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
重在互動
沒有爸爸的參與
孩子的童年是不完美的。
每天20分鐘
讓孩子體驗一下父親的愛吧!
1、小熊和最好的爸爸系列
和爸爸一起讀的繪本,極易操作學(xué)習(xí)增強父子情感的圖畫書。孩子學(xué)習(xí)做男子漢:粗獷、睿智、謙遜、幽默,細(xì)致;爸爸學(xué)習(xí)父愛的技巧:了解孩子的夢想,為孩子的勇氣而驕傲,成為孩子眼中的英雄。
2、爸爸的頭不見了!
“我爸爸的頭不見了!現(xiàn)在,他的肩膀上面什么也沒有。”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開頭,一般來說,接下來的發(fā)展一定不會讓讀者失望……
面對沒有頭的爸爸,一開始,我們和媽媽緊張極了,我們到處尋找,還擔(dān)心鄰居的議論。所以,我和弟弟用報紙給爸爸做了一個頭,事情似乎變得沒那么糟糕了。我和弟弟反而覺得,爸爸沒有頭可以帶來不少好處。比如,我們做了壞事,他不會大驚小怪;他總是乖乖地聽媽媽的話,為她做好所有的家務(wù);我們想買什么,他都會買給我們;他還會陪媽媽在家里跳舞,雖然跳得太快了??墒牵愀獾氖乱膊簧佟蝗挥幸惶?,爸爸帶著他真正的頭回來了。他的頭去了哪里?他們的生活又有什么變化?
爸爸的不在場制造了一個熱鬧詼諧的家庭鬧劇,看似幽默好笑,作者實則講述了一個深刻的現(xiàn)代寓言。沒有爸爸的參與,孩子的童年是不完美的。
3、我的爸爸叫焦尼
這是一個非常溫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經(jīng)常見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鐘都是快樂的。他告訴熱狗店的阿姨、電影院的伯伯、披薩店的鄰居,告訴所有人他身邊站的就是他爸爸。他為爸爸自豪,當(dāng)電車走遠(yuǎn),他期待著下一次和爸爸見面的時間。不同于其他離婚、單親家庭、骨肉分離題材的圖書,《我的爸爸叫焦尼》把一個消極的生活事件呈現(xiàn)得那樣細(xì)膩、美好和充滿希望,觸動了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柔軟的地方。人生的意義在圖畫書里,早就寫好了答案。圖畫書里的故事作用于個人經(jīng)歷和個性,會引發(fā)關(guān)于人生意義的重新思考。在《我的爸爸叫焦尼》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
4、美麗星期五
星期五看起來并沒有什么特別,小男孩不過是和爸爸早早地出門,悠閑地散散步,看看一路上的景物;不過是一起在餐廳吃個早餐,看著窗外人來人往,談?wù)撘幌赂鞣N各樣的事情。它是如此的平淡、安逸。
星期五又是特別的,它是一個只屬于父子間的“小慣例”。他們靜靜地享受著彼此陪伴的快樂,走過早晨川流不息的人群,悠閑地吃上一個早餐。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給親愛的人一小片獨享的時光,就是給平淡生活添上的一抹美麗色彩。
5、大猩猩
本書講述的是單親家庭小女孩安娜的故事,她渴望得到爸爸的關(guān)愛,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爸爸既冷漠又嚴(yán)肅。父女倆吃早餐的時候,爸爸在看報紙,父女兩人沒有交流。在安娜過生日的前一晚,安娜想要大猩猩作生日禮物,得到的卻是一只玩具猩猩。安娜感到自己被關(guān)在籠子里,像動物園里的猩猩一樣。不過,當(dāng)晚讓人驚異的事情發(fā)生了,玩具猩猩變成了真正的大猩猩,并且要帶安娜去動物園玩……
6、爸爸,你愛我嗎?
從前,有一個男人,他不善言辭而且有著奇特的愛好——喜歡盒子。男人很愛自己的兒子,可是一直不知道該怎樣表達(dá)。周圍的鄰居對男人奇特的愛好指指點點,但男人不在乎這些,因為他只在乎值得在乎的東西,他在乎自己的愛意是否能夠傳達(dá)給兒子。終于,他找到了一種特別的方式告訴兒子:“我愛你?!?/p>
愛,不一定要說出口,但一定要看得見!獻(xiàn)給那些不善言辭的爸爸,以及渴望陪伴的孩子。
7、那只深藍(lán)色的鳥是我爸爸
“樹上有20只鳥,次飛走5只,第二次飛走4只,樹上的鳥比原來少了幾只?”這個故事從一個孩子的數(shù)學(xué)題開始,愛孩子的爸爸,為了教會孩子一道簡單的數(shù)學(xué)題,用無比的愛心與耐心,把自己當(dāng)做鳥兒,一遍又一遍地為孩子努力飛翔著……
父親對孩子濃厚的愛,那么溫暖,那么令人感動。作者魏捷借著故事,闡釋了一個現(xiàn)代父親對孩子樸實卻真誠的愛。希望天底下的父母親,都能夠了解孩子,與孩子快樂相處,讓孩子能夠感受父母親的愛,在愛的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
本書的文字作品介于現(xiàn)實與幻想間,看似簡單但感情溫濃,尤其要畫成圖畫書是一大挑戰(zhàn)。繪制過程中,辛苦緩慢,繪者像書中的爸爸一樣,很努力地搏命演出,而她的好友家人們就像其他的鳥兒們,全都在樹上為她打氣加油!
8、和爸爸一起讀書
全書以閱讀為主軸,從回憶小時候與父親共讀開始,講述了這對父女一生的閱讀之旅。
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和爸爸都會讀一本書。有時候,我們和書里那只戴高帽的貓一起窩在軟軟的沙發(fā)里,有時候和玩具們一起坐在壁爐旁,有時候就只有我和爸爸兩人,我們會來到幽靜的星空下讀書。隨著年紀(jì)漸長,閱讀的主題在變化,我和爸爸的距離也越來越遠(yuǎn)??墒?,那個軟軟的沙發(fā)一直陪伴著我們,我和爸爸的閱讀也從未停止。后來,我成為了母親,也和孩子們擠在那個軟軟的老沙發(fā)里,重溫那些陪我走過童年的書。
全書飄漫著溫暖氣息,與親人共處時,與自己共處時,與想象共處時,因為書的存在,才成就這樣的美好時光。
9、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
這本書是這樣開始的。
我的兒子叫邁克爾,現(xiàn)在我們叫他麥克,但是在我們叫他麥克以前,他對我很生氣。因為我會說父母都會說的那種話,比如“你是不是該睡覺了?”他會氣憤地望著我,說:“我真希望我沒有爸爸……”然后他會停下來,想一想,使勁想出一個可以代替爸爸的東西。最后,他說:“我希望我有條金魚!”
說完,他就氣呼呼地跺著腳去睡覺了。
這個想法讓我又驚又怕。一個人當(dāng)然可以用爸爸去換金魚,這似乎是非常合乎情理的事情。
我在電腦上寫下了開頭的一兩句話,卻不知道該怎樣往下寫。于是,我停下來去干別的事情了。
10、有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
我特.別喜歡爸爸撕一小塊熱乎乎的面包給我吃;
我特.別喜歡爸爸讓我騎在他的肩膀上;
我特.別喜歡爸爸帶我去沖浪;
我特.別喜歡爸爸打電話給我表妹的時候來個惡作?。?/p>
我特.別喜歡爸爸跟我一起看橄欖球賽;
我特.別喜歡爸爸在我要睡覺的時候彈吉他唱歌給我聽……
一個個溫馨而有趣的生活片斷,傳達(dá)出濃濃的父子之情。
一起沖浪、一起抓螃蟹、一起整理菜園、一起看橄欖球賽……《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系列·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以一個小孩子的口吻,講述了“有些時候我特.別喜歡爸爸”的理由,描繪出許多親切而有趣的日常生活片斷。孩子們會發(fā)現(xiàn),爸爸帶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溫暖和安全感,更有一點點冒險和搗蛋的機會;從爸爸那里,他們獲得了幽默感,也獲得了成長的勇氣!
11、爸爸去哪兒了?
哎呀,爸爸去哪兒了?小男孩專心致志地玩著游戲,一扭頭卻發(fā)現(xiàn)爸爸不見了。他沒有害怕,在商場里尋找起來。咦?那不是爸爸戴的帽子嘛!繞過去一看卻發(fā)現(xiàn),戴帽子的其實是個模特兒!哎呀,那條領(lǐng)帶跟爸爸戴的一模一樣!走近一瞧,原來“領(lǐng)帶”是一位太太衣服的一角!一次次發(fā)現(xiàn),卻一次次失望,*后,他找到爸爸了嗎?
和家長走散了,應(yīng)該怎么辦?不能到處亂跑、要站在原地等……家長反反復(fù)復(fù)地講,孩子們卻很難理解為什么。五味太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剪切書頁的方法記錄了小男孩尋找爸爸的過程,讓孩子徹底明白爸爸媽媽說的話!
12、我愛爸爸
《繪本雙響炮·我愛爸爸媽媽》系列,給了父母和孩子相互表達(dá)愛的機會。語言風(fēng)趣質(zhì)樸,富有韻律。簡單的表達(dá)傳達(dá)著暖心的愛。 愛,要大聲說出來!爸爸媽媽們,擁著你們的小寶貝,一起來朗讀這份完美的禮物吧。
13、爸爸,我要月亮
小茉莉很想和月亮一起玩,但她摘不到月亮,便拜托爸爸把月亮摘下來,于是,爸爸拿了一把好長好長的梯子,架在一座好高好高的山上,努力地向上爬呀爬,但是月亮太大拿不下來,爸爸只好等到月亮變成下弦月,才把月亮帶回給小茉莉玩……這是有關(guān)愛與夢想的故事,上下打開的多種折頁變化,讓孩子驚奇感受空間延伸的巧妙創(chuàng)意。孩子從故事情節(jié)中,不僅可以了解長短、高矮、大小等概念與形容詞,還能從中觀察到月亮陰晴圓缺的自然現(xiàn)象。
14、我爸爸超厲害
小豬因為和弟弟搶玩具,被豬爸爸狠狠地“修理”了一頓,委屈的他跑到草原上哇哇大哭:“我不回家了!我*討厭爸爸了!”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每個爸爸都有壓不住脾氣變身噴火龍的時刻,哪個寶寶沒被爸爸狠狠地兇過呢?父子間的“核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爸爸和孩子會用什么方式握手言和、重歸于好呢?
這一次,宮西達(dá)也為我們帶來一個充滿了溫情和童真的日常生活小故事,一本可以聯(lián)結(jié)起父子間感情紐帶的治愈系繪本。
15、爸爸讓你依靠
成長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過程。在年幼的孩子從孱弱變得強大,從稚嫩變得勇敢之前,面對未知的世界,難免會心生恐懼,像這本書中的小熊寶寶那樣,萌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想象,很多莫名其妙的擔(dān)憂。父母怎樣的陪伴和守護(hù),才能讓孩子充滿信心與安全感地長大?
幸好,書中的大熊爸爸總有比小熊寶寶更多的想象和更多的辦法。父子間親情滿溢的對話中,他用堅定而機智的回答,始終傳遞著溫厚的父愛,那就是:無論形勢如何變化,遇到何種困難,爸爸會一直愛著你,保護(hù)你。
16、和爸爸一起真好
塞先生筆下的孩子,總是有煩惱也有缺點,真實得就像你家我家走出來的熊孩子。薩米和爸爸在一起時,“見到水坑就去踩,見到水泥墩就往上跳”,玩打仗總能贏;明明是在跟爸爸瘋鬧,還要故意呼救叫來媽媽,讓爸爸“挨批”;說是去“散步”,上坡的時候不是騎在爸爸肩膀,就是坐在爸爸自行車后座……被大人們列為 “淘氣搗蛋”的種種行為,讓人不禁莞爾。其實,這些應(yīng)該也是你我童年時*愛的小把戲吧?短暫的童年時光,能擁有一位樂于包容、陪伴“瘋玩”的父親,孩子能得到的快樂,千金難換。
在眼下這個忙碌的世界,大家不吝批判“父愛缺失”,但也許更好的做法,是給爸爸們一些鼓勵,和體貼地去解讀原本就不善言辭的父愛,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愛與陪伴。因為父愛并不荒蕪,只是扎根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