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有他自己的iPad,iPad的確給孩子不少幫助。由于是他專用的(因為大人基本都用手機和電腦),iPad里面主要裝的愛奇藝動畫屋、寶寶巴士、英語數(shù)學識字啟蒙、兒歌故事類等兒童類app。
1、培養(yǎng)好習慣,獲取知識啟蒙: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通過看寶寶巴士等互動游戲類app和動畫片,孩子培養(yǎng)了好的行為習慣,同時也獲得了一些日常百科知識。
2、英語學習:孩子每天聽、看大量的兒歌,慢慢地自己就會唱一下。由于聽得多了,孩子的英文發(fā)音會相當標準。
3、電子書:我家的不少繪本往往是看一遍就不看了,因此看看電子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即省了錢又省了家里的地方。還有一些英文分級讀物可以先讀讀電子版,如果娃感興趣,再入手紙質版本。
4、解放家長:例如凱叔講故事、牛聽聽、喜馬拉雅等app,孩子可以自己去聽一些故事和節(jié)目,當家長忙的時候不需要一本本去講,讓孩子和家長都有一些自主的時間。
但是隨著孩子長大,這個寒假發(fā)現(xiàn)寶寶用iPad看動畫片有點沉迷,iPad的使用也弊大于利。
1、被動輸入:iPad僅僅是被動輸入,孩子沒有了主動思考。孩子會一遍遍看佩奇小豬、汪汪隊、丹尼爾小老虎等還算有一些教育意義的動畫片,還好我家自動屏蔽了熊大熊二等更沒有營養(yǎng),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孩子能從這些動畫片中吸取的營養(yǎng)越來越少,孩子只是看了傻樂,不需要再去思考。
2、脾氣變煩躁:當強行阻止不讓寶寶看動畫片的時候,例如沒收iPad等,寶寶極其容易發(fā)脾氣。想帶孩子出去玩玩,孩子也不愿意出門。甚至孩子還從這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中學了不好的習慣。例如丹尼爾小老虎中,告訴孩子遇到事情需要等待的時候要耐心,不能著急發(fā)脾氣,結果孩子只學會了發(fā)脾氣,并沒有學會冷靜下來。
3、失去了鍛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由于看動畫片的時間比較多,孩子做其他事情的時間自然就減少了,例如搭建樂高等。孩子以前能把一根水管玩出若干花樣,玩?zhèn)€大半天,一會扮演消防員滅火,一會假裝是條蛇,邊玩還編出各種故事,著實讓我佩服他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是看了動畫片之后,孩子的這類活動明顯減少。
4、學習分神:用iPad上的app來學習,發(fā)現(xiàn)孩子并不能集中在學習這件事情上,而是會關注在app的游戲上。例如悟空識字,的確認了不少字,但是關注點會在認字環(huán)節(jié)之后的游戲上。多納學英語,孩子有時候打開app直接奔游戲而去。或許同樣的精力用紙質書本來學習,娃能學到的東西并不比app少。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沉迷iPad動畫片這些初步癥狀后,新學期我立的第一個flag就是幫孩子戒iPad,戒動畫片。
1、短期方法:曉之以理,告訴娃iPad不僅僅是看動畫片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幫他學習。同時采取一些強制措施,例如與孩子商定每天動畫片只準看三集,每天嚴格控制。iPad只充很少的電,在學習的時候才拿出來用,同時規(guī)定在多長時間內必須完成學習任務。但是我認為強制措施只能在短期有效,并不能長期治本。
2、立家規(guī):引導兒子定了個規(guī)矩,他到家誰也不許玩手機,由他負責監(jiān)督執(zhí)行,輕者口頭批評,重者沒收手機。當然他自己要做好榜樣,不玩iPad。這樣做可以說給娃賦權,培養(yǎng)他的主人意識,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目前大半個月,孩子很好地發(fā)揮了他的監(jiān)督職能。
3、最關鍵的一點,要實現(xiàn)孩子長期正確使用iPad,我覺得還是要靠家長多陪伴,找各種事給孩子做。孩子玩iPad的一個主要原因我覺得是因為他感到孤獨。在這個階段的娃,自主長時間閱讀不現(xiàn)實。而且四五歲的孩子專注力大約也就只能集中在10-15分鐘。他無所事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看iPad,跟大人總是刷手機一個道理。當家長陪伴,他有了足夠多的事情可以做,就會慢慢離開iPad,例如周末帶他去戶外或者博物館,晚上陪他一起遛彎做手工下棋等等,讓他找到更感興趣的事情。
兒子目前也有一些進步,希望iPad能成為他學習的助手,而不是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