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帶坨坨聽完久石讓音樂會坐地鐵回家,我照例抱著他站在車頭。一不想給別人添讓座的麻煩,二坨坨也愿意看車頭的軌道和風景。
路上遇到一個印度人,看到坨坨哈欠連天,自言自語的說he's tired.我出于禮貌說yes he is.印度人看到我會說英語,又可能覺得坨坨挺可愛,提出要給他拍照. 坨坨有點呆住了為什么媽媽突然和陌生人開聊,但看到完全沒有表情的照片,他也覺得挺有意思,就不好意思的笑了。
拍完照片印度人問他what is your name, 坨坨很自然的說my name is Baron.
印度人說look there are three drivers, 坨說no there are two.印度人又說there is another one in the corner,坨坨就扒著門往里看,說yes there is one.
之后車停,開門,坨坨說the door is open, get down the pessengers(這小子倒裝句都蒙對了??),印度人不由表揚他clever,坨又拿出日常迷惑別人的必殺,只不過這次是英文I want to see you next time(我下次還要見到你??)很快我們就到站了,我抱著坨坨跟印度人說再見。
雖然很驚喜,不過想想也在意料之內(nèi)。坨坨每周上外教英語因此并不覺得外國人有什么奇怪,我也一直堅信語言“習得”和“學(xué)習”的巨大不同,課外每天堅持帶他“玩”英語。其實我并沒有期待什么,所以從未出過國門的小土孩能有今天的表現(xiàn)確實讓我覺得沒白付出。
不過話說回來,慚愧的是我也是最近一個月才開始用心的帶他玩英語,如果從三歲剛開始上外教英語課就課內(nèi)外一起開攻,到現(xiàn)在他快四歲,進步必然會比現(xiàn)在還要明顯。想到此處還是會有遺憾,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媽媽們不要重蹈我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