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家里所有的孩子知道他們都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每個孩子都感到被包容對于每個二寶家庭是最重要之非常的。
家里有兩個孩子的媽媽都會和身邊人吐槽:家里孩子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的基因。他們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興趣、活動和個性,這使二寶父母很難幫助每個孩子都感到被包容。
小六麻家里就是,二位小主,一個憨厚老實,一個古靈精怪。一個對色彩極其敏感,一個對數(shù)字天生喜歡。盡管外貌長相相似度在85-90%。(當小寶剛進入小學的第一天,就在操場上被姐姐當年的體育老師叫?。盒∨笥?,你是不是大寶的妹妹啊?)但同時學校的老師們都紛紛表示,這姐妹倆差異也太大了。
差異那么大,咋辦呢?避免偏心是最重要的,盡管很難。
小六麻自己就是有段日子,經(jīng)常被朋友們反映,為啥在朋友圈里只曬小寶的照片。剛開始的時候,試圖努力解釋:青春期的大寶不愛拍照片。等自己最親密的老師特特約咖啡提醒時,才開始意識到,可能無意間對待兩個孩子不夠公平。需要在青春期大寶和自己的親密度上多下點功夫。
父母偏心的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孩子的性別原因,有些是因為孩子性格的原因。更多的時候,父母們并非故意偏心,然而不公平對待卻在潛意識里發(fā)生。
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種不公平的對待,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這道理在大家族里是被痛苦地驗證過的。
小六麻的大阿姨是排行第二的女兒,盡管酷愛讀書,積極主動,但是面對著老大的先到優(yōu)勢,老三---舅舅是家里的唯一兒子,老四---小阿姨,家里的小女兒長得美麗動人,漂亮到多次被電影廠的熟人推薦去拍電影。一直不受寵愛的大阿姨在家一直存在感不強,家庭包容感極低。除了埋頭讀書就是時不時地和外婆起各種小沖突。
當那場席卷全國的浩劫開始時,她竟然為了早點離開這個家,一氣之下,瞞著全家主動報名遠赴新疆。最后,虧得外婆托了老戰(zhàn)友,才把目的地從千里之外的新疆改到了幾個小時渡船的崇明島。天真執(zhí)拗的大阿姨被命運好是一陣歷練。后來更由于年輕的時候身體弱再加上當年崇明島艱苦的環(huán)境艱苦,很早地就離開了人世。
所以說:不受偏愛的孩子得不到滿足的關愛,內(nèi)心哀傷,變得敏感,不愿意相信他人,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而受偏愛的孩子則會因為長期受寵,養(yǎng)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同理心與分享能力,進而影響未來的人際關系。
那么重要,那咋辦呢?
幸運的是,盡管存在年齡差異,廣泛的興趣和觀點差異。身為父母的我們還是可以學習一些辦法來幫助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
安排一對一時間
留出時間與每個孩子單獨相處。即使每天少量的積極關注也可以成為幫助每個孩子感到被愛和被包容的關鍵。
一對一的時間并不總是一場盛大的宴會。它可以只是在進行日?;顒訒r一起度過一些真實的時刻。
可以與學齡前兒童在地板上玩耍,與小學生一起涂色,或者只是坐下來與高中生交談。即使只是一小段時間的全神貫注,也可以幫助每個孩子感受到被愛。友情提醒,這個珍貴的時間段里,千萬千萬把手機
父母們還可以安排半定期的一對一約會。無論您去參加晚餐約會還是去公園散步,請定期為每個孩子計劃一次特別的活動。這些特殊的活動可以讓每個孩子感到被愛和被欣賞,這是幫助他們感受到融入家庭的關鍵。
小六麻和小姐姐的三周一次理發(fā)店,就是一個美麗的一對一約會。事先小姐姐會從小紅書上找來自己喜歡的發(fā)型,然后約好時間,和小六麻一起做發(fā)型。暑假的時候,還會一起做個美甲。
學習。
強制進行家庭活動
雖然一對一的時間很重要,但作為一個團隊的家庭時間也很必要,請確保每個人都有參與感,并幫助維持作為一個整體的聯(lián)系和凝聚力。
話雖這么說,總會有至少一個人不想去游泳,或者不想去打網(wǎng)球。
因此,請考慮讓每個人都必須參加一些家庭活動,即使你正在做的活動不是“他們的事”。告訴他們走出舒適區(qū)是件好事!否則,您可能會有一個孩子堅持留在后面或坐在一旁。
無論他們?nèi)狈⑴c是為了獲得你更多的個人關注,還是真的出于對這項活動的厭惡,不參與都會加劇孤立感。
當然,父可能想對青少年稍微放寬這一規(guī)則。對于青少年來說,想要在校外花更多時間與朋友在一起是正常且健康的。因此,可以指定一些家庭活動強制年齡較大的孩子參加,同時允許其他孩子參加?;蛘哐埱嗌倌晗矚g的叔叔,阿姨參加。
這次暑假的瑪雅水上樂園家庭游就是的。高中生的小姐姐一開始覺得這地方有點幼稚,適合小孩子玩。猶豫著不想去,可當?shù)弥饺绽镒钕矚g的時尚達人---小藝阿姨夫妻也會參加時,就欣然前往。二寶媽媽,尤其是年齡差別大的二寶媽媽,有時候需要些小竅門來處理這家庭出游的問題。
Family always together!這是小六麻的口頭禪
為每個人分配工作
當孩子們感到被需要時,他們就會感到被包容。因此,給每個孩子分配一份工作,幫助整個家庭,而不僅僅是他們自己。
除了期望他們自己收拾東西并打掃個人空間外,還要在家里的公共區(qū)域分配任務,打掃廚房、用吸塵器打掃客廳以及打掃浴室,布置餐桌等都是讓孩子們參與房屋活動的好方法。
提醒他們,有時他們必須一個接一個地收拾東西——掃除家人掉下的餅干屑,或者清理桌子上家人留下的盤子,這些都是成為一個合格家庭人員的一部分。
有工作要做可以提醒孩子們,他們是大家庭的一部分,他們的工作對每個人都有幫助。
突出獨特性而又不過分
認識到使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技能、才能和興趣,并慶祝這些事情。但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貼標簽。
如果總是說這樣的話:“這是我們的小運動員,這是我們的數(shù)學超級明星!” 可能會限制孩子的生活并限制他們的能力。
一個運動型的孩子可能不會加入樂隊,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只應該參與運動。一個三年級數(shù)學成績好的孩子可能在初中數(shù)學上遇到困難,這可能會造成一些身份混亂。這甚至可能導致他們作弊,因為他們可能會逐漸相信父母只看重他們的成就,而不是他們的誠實。
因此,雖然父母可能會指出一個孩子喜歡星星、火箭飛船以及任何與外太空有關的東西,而另一個孩子喜歡棒球,但請告訴孩子們這些興趣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沒關系的。
與此同時,邀請您的孩子與家人分享他們的興趣并互相支持——盡管并非每個人都喜歡同樣的事情。
談論觀看網(wǎng)球比賽或參加科學博覽會都是重要性的相互支持。這和父母的球技和科技專業(yè)性高低沒有關系。
解決影響整個家庭的行為問題
如果有一個經(jīng)常行為不是那么規(guī)范的孩子,那么讓每個人都感到被包容可能會很困難。
如果想讓每個人都感到被包容,父母最不應該做的就是將責任歸咎于一個孩子毀了其他人的一切。說“如果你哥哥按照我的吩咐穿好衣服,我們就能準時到達”,這只會進一步排斥一個已經(jīng)感到被冷落的孩子。
因此,避免因為家庭遇到的問題而把孩子單獨挑出來。否則,家里的其他人可能會生氣和怨恨。
即使一個孩子在某些問題上比休息更掙扎,也沒有必要指出或強調(diào)這一點。相反,請把這看作做父母的我們需要在某個領域為孩子提供更多支持的信號,或者通過給他們帶來后果來讓他們承擔更多責任(特別是如果他們的選擇影響整個家庭)。
那么,如果一個孩子的磨磨蹭蹭讓大家放慢了腳步,或者另一個孩子的情緒崩潰導致我們不得不提前結束有趣的活動,那該怎么辦?以下是一些想法:
提前計劃解決問題。如果我們知道最小的孩子不午睡就會脾氣暴躁,或者另一個孩子因過多的刺激而不知所措,請嘗試計劃一種方法來滿足該孩子的需求。當然,并不總是能夠適應孩子的日程安排,有時他們只需要練習學習如何應對他們的不適。但如果可以的話,請采取措施,防止某個孩子的個人需求對整個家庭產(chǎn)生負面影響。
談談這個問題。如果這是您的孩子可以幫助解決的問題(例如發(fā)脾氣導致全家人提前離開游樂園),請與您的孩子談談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其他人。不要試圖讓你的孩子感到內(nèi)疚,但要問這樣的問題:“當這件事發(fā)生時,你認為其他孩子會是什么樣子?” 這可以幫助您的孩子了解他們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解決問題如何應對。尋找方法來減少一個孩子的行為對其他人造成的影響。能叫人來接那個行為不是很禮貌的孩子嗎?能在車里快速暫停一下嗎?當把注意力集中在表現(xiàn)不佳的孩子身上時,我們能忽視他們的不當行為嗎?如果這是一個常見問題,請花一些時間解決問題,然后以最有幫助的方式做出回應。
根據(jù)需要提供后果。無論我們認為暫停時間足夠,還是零花錢的特權,如果您的孩子因在自己控制范圍內(nèi)的不當行為而違反規(guī)則或擾亂了家庭的其他活動,請給他們一個后果。只要記住他們的發(fā)展即可。可以預見的是,幼兒在觀看籃球比賽時不會安靜地坐著,或者學齡前兒童在長時間的演奏中可能很難保持安靜。
鼓勵恢復原狀。有時可能需要道歉。 10 歲的孩子可能欠他們的兄弟姐妹一個道歉,因為他們的不當行為導致全家人提前離開電影院。有時候,回復原狀就可以了。根據(jù)錯誤的不同,讓孩子為兄弟姐妹做家務或借給他們傷害的人可能是個好主意。
教孩子們互相包容
讓所有孩子覺得被包容,并不完全取決于父母。相反,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們相互包容。
這并不意味著你 14 歲的孩子必須總是邀請 4 歲的孩子在朋友們結束時到她的房間里去玩,但這確實意味著每個孩子都可以努力善待彼此,尊重。
因此,雖然您不想監(jiān)管孩子之間的每一次互動,但如果發(fā)生欺凌行為,請介入。不要讓你的孩子互相挑剔或排斥。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它時,表揚他們互相包容??梢赃@樣說:“今天邀請你妹妹和你一起玩真是太好了”,或者“我注意到你今天對你弟弟有多友善,因為他不知道如何玩你正在玩的游戲?!?/span>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在某個時刻說“這里沒有人喜歡我”或“我總是被排除在外”之類的話。有時,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幫助他們學會應對這些感受。
但我們也可以學習一些實際步驟和一些小竅門來確保所有孩子都感覺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感到被包容、被愛和被接受的孩子更有可能對自己以及自己成為好公民的能力感覺良好。
相關好文:
歡迎掃碼關注??稀里糊涂小六麻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