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兔卡爾的故事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力量?

2022-9-6 13:56 原創(chuàng) · 圖片3

作為一個快4歲男孩的媽媽,我最近感到異常焦慮,面對兒子的淘氣、叛逆、壞脾氣,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為了能夠引導他控制好情緒,我先后入了《壞脾氣小精靈》《生氣王子》《愛哭公主》《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等等情商繪本,晚上重復地進行親子閱讀,希望能夠通過繪本故事來感染他。這些繪本出自大師之手、繪制精良,也很懂孩子的心,被兒子翻牌率相當之高。

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只是每次在讀書的時候情緒被感染,而一覺醒來過后,又一個活靈活現的氣人精在家里竄來竄去。一定是哪里出了問題,繪本是好繪本,讀的過程也很享受。那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向孩子和繪本要答案的日子里,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遇到《小兔卡爾》,我才幡然醒悟——問題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長。

小兔卡爾低幼系列3-卡爾的第一次體驗987人有 · 評價551 · 書評4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 著 劉海婷 譯云南美術出版社 / 2022-07

《卡爾玩游戲》《卡爾的大大驚喜》和《卡爾的第一次體驗》,每本書中有3個小故事。給我觸動最深的,是《卡爾玩游戲》,插畫細膩動人、故事簡潔溫馨,講的是早上起床、晚上睡覺、暑假去奶奶家玩三個場景,極易引起孩子的角色代入感,那個早上不起、晚上不睡的小兔卡爾簡直就是自家孩子的本色出演。 
 

一個好的繪本,必然能夠抓住孩子的心。然而,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個小小的童書竟讓我一個三十多歲的老母親輾轉反側,讓我深夜無眠、不斷思考自己的問題。對照著卡爾的父母,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但又說不清關鍵在哪、該怎么做。翻來覆去,終于捋出一條清晰的脈絡,總結起來就是,現在的我,面對4歲左右的的孩子,缺乏“三個力”——游戲力、共情力、引導力。悟出這三個力之后,我像王陽明龍場悟道般(只是比喻、與圣人無可比擬),瞬間通透了。   
 

 這三個力,引導是目的,共情是方法,游戲是手段。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游戲的手段,貫穿共情的方法,達到引導的目的。拒絕雞飛狗跳、回歸母慈子孝,也許我們也可以給孩子一個小兔卡爾一樣的快樂童年。

1.做孩子的玩伴,培養(yǎng)游戲力。

小兔卡爾早上賴床,媽媽沒有大呼小叫地喊著:快點起來!都幾點了還不起床?而是和卡爾玩起了捉迷藏,一邊一點點掀開被子的角,一邊一遍遍問著小企鵝、小狗、小熊,卡爾去哪兒了??柲兀繉W著小企鵝、小狗、小熊的叫聲在被窩里回應著媽媽。最后,媽媽掀開被子的最后一角,卡爾開心地展現在媽媽面前,起床成功。我想,卡爾的每個早晨一定都是幸??鞓返摹?/p>

卡爾媽媽成為了卡爾的玩伴,玩著起床游戲。他們兩個人都為此而開心。 

 小兔卡爾晚上不想睡覺,爸爸沒有不耐煩地嚇唬他說:快點刷牙洗臉,不然蟲子就把你的牙齒吃掉了!而是和卡爾玩起了開列車的游戲。小卡爾坐上爸爸的拖鞋列車,爸爸吹著口哨充當列車員,經停車站要求所有旅客下車停留5分鐘,洗臉、刷牙,5分鐘后上車繼續(xù)前行,最后一站,到了溫暖的床上,小卡爾已經乖乖地躺在了那里。

卡爾爸爸成為了卡爾的玩伴,玩著列車游戲。他們兩個人都享受其中。 

3-4歲的孩子,愛玩是天性,化身為孩子的玩伴,通過游戲的方式陪伴孩子,他們還會不乖嗎?自從悟到游戲力的重要性,我就各種思考著怎樣把孩子的生活情境游戲化,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晚上吃飯,娃不想好好吃,慢吞吞地吃不下幾口飯,還吵著要看平板。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講道理了,不吃飯就不長個子,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腸胃吸收不好,也不長大個兒。受到卡爾父母的啟發(fā),這次,我改變了策略。想想他最近喜歡植物大戰(zhàn)僵尸,就給他碗里夾了塊土豆,對他說,你這個臭僵尸,看我土豆雷的威力,你敢把我吃掉,我就把你炸飛。這下他來了興致,一口就吃掉了土豆,得意地說小小土豆雷,威力不行啊。我也表現得不服輸,接著又給他夾了許多豌豆射手(豆角),倭瓜(南瓜),接二連三地被他吃光了。最終,以僵尸勝利告終,我暗暗竊喜,這是一頓營養(yǎng)均衡、開心快樂的晚餐。

下樓穿衣服出去玩,不想穿衣服,可是我又很想鍛煉他自己穿。于是我找了根棍子,對著他要換的衣服神秘地晃了晃說:Magic wand!Abalacadabla~然后對他說,現在,它已經變成了奇幻超人的戰(zhàn)袍了,只要你穿上這條褲子,就會擁有奇幻腿;穿上這件衣服,就會擁有奇幻拳。小家伙被逗得開心了,說要穿上之后和我一起表演《奇幻超人》中的情景,我答應了。于是,他就非常速度地自己穿好了上衣和褲子。

游戲力需要父母放下身段,真正把自己當成孩子的玩伴,拋棄那些“我都是為了你好”的家長派說教。

2.做孩子的同伴,激發(fā)共情力

同伴,在這里我想強調的是同理心。 同理、共情,我想用大白話說就是,想娃之所想、急娃之所急。如果娃性子很急的時候,我們還要站在他的對面,告訴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勢必是會把娃弄得更急。更不要站在高處,向孩子發(fā)號施令,那樣只能讓孩子的心離我們越來越遠。這些道理,雖然寫出來顯而易見,但卻是我看了小兔卡爾之后,才深刻領悟到的。

將自己拉到和孩子同一邊、同一高度,才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內容、傾聽孩子的需要。

卡爾媽媽的叫早游戲中,藏著共情力。顯然,在這個情景中,媽媽沒有高高在上、沒有站在卡爾對面,而是首先共情到卡爾不愿馬上起床的小心思,進而通過peekaboo的游戲方式幫助卡爾起床成功。

卡爾爸爸的晚安列車上,藏著共情力。同樣,在這個情景中,爸爸也沒有高高在上、沒有站在卡爾對面,而是首先共情到卡爾貪玩不想睡覺的小情緒,進而通過拖鞋列車的游戲幫助卡爾順利上床。

最近娃有點“沉迷”于嗶哩嗶哩,上面推送的各種游戲解說類視頻這讓為母很是擔憂。于是我便使出了各種手段,設置app使用時間、平板的總體使用時間,就想一步步斷了他看嗶哩嗶哩的念想。下班回家,看到他在看平板,總是忍不住會說,你怎么又在看,快點閉了吧!

可是這樣做,完全沒效果,逼的越緊,娃對嗶哩嗶哩的執(zhí)念越深。和娃爸聊起來,他說:堵不如疏。想到近期領悟到的共情力,才覺得,我其實完全站在了娃的對立面,他想看、我直接不讓他看,他只會越來越反彈。于是,我周末抽時間,找了個單機益智小游戲(類似于peppa pig中的Happy Mrs Chicken),和娃一起玩起來,雖說是游戲,但時間可控還能讓娃動腦動手。娃玩完大呼,媽媽這不是比嗶哩嗶哩好玩多了么?

隨著認真陪娃越來越多,娃現在已經完全放棄了嗶哩嗶哩。與好看的視頻相比,娃更愛的還是有懂他的爸爸媽媽陪在身邊。

我們只要謹記:和孩子站在一起,不要高高在上、不要跑到對立面!記住這句有魔力的話,我真的發(fā)現自己在陪孩子時改變很多了。

3.做孩子的向導,發(fā)揮引導力

引導力中藏著父母的價值觀,什么樣的父母,就會引導出什么樣的孩子。

如果僅有游戲力、共情力,而缺少了引導力,一切都是徒勞,娃們不過是傻樂了一場,而沒有任何收獲。

卡爾父母通過游戲,引導小卡爾養(yǎng)成快樂起床的習慣、睡前洗漱的習慣,這些都是我們希望幫助孩子養(yǎng)成的好習慣。

從卡爾的故事中,我思考了許多,告訴自己以后在化解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時,要堅持2個關鍵點:

一是堅定信念,堅持將積極正向的價值觀植入日常的引導中。其實我們大人的價值觀也在不斷的養(yǎng)成和變化的過程中,堅持和孩子一起成長,同時堅定不移地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影響孩子。

二是溫和有力,卡爾父母絕對是溫和養(yǎng)育的典范,引導時要注意方法,而方法就是前面所說的共情、游戲,加在一起就是溫和有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寫在最后:小兔卡爾系列,就是一本父母修煉手冊,建議所有的媽媽們都來讀一讀,也許你們會和我有同樣的感悟。


回應 舉報
贊1
收藏6

推薦閱讀

Tracy翠西
Tracy翠西
2018
作者熱門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