡全力做到始終如一的寬厚(不僅只是你,還有其他所有成年的家庭成員都是如此)。記住,對待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對他們充滿信心,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們,跟他們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不是居高臨下,或是放任自流。

5、制定一個清晰的“家規(guī)”

記住,家規(guī)最好是指導性的,而不是一條條“禁令”。也就是說,這些家規(guī)能夠詳盡地告訴孩子們什么當為、什么不當為。在這樣的“家規(guī)”下長大的孩子通常更加雍容大度。在制定“家規(guī)”的時候讓孩子們參與進來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因為這樣他們能明晰究竟為何要制定這些內容,日后方能更好地遵循。

6、培養(yǎng)孩子的團隊意識

許多學校新增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包括義務去社區(qū)工作、撫養(yǎng)小動物、高年級的學生給低年級的授課、角色扮演;同時鼓勵學生針對一些暴力行為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在一些“不好”的事情發(fā)生的時候,他們將不再僅僅是個無動于衷的觀望者。

這些活動跟一些傳統(tǒng)的活動相比,使得孩子們懂得了換位思考,對別人的錯誤也能夠以更加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能讓孩子們遠離傲慢與墨守成規(guī),他們對校園的情感也在其中逐漸升溫。你可以多與學校溝通,建議他們多舉辦類似的活動,同樣可以將這種活動搬至家中。

不要吝惜你的時間,多跟孩子們討論各種人,跟他們講述不同種族、年齡、性別和能力的人群如何融匯在一起,讓他們對這些人群之間的不同之處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育他們在做決定的時候顧及他人的感受,教會他們如何與人談判以及如何適當讓步。當然,不要忘了他們最重要的榜樣——你自己。保持善良,常懷關愛之心,樂于與人合作,用你的實際行為給他們以教化。

7、適時放手,避免“過度養(yǎng)育”

接下來關于“過度養(yǎng)育”的話題恐怕要讓有的父母暗自吃驚了?!斑^度養(yǎng)育”,也就是父母們對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任何時候,溢美之詞總是掛在嘴邊。這樣的教育方式并不比放任自流高明到哪里去。那些看似完美的父母——他們千方百計地挖掘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企圖為孩子們的成功鋪上堅不可摧的道路,其實會讓孩子遭遇極為可怕的自戀情結。要知道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只是置之于不顧,而且,適時的放手也不失為一良策!

8、多對孩子說:“你可以的!”

《為什么總是關于你》的作者仙蒂·霍奇基斯在書中為父母們提供了很多建議,她建議父母嘗試去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與眾不同的閃光點——注意是具體的某一點,并及時給予鼓勵,而非面無表情地對那個分明早已黔驢技窮的小家伙來上一句:“你可以的!”除此以外,他們應該鼓勵孩子對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有根有據、合乎實際的認識。譬如,如果他在運動場上叱咤風云,那你就帶他去從事一些慈善工作。即使你已然感受到你的小寶貝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優(yōu)秀,還是不要讓他脫離群體。這樣,他才能不被禁錮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

9、給孩子一個自己的小天地

不要過多地干涉他們,給他們更多嘗試的機會。一個被父母禁錮在保護和期望的襁褓中的少年很容易因此產生“消極認同”現(xiàn)象——雖然內心對父母之命充滿怨念,還是努力克制自己加以遵循。青少年尤其需要脫離父母的庇佑,成長為獨立的人,有時候與父母抬抬杠也不是什么十惡不赦的事。

如果非要讓他們在短期之內達到一些難度過高的目標,他們很可能會有逆反心理,會讓他們故意打破更多你制定的“規(guī)矩”。更不用說,要是有的孩子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tài),徹底與你的規(guī)矩決裂,“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那恐怕更要讓你輾轉反側了。

來源:現(xiàn)代出版社


回應1 舉報
贊3
收藏6
9年前
一歲就開始撒謊,看來很不錯??
發(fā)布

推薦閱讀

小花生小溪
小花生小溪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