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繪本故事--《逃家小兔》

2019
2009
2022-9-6 17:29 轉(zhuǎn)載 · 圖片30

一、內(nèi)容介紹

《逃家小兔》就講述了一個小兔子和媽媽玩語言捉迷藏的簡單故事。故事中兔子媽媽和小兔子之間富有韻味、充滿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奇妙對話,讓孩子們從細節(jié)中充分體驗到了媽媽真摯、無私、偉大的愛。

二、繪本信息

文/瑪格麗特·懷茲·布朗

圖/克雷門·赫德

譯/黃逎毓(臺灣)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三、導讀

【封面】

繪本解析:

在這么美的田野里,兔媽媽和小兔子在說話,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

周圍這么漂亮,你如果是這只小兔,你愿意永遠住在這美麗的田野里嗎?

心理層面: 在色彩心理學里黃色給人輕快,透明充滿希望的一個心理暗示,堪稱健康陽光色,在色彩心理學角度黃色是最能改善心情的顏色之一。

【扉頁】

繪本解析:

扉頁千萬不要錯過它哦!它會告訴我們許多信息呢!這只小兔在想什么呢?

這只可愛的小兔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逃家小兔嘍!看,它靜靜得蹲在地上,望著遠方,一定在想:我想離開家,可是我要逃到哪兒去呢?

為什么小兔非要出走呢?在家不幸福嗎?

因為幾乎每個幼小的孩子都曾經(jīng)在游戲中幻想過像小兔子一樣離開家,用這樣的方式來考驗媽媽對自己的愛,而這個小兔子的經(jīng)歷就像他們自己的游戲一樣,給他們帶來了一種妙不可言的安全感。

那就注意看,認真聽,下面真的進入故事啦!

原文文字:

從前有一只小兔子,他很想要離家出走。有一天,她對媽媽說:“我要跑走啦!”

“如果你跑走了,”媽媽說,“我就去追你,因為你是我的小寶貝呀!”

繪本解析:

事先沒有一點征兆,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對媽媽宣布說他要“跑了”,他要“離家出走了?!?/h3>

從此,小兔子和兔媽媽踏上了一場關于“愛的捉迷藏”之旅……

這是一只很有意思的小兔,他從媽媽的話語中嗅到了好玩的氣息。哦,你說要追我?哼,那么我就來看看你怎么追。

從圖中場景看,不費力媽媽就能追上小兔子,小兔想:媽媽跑得那么快,我一下不就被她追到了,那可不行!小兔要想逃走,那咋辦呢?

哎,我要是變成別的什么東西逃走,媽媽就找不到我了!于是它就像孫悟空一樣開始變著法子逃跑了!

原文文字:

“如果你來追我,”小兔說,“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h3>

繪本解析:

為什么想到變成小鱒魚呢?看小兔子跳進水里,有一條鱒魚正游來歡迎他呢!

鱒魚棲息于江河流速較緩的水域或湖泊。鱒魚是許多人理想中的垂釣和食用魚。鱒魚通常都棲息在淡水中,喜歡生活在冷水中,16~18度是最適當?shù)摹P⊥孟氤蔀樘煺娑迫蛔缘玫镊V魚。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 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鋼琴五重奏,而他的這首《鱒魚》五重奏則是他所有的室內(nèi)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媽媽說,“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h3>

繪本解析:

媽媽明白小兔子的心理活動,看看媽媽愛不愛它。媽媽沒有阻擋它的行為,讓孩子展開神奇的想法,讓孩子盡情想象。

垂鉤用具都有啥?

兔媽媽走向一面墻,那兒掛著一只魚簍、一個網(wǎng)兜和一根魚竿,靠墻的地面上則放著一雙黑色的長筒膠靴,是的,兔媽媽做好了一切準備,要去做一個捕魚的人。

繪本解析:

瞧,在一條清澈的小溪里,小兔變成了小鱒魚,開心地游著!而媽媽呢?變成了捕魚的人,穿著黑色的大雨鞋,站在冰冷的水里,拋出了那么長的魚線在釣小魚,咦?為什么媽媽用一根紅蘿卜作為誘餌呢?(知子莫如母?。。┻@根紅紅的胡蘿卜中可藏著媽媽濃濃的愛呢!一般的捕魚人會把魚食掛在魚鉤上來釣魚,你們說這個胡蘿卜會用魚鉤鉤住嗎?

兔媽媽為什么要站在小溪的中央而不站在岸邊下鉤呢?是擔心一步小心小鱒魚偷偷溜走?站在水溪的中心可做到萬無一失??!

從畫面結(jié)構(gòu)上你能看出有啥不同嗎?

前兩張是黑白頁,這張是彩頁,說明什么呢?

黑白頁和彩頁給了我們一個鏡頭感的概念 ,也就是全局觀和局部細節(jié)的概念。小朋友們不僅要關注到整張圖,還要關注到圖中的局部細節(jié)。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捕魚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讓你抓不到我?!?/h3>

繪本解析:

故事里的小兔可帶勁了,看媽媽這樣玩,它也想跟媽媽再玩下去,這只小兔,它又要像孫悟空一樣變一變,變變變。

小兔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小兔子為什么變成是高山上的大石頭?

高山上大石頭就抓不到了嗎?

兔子媽媽歲數(shù)大了,小兔子是不是認為媽媽上高山體力不支呢!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高山上的大石頭,”媽媽說,“我就變成爬山的人,爬到高山上去找你?!?/h3>

繪本解析:

我的兔寶寶真是長大了,知道尋找自己的生活了,可是他生活經(jīng)驗還不足呀!現(xiàn)在他變成了石頭,躲在高山上,天黑了,他一定會餓的,一定會冷的,一定會害怕的,我得把他找回來!

看媽媽這份裝束,肩背行囊,右手拿帽子,左手握緊登山杖出門了,一副滿滿的信心,像是再說你走到哪里我也要找到你。

繪本解析:

“啊哈,太棒了,終于爬到山頂了,成為高山上的一塊大石頭了!看看藍天,多么開闊,多么自由,比樹洞里的家明亮開闊多了!再看看,身邊還有不少鄰居呢,有小草,有野花,還有呼呼的山風,還有忽飛忽落的鳥兒,以后的生活一定不會寂寞!嗨!

小兔子爬到了山頂往后眺望,媽媽背上行囊,拄著拐杖,做好了長途跋涉的準備。此時,她的心里一定在想: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遠,我不會放棄逃家的小兔。

兔媽媽的年齡好像很大了,身體也有些笨重,走路一定很吃力的,它會遇到什么困難?她會堅持下去嗎?她心里會怎么想呢?

不一會兒,兔媽媽累得氣喘噓噓,路邊的小草會這樣勸她不要上去了,可兔媽媽卻說,我一定要找到它!

不好,一塊巨大的石頭擋住了去路?空中的小鳥勸她不要上去了,很危險的,可是兔媽媽卻說危險擋不住我的決心。

說明媽媽對小兔怎樣?這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困難只有兔媽媽自己知道!這座山看起來又高又危險,兔媽媽為什么還要爬到山頂去呢?

小兔子終于逃離媽媽的懷抱,心情怎樣?你為什么會這樣快樂呢?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爬山的人,”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花,躲在花園里。”

繪本解析:

雖然變成高山的想法又失敗了,可是倔強的小兔子依然沒有放棄逃家的想法,他又想出了新的辦法。

你看到文字句式的規(guī)律了嗎?

如果你(           ),小兔說,我就要變成(          )。

如果你變成(       ),媽媽說,我就要變成(          )。

在這組文字的引領下,兒童想象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兔媽媽和小兔的追逐游戲也深深地留駐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這個故事簡單得是不能再簡單了,簡單到了只剩下幾段對話,但就是這幾段對話,卻讓世界上的人都為之著魔了”??赡苷撬昂唵巍?,才會為兒童的想象和寫作布下空白,產(chǎn)生“魔力”。

看!小兔子和媽媽玩起了語言游戲!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小花,”媽媽說,“我就變成園丁,我還是會找到你?!?/h3>

繪本解析:

為能找到兔小花,媽媽除了變成園丁還能變成啥?

最好的方案是什么?為什么呢?

體會到兔媽媽的意志了嗎?

繪本解析:

兔媽媽穿著很厚的衣服,還要拿著很沉的工具,她很辛苦,可是她沒有放棄,這又是為了什么呢?

兔媽媽來到一片開滿鮮花的花園,她跨的籃子里裝的是什么?是蘿卜?

調(diào)皮的小兔變成了小花,躲進了花園里,媽媽就變成了園丁,她為什么不變成采花的人?

園丁是什么意思?專門給小花施肥、澆水、除草,培育小花茁壯成長的人。媽媽真愛小兔呀,處處想保護自己的孩子!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園丁,找到我了,”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h3>

繪本解析:

我們總結(jié)一下這本圖畫的特點,也是對這個問題的答復?。?/h3>

圖畫書中的圖的作用有時比文字更大,圖畫是兒童想象力的出發(fā)點,生長點。如果在繪本的圖畫上,不留足時間,留足空間,兒童的思維和理解就可能停留在故事的表層,只能獲得簡單的收獲和愉悅。圖畫是繪本的一扇窗戶,引領兒童打開它,兒童的言語和情感就會“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本圖畫書是比較有特點的,黑白的鋼筆畫與色彩濃烈的彩圖有節(jié)奏地穿插。特別是彩圖,每一幅都用了兩個連貫的版面,畫面生動開闊,沒有文字,全書一共有八幅,每一幅都在向小讀者描繪著一個活潑生動、溫馨浪漫的“母子追逐”情境。因此,讓兒童熟悉這八幅圖,理解這八幅圖,他們才會對這個繪本產(chǎn)生深入肺腑的感悟。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小鳥,飛得遠遠的,”媽媽說,“我就變成樹,好讓你飛回家?!?/h3>

繪本解析:

為什么媽媽要變成大樹呢?

即使是可以高高飛翔的鳥兒,也總有倦了需要停下歇息,或是回巢的時候,那么這棵大樹便該是最好的休息場地了吧。

繪本解析:

這次小兔子變成了天空中飛翔的小鳥,我們看這一頁,小兔子已經(jīng)長出了翅膀,小兔子為什么想要變成小鳥呢,這樣有什么好處?

長大的孩子都時刻盼望著離開父母的視線自由飛翔,變成小鳥就是這種心理的寫照。

兔媽媽這次變成了樹,大家都知道小鳥是要在樹上做窩來休息的,而大樹一直站在那里,無論是風吹還是日曬,都不能動一動,兔媽媽為什么心甘情愿地變成這棵樹呢?

你見過兔子形狀的大樹嗎?媽媽為什么要變成兔子形狀的樹?這說明了什么?

大樹是鳥兒溫暖的巢,媽媽的懷抱永遠都是小兔溫馨的港灣。

在空曠的原野上,樹媽媽正張開雙臂,等待著自己的寶寶回家呢。孩子,今天在外面飛一天,累了嗎?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樹,”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帆船,飄得遠遠的?!?/h3>

繪本解析:

小兔子在那又想什么辦法呢?

小兔子還是沒有泄氣,他又想出了一個他認為可行的辦法,這次小兔子變成了小帆船,這樣他就可以自由地在大海上飄得遠遠的,大海是無邊無際的,小兔子認為,這樣的話,兔媽媽就不可能再輕而易舉地找到他了。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小帆船,”媽媽說,“我就變成風,把你吹到我要你去的地方?!?/h3>

繪本解析:

兔媽媽每次知道小兔子逃家的想法之后并沒有生氣,她很耐心地聽著小兔子那些并不實際的想法,然后也讓自己的想法開始跟隨著小兔子的腳步變化,小兔子在腦中暢想著那些好玩又自由的變身游戲,兔媽媽就變成辛苦的捕魚人,努力爬上高山的人,辛勤照顧花早的人,大樹,媽媽,雖然辛苦,但是兔媽媽這樣就可以陪在小兔子的身邊,看著他成長,看著他快樂,看著他自由自在,這樣兔媽媽就覺得很幸福。

繪本解析:

兔媽媽變成了風多用力地吹著小兔子這條帆船呀!兔媽媽干嗎要這么用力吹?

為什么連風都變成了兔媽媽的形狀,她要把小兔吹到哪里呢?這說明了什么?

在心理學層面:前面的這些情節(jié),代表了父母對孩子的掌控欲望,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執(zhí)行,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差錯。

原文字:

“如果你變成風,把我吹走,”小兔說,“我就要變成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飛得高高的?!?/h3>

繪本解析:

即使這么多的方法全部失敗了,小兔子依然不屈不撓,堅持著想著他的逃家方法,然后,他又有了新的主意:他變成了馬戲團里的空中飛人,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飛的高高的,兔媽媽就夠不到他了!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空中飛人,”媽媽說,“我就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到半空中好遇到你?!?/h3>

繪本解析:

《逃家小兔》中的“逃”和“追”體現(xiàn)了什么?是體現(xiàn)著母子之間愛的執(zhí)著與真誠!

繪本解析:

當小兔變成空中飛人時,兔媽媽變成了走鋼索的人!你們看,兔媽媽以前肯定沒有練過走鋼索,這是多危險的事?。∷ε聠??

她還是慢悠悠的一步步的向前走,因為她想找到她的小寶貝。可見,兔媽媽對小兔充滿了愛。

兔媽媽沒有走過鋼索,可兔媽媽為什么還要去呢?

兔媽媽站在鋼絲上,為什么要穿著裙子,還打著傘?

媽媽穿著漂亮的裙子打著傘,不是愛漂亮,而只是象征,為了孩子,她總是那么認真、那么正式,是“盛裝”的,身心竭盡。你看看她那貫注的神情!她在想:“我要快!快??!”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能走通一切路。母愛可到天涯海角。

媽媽怕小兔這位空中飛人在空中發(fā)生危險,所以寧可自己冒著危險也要去空中保護孩子。即使自己面對再多再大的危險,也都無所畏懼了!那根細細的根本無法站立的鋼絲,就是母愛的最高形容和象征。

在小兔子每次“變化”的時候,兔媽媽總是會在他的想象之后跟著“變化”,但是注意看每幅畫,兔媽媽每次“變化”的東西都比小兔子要辛苦,要勞累,但是兔媽媽為什么還愿意這樣做,是因為兔媽媽喜歡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兔媽媽對小兔子深沉的母愛促使兔媽媽可以克服所有的苦難,一直陪在小兔子的身邊?,F(xiàn)實的生活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是故事中那只小兔子,而我們的媽媽就是故事中那只任勞任怨的兔媽媽,因為她愛我們,總是包容我們天馬行空的想法和一些小錯誤,但是我們不能把這些視作理所當然,我們比小兔子還要聰明,所以我們知道兔媽媽所作的那些是因為她深愛著小兔,就像我們的媽媽深愛著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愛我們的媽媽。

心理學層面: 這張彩圖代表了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愛有了更深的理解,把孩子看成了一個平等的人去尊重他。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走鋼索的人,走在半空中,”小兔說,“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h3>

繪本解析:

小兔子終于無計可施了,只好說到:“我就要變成小男孩跑回家?!?/h3>

小兔真的想離家出走嗎?

它總是說“如果,如果”,它呀,只不過是想知道媽媽有多愛它。通過和媽媽一跑一追的對話游戲,它知道了媽媽真的很愛它,自己逃到哪也不如媽媽的懷抱溫暖,所以它就乖乖地留下來當媽媽的寶貝了!

兔媽媽聽說小兔要離家出走,為什么要不顧一切地追它呢?

因為兔媽媽認為小兔還太小,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怕孩子遇到危險,擔心孩子受到傷害。

原文文字:

“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媽媽說,“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地抱住你。 ”

繪本解析:

而這個時候,兔媽媽也變了,變成了小兔子的媽媽,在家里等著他,

讓我們深情地讀讀兔媽媽的這句話!“如果你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我正好就是你媽媽,我會張開手臂好好抱住你。”

媽媽正張開雙臂迎接她的小寶貝呢!

你知道這雙臂里藏著什么嗎?

繪本解析:

在他回家的時候把他抱在懷里。小兔子想了想,這樣就和現(xiàn)在是一樣的了,然后他說也這樣做了,兔媽媽給了他愛吃的紅蘿卜。

你瞧,這畫面多溫馨??!小兔子一位在媽媽的懷里多么的幸福啊,不由得讓人羨慕。 母子倆在幸福的交談著什么?猜猜他們說些什么?

原文文字:

“天哪!”小兔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h3>

繪本解析:

經(jīng)歷了這么多考驗之后,小兔子終于屈服了,他被媽媽的那濃濃的愛感動了,他要回家了,他大聲對媽媽說:“天哪!我不如就待在這里,當你的小寶貝吧?!?/h3>

原文文字:

他就這么辦了?!皝砀t蘿卜吧!”媽媽說。

繪本解析:

提到小兔子總想逃走是叛逆還是有什么委屈呢?

小兔子并不是出于叛逆或受了什么委屈,故事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不過是一場愛的捉迷藏,小兔子只是想知道媽媽有多么的愛他!

為什么小兔子變來變?nèi)?,每次兔媽媽都能找到小兔?/h3>

小兔變來變?nèi)?,是想離開家,離開媽媽,想長大。媽媽愛小兔,所以變來變?nèi)ィ宦纷冯S。不管孩子有多淘氣,媽媽時時刻刻,形影不離的追隨著孩子,沒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加倍的細心與呵護,媽媽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緣于一個字——“愛”!

繪本解析:

這就是這個故事的結(jié)局,在一片非常美麗的田野上,夜幕降臨的時候,小兔子和兔媽媽呆在他們溫馨的小窩里,幸福地吃著好吃的紅蘿卜。

兔媽媽和小兔子在說著什么呢?

媽媽的理解與關心,讓小兔倍感溫暖,小兔知道媽媽的愛如海水般滔滔不絕,像天空般無邊無際。

在這張圖片里我們可以看見小兔子和兔媽媽之間的那種相互信任的眼神。

此時,我們不禁發(fā)現(xiàn),這場“追逐游戲”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不僅出現(xiàn)在我們的童年時期,還會出現(xiàn)在我們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甚至是老年時期。無論是何時,無論是何地,這樣的游戲總會伴隨我們一生。

如果讓我們把故事變成一首詩,永遠記住媽媽的愛。應該如何寫呢?

永遠的媽媽

如果我是一條小魚,跳進涼涼的小溪,

媽媽就是一個漁夫,拋下魚餌等著我;

如果我是一塊石頭,在高高的山崖上,

媽媽就是一個登山人,爬上山頂找到我;

如果我是一朵小花,藏在一個花園里,

媽媽就是辛勤的園丁,會在花園里發(fā)現(xiàn)我;

如果我是一只鳥兒,從她身邊飛過,

媽媽就是一棵大樹,等著我到枝頭做窩;

如果我是一艘小船,揚著帆,離開家,

媽媽就是風,吹著我,吹向回家的方向;

如果我是馬戲團的空中飛人,在高空蕩秋千,

媽媽就是走鋼絲的人,穿過空氣,走到我身邊。

合上這本兔子故事的書,每一個人的心得里最想說的是:“媽媽,想你,愛你!”

天下的母親只要聽見這一聲喊,已經(jīng)夠了。

繪本延伸:

       1.親子互動游戲——愛的“捉迷藏”:在講讀過程當中可以和寶寶在書中找找兔子在哪里,看看他變成了什么,捉迷藏是寶貝們最喜歡玩的游戲,在語言的想象當中玩捉迷藏的游戲真是太奇妙了。釣魚,爬山,走鋼索每一個場景都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實踐成為親子間有趣的互動游戲,增強孩子的生活體驗。講讀后媽媽可以模仿書中的情景,跟孩子之間進行情景對話,寶寶模仿小兔子的語氣進行設想,“如果......我就......”媽媽模仿兔媽媽的語氣給予回應?!叭绻阕兂闪?.....我就變成......”用充滿自豪感的語氣說出每次追隨的變化。

       2.思維課堂:比如繪本中的小兔子變成小狗狗,那可以問小朋友用什么東西可以抓到小狗狗?(骨頭)如果變成深林里的蛇呢?或者變成毛毛蟲呢?如果小兔子變成游樂場里蕩秋千的人呢?(兔媽媽變成游樂場里工作的姐姐幫小兔子推秋千)……可以讓小朋友無限的去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這張圖可以很清晰的表達出因為小兔子一次次的逃離,兔媽媽對小兔子的愛有了不同的理解。也因為兔媽媽自己的不斷成長,懂得了用正確科學的方法去陪伴小兔子,所以小兔子也很愿意回到兔媽媽身邊。

       圖的思路:小兔子和圖媽媽來了一場愛的”捉迷藏”,在小兔子不斷變著法子逃離的過程中,兔媽媽緊跟其后,擔心小兔子有什么閃失,希望小兔子一直在自己的掌控中。當在馬戲團相遇的時候,也喻示著兔媽媽把小兔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樣平等的去對待。到最后小兔子變成小男孩跑回家,是因為兔媽媽的改變和成長,兔媽媽認識到愛是一種等待,愛是一種放下和釋然,所以小兔子很愿意回到兔媽媽的身邊。

四、獲獎及推薦記錄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志1966–1978年度最佳精品兒童圖書("Best of the Best" Children's Books(SLJ))。推薦詞:“在兔子媽媽和小兔子之間富于韻味的奇妙對話,構(gòu)成了一個詩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這本小書可能會成為不朽的幼兒讀物的經(jīng)典。”

●1972年《紐約時報》年度優(yōu)秀兒童圖書

●1994年美國《奧本海姆玩具包評測手冊》白金級推薦  

●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100本最佳童書  

●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xié)會“教師們推薦的100本書”

●入選《AB書商周刊》“20世紀100本最佳讀物” 

●美國康涅狄格州達仁圖書館向講故事的人推薦的3~4歲幼兒最佳讀物  

●入選日本兒童書研究會/繪本研究部編《圖畫書·為了孩子的500冊》

五、創(chuàng)作理念

瑪格莉特·懷茲·布朗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理念,她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就像她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是“寫一本簡單的書,讓孩子們能有一小會兒從系鞋帶一類的生活瑣事的煩惱中解脫來到一個永恒的童話世界。

這個故事簡單得是不能再簡單了,簡單到了只剩下幾段對話,但就是這幾段對話,卻讓世界上的人都為之著魔了。

克雷門·赫德把一大一小兩只兔子畫得既寫實又浪漫,在畫面的銜接和處理上也很有創(chuàng)意。你看,當小兔說“如果你來追我,我就要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游得遠遠的?!眿寢屨f“如果你變成溪里的小鱒魚,我就變成捕魚的人去抓你”時,分別是兩張黑白鋼筆畫,而緊隨其后的兩頁,則合二為一,則是一張全景似的橫長的彩色跨頁,沒有對白,只有一幅色彩濃烈的想像的畫面——小兔子變成了河里的一條魚,媽媽穿著黑色的長靴,一只手拿著一個漁簍,一只手用力把漁竿甩了出去,逗人發(fā)笑的是魚鉤上拴的竟是一根鮮紅的紅蘿卜。然后,又是兩張黑白,又是兩張合二為一的彩色……這種黑白與彩色的穿插,不僅一次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而且通過視覺,把孩子們的想像力拓展到了一個無限的空間。

據(jù)說英文原書是用美麗的韻文寫成的,節(jié)奏如詩,可惜的是譯成中文或日文之后,都打了折扣。譯得再怎樣好,也譯不出原文中那種原汁原味的韻律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這也是為什么真正的圖畫書愛好者喜歡閱讀原版書的原因。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志把它評為了“1966–1978年‘好中之好’童書”,還附上了一段推薦詞:“在兔子媽媽和小兔子之間富于韻味的奇妙對話,構(gòu)成了一個詩意盎然的小故事,今后這本小書可能會成為不朽的幼兒讀物的經(jīng)典?!?/p>

六、作者簡介

克雷門·赫德,1908年出生于紐約。耶魯大學畢業(yè)后,去巴黎學了兩年現(xiàn)代繪畫,回國后成了一名裝飾畫愛。后來他結(jié)識了瑪格麗特等兒童文學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達結(jié)婚?,敻覃愄卦诳吹搅怂膬煞髌分?,就極力勸說他為圖畫書畫插畫,并特意為他寫了一個兒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蟲》,讓他做一次插圖上的嘗試。他后來和瑪格麗特合作的兩本睡前故事書——《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圖畫書的經(jīng)典之作。

七、媒體解讀

“媽媽,想你,愛你!” ---梅子涵

母愛不是任何年齡都能體會得深刻的(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故事中的小兔子當然也是這樣。雖然他最后也回到媽媽身邊,可是它怎么看得見媽媽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心情和路途?包括我們在內(nèi)通常都是一門心思只管自己走的。我們十八歲滿懷希望地出門,到自己以為的理想里去奮斗,都“看”不見身后的那目光其實也跟了出門了。何況更小的孩子?更小的小兔子?

在游戲中書寫媽媽的愛。作家當然也是體會得很深刻了才寫得出來。但是她沒有重甸甸地去寫,而是用游戲,輕松的就像一個孩子和媽媽在逗了玩,媽媽就加入了游戲里。可是我們知道,媽媽這一路的跟隨和護衛(wèi),一點兒不是游戲里的,而是最真實的生命情景。是幾乎所有母親每一天的事和路,是她的盼望也是她的擔憂,是她的自豪也是她的苦惱。

孩子長大了。所有父母親都看著“小兔子”會不由自主地問:“你什么時候長大呢?”可是當“小兔子”以為長大了,說:“我要跑走啦!”她就擔憂和苦惱了。她們不是攔在門口讓你出不去。她們知道行走是在門外,飛翔一定是在天空??墒菑拇怂齻兊哪抗饩透顺鲩T了,腳步輕輕地在你的腳步的后面,你上了高山,她正在跋涉;你下了大海,她就是最溫柔的風;你當了“空中飛人”,只要有一點點的艱困和危急,母親都是"鋌而走險"趕將過來,那一根細細的根本沒法站立上去的鋼絲,是母愛的最高形容和象征!

每個父母都應當給孩子幼小的生命一個自由、寬松的成長空間,尊重更深層次、更自然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同樣的,孩子們也會給我們許許多多意外的驚喜。

讓我們耐心滋養(yǎng)、靜待花開。


閱讀原文 回應 舉報
收藏7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