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感受的人生節(jié)氣,也就那么短暫

2014
2020-5-9 18:48 原創(chuàng) · 圖片4

最近淘到一本二十四節(jié)氣的童書,我和孩子都很喜歡。

介紹節(jié)氣的童書其實不少,要是一下就非得與國學或傳統(tǒng)文化聯(lián)系起來,上來就從科學、人文、地理、詩詞角度開講,熱情的專業(yè)介紹,反而有些沉甸甸的無聊,不如朗朗上口的韻律和味覺遐想。過了幾天兒子問,下一個節(jié)氣到底什么時候來?我猜想他八成是琢磨著,下一首“好吃的”,什么時候來?

欣賞自然是人之本能。最近體驗礦物顏料,飽蘸筆囊涂抹紙上,因水分參差或鋪色先后,色彩質感盡有不同,再重溫顏料制作過程,比較中日色彩的名稱,不覺又多一些趣味的體會。

出生且奔波于城市的人們,無論多么熱愛自然,也與真正的自然隔著一些屏障,只得用想象來填充。四句節(jié)氣歌從小背得溜溜,學過自然地理,也通過了考試,讀到看到了詩與畫,但自知,對于節(jié)氣的理解,只限于此。

嫌隙時念叨,唉,古時的孩子,誰還需要專門去“學習節(jié)氣”?

順便,推薦大家一個好玩又好美的顏色網(wǎng)站
點擊顏色的名字,整個頁面都會發(fā)生變化
https://nipponcolors.com/

缺乏真切和大量的感受積累,到了一定的時候,認知就會有那么一個局限,想要突破,不容易。

研究生導師最愛念叨的一句話:文學,就是感受。在諸多文藝和哲學理論中,還是這簡樸直白的句子,生猛透徹。

一個少時閱覽豐富的人,更容易形成批判的審美,看出哪些更好;一個游歷四方嘗盡味道的人,更容易有寬容獨特的口味,品出哪些更妙;聽了一輩子祥林嫂的老奶奶,給兒孫講的童話故事,正是祥林嫂;吃了一輩子老碗面的老爺爺,任何珍饈佳肴,也大不了面頭上熱乎乎的一勺菜碼。無非自然事實。

積累大量感受的人生節(jié)氣,也就這么短暫。

短暫,不是說人生都會被攔腰截斷,一旦到某個年齡節(jié)點,就喪失年輕的敏感和趣味,當然不是。短暫的意思,是時機有限。

李歐·李奧尼有本作品《田鼠阿佛》。在大家都忙著過冬活計的時候,阿佛顯得格格不入,有時望著天空閉眼,有時發(fā)呆像是沉睡,得到不少抱怨。直到田鼠們在寒冬里,早早地吃完了所有食物,阿佛才拿出“存儲”的東西:陽光,顏色,詞語,在娓娓敘述中,照亮和溫暖了絕望的樹洞。
 



李奧尼原本的意思,大概是啟發(fā)孩子,保持生活的詩意和想象,勇敢做自己。在我看來,這也恰恰詩意地隱喻了“感受”的特別和存在價值:它是經(jīng)過時間的,甚至是在旁觀者看來,犧牲掉了一些緊急的事情;它不如米飯和漿果可以充饑,但是卻會在一個面臨極限的時刻,發(fā)出能量。
 

這個極限,可能是成人后,隨時會遇見的。

業(yè)力猛烈,但選擇終究不離本性,所有自童年起始的感受,停留凝望,依然如影隨形,恐怕不可否認。

不過,在認知教育領域,感受比詩意“有用”得多。感受更上一層樓,就是感知。不僅文學是感受,數(shù)學,思維,邏輯,都建構于感受。

皮亞杰的理論作出了巨大貢獻,認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研究理論都從中獲益和發(fā)展。他把出生到成熟的認知發(fā)展分為 4 個階段。

第一,感知運動階段,從出生到2歲。

兒童充分運用感官和基本運動能力,學習和理解世界。每個音符、氣味、表情、圖案,都具有重大意義。在此階段末期,形成物體永久性概念(object permanence,物體及時離開視線也依然存在,小嬰兒是沒有這個概念的,比如玩具不在眼前,就是沒有了)和表征思維(representational thought),這是抽象思維(比如數(shù)學思維)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第二,前運算階段,2歲至7歲。

兒童逐漸具有類似成人的概念,但并不完整(所以皮亞杰成為“前概念”pre-concept),開始用語言表達概念,通過游戲理解符號功能。這個階段最重要特征是“自我中心”(比如材料的形狀和空間安排發(fā)生變化,兒童會認為數(shù)量也變化了,他們不能在頭腦中保持事物原始性向,思維缺乏可逆性)。在這個階段,需要形式豐富的許多學習,如一一對應、計數(shù)、形狀、分類、比較、排序,為思維守恒概念進行鋪墊。這個過程遠比成人普遍認為的要久。

上兩個階段也是語言迅速發(fā)展時期,父母的語言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

第三,具體運算階段,7歲至11歲。逐漸學會守恒,完成抽象符號活動,形成對數(shù)學運算的真正理解。

第四,形式運算階段,11歲至成年。使用邏輯的方法系統(tǒng)解決問題。但皮亞杰認為,許多成人可能也根本達不到這一階段。

在前三個階段中,自然學習是兒童最為主要和重要的學習方式(另外兩種方式是非正式學習、結構式學習),即在大量日程活動中自主萌發(fā)的經(jīng)驗。成人負責的,是提供大量豐富和有趣的環(huán)境,讓孩子盡可能地識別、探索、探究、應用,而終歸的目標,是獨立性和自主性。

怎樣算是自然地提供豐富有趣的環(huán)境?什么是豐富,什么是有趣?這些問題,一方面,又回到了感受層面,來吧,正是把儲藏的“陽光、顏色、詞語”拿出來的時候了,一方面,指引著新的探索,新的感受。這是關于感受的小徑分叉花園。

感受也好,感知也好,感性與邏輯有著深深的瓜葛。皮亞杰和李奧尼,一個心理學家,一個繪本作者,帶來的共同啟示在于,所有事件的結果都伴隨時機。那些按部就班的、該有的時機總會到來,在追求結果的道路上,我們值得收獲的,不止是一個結果。

關注公眾號回音記(ID:huiyinji),或Echo的微信(echolmy),會不定期分享素材資源。


閱讀原文 回應3 舉報
贊1
收藏1
5年前
請問這本節(jié)氣書的名字是什么?
5年前
文婷·Elaine 請問這本節(jié)氣書的名字是什么?
叫做:孩子們的二十四節(jié)氣,都是是出自孩子之手的觀察筆記和小畫,以及一些詩謠
5年前
文婷·Elaine 請問這本節(jié)氣書的名字是什么?
謝謝!
發(fā)布

推薦閱讀

魯喵
魯喵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