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近年來,繪本越來越受關注,繪本市場也是一派生機勃勃。幾乎所有家庭的父母,都會給孩子讀繪本,我們家也不例外,從知道有繪本這種書開始,我們家就沒有中斷過繪本的閱讀,從最低幼時期的認知類繪本,到現(xiàn)在的深層次繪本,孩子漸漸長大,但是依然非常熱愛。有些人覺得,一本繪本沒幾個字,大孩子一眨眼就翻完了,還有必要接著讀繪本嗎?我的答案是有必要。首先,優(yōu)秀的繪本不分年齡,不同階段的孩子會讀出不一樣的花來;其次,優(yōu)美的故事、精致的插畫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美的享受。所以作為父母,應該拋棄繪本低幼論,先從內心出發(fā)去愛繪本,再去讀繪本,那么大人和孩子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感受。
開始讀繪本前,我們首先要學會選繪本。家長對繪本的認知,導致了繪本市場的繁榮,繪本的出版速度也是節(jié)節(jié)攀升,速度快的同時,品質如何,就需要家長有一雙慧眼。從我個人經驗來說,首先我會看封面插畫,看書名,看作者,看獎項。比如標榜著“情商開發(fā)”、“習慣養(yǎng)成”的,我一般很少去購買,繪本很好,但是繪本也不是育兒圣經,這些噱頭恰恰就是想抓住功利父母的心。繪本讀多了,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自己特別喜愛的作者,在當當?shù)纳唐防?,點開一本繪本,作者那一欄會有一個檢索功能:查看這個作者的其他作品,可以一并加入購物車。每個人對于插畫也會有偏愛,但是對于我來說,插畫和文字相比,插畫是排在第二的。因此看完封面后,我會點開商品詳情簡介??蠢锩娴墓适聝热莺喗?,以及一部分的內頁,至于評價,因為大部分都是賺積分的評價,沒有什么意義,因此我會轉向小花生,基本每本書都會在小花生上找到書評,還會看到花友曬的內頁,非常有參考價值。
作為繪本愛好者,書收到后我都會拆出來自己先看一遍。有些腰封,會簡單的概括一本繪本的主題,帶一眼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我會讀一遍全文,把圖也細細的看一遍。大部分的繪本都配有導讀手冊,有些導讀手冊是譯者寫的,有些導讀手冊是繪本大咖寫的,有些導讀是一些繪本爸爸繪本媽媽寫的,不同的人不同對待。比如譯者,可能揣摩的更多的是作者的心思,而繪本爸爸、媽媽可能寫的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繪本的解讀。有些導讀側重對繪本文字內容的解讀,有些導讀側重對插畫的解讀。不管哪一種,都只能作為一個輔助,對于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細節(jié),進行必要的補充。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我們不必將導讀中的理念強加給自己和孩子。
讀繪本的時候,我會首先介紹書名,作者和插畫師,他們的國籍和姓名。我同樣會介紹譯者。順便提一提這些文圖作者的其他作品。很多繪本的前后封面和前后環(huán)襯,都會有細節(jié)在其中,比如《凱琪的包裹》,前后環(huán)襯都是相同的一些建筑,不同的是后環(huán)襯的建筑周圍開滿了鮮花。
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完全不打斷,對于我們家來說是不存在的。于是我會和孩子約定,當你有話想說的時候,你可以先碰碰我,等我讀完一句話或者一頁書,我們再討論。對于和本書主題無關的事情,我聽過后就會一帶而過,對于和書中情節(jié)相關的話題,我們會做多一些的探討。這樣的話,既能保持情節(jié)的完整性,又能給孩子發(fā)表觀點的機會。
讀完全書后,對于自己特別有感悟的,我會講一講自己的看法,自己沒有什么感悟的,我就選擇不講,因為違心的引用一些導讀手冊里的觀點,孩子并不會真心認同,那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去感受。對于一些插畫信息特別強大的繪本,我會和孩子一起仔仔細細的再看一遍,把細節(jié)一一找出來。
最后,其實繪本的主題不外乎那一些,讀完了以后,把自己能想到的、以前一起讀過的相關主題的繪本可以和孩子點一點,點完以后,也許孩子就會指定說我想再讀讀那本,然后我們再一起共讀那一本曾經讀過的繪本,肯定會有更深的感觸。
如今市面上的繪本,多的數(shù)不清,但是經典的繪本其實沒有這么多,很多書空有精致的插畫,文字內容卻沒多大意義。我覺得,只要大人真心愛繪本,會思考,那么任何一本好繪本都不會逃離你的法眼,同樣的,任何一本品質不好的繪本也入不了你的法眼。孩子的喜好也是天差地別,因此所謂的書單,真的只能僅供參考。繪本是最適合親子閱讀的書籍之一。愛繪本,愛閱讀,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