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分享歡迎閱讀微信公眾號/回音記
昨天早晨,兒子早起后磨磨蹭蹭。8:10分前要到校,下樓已將近7:50。開車堵,等車更來不及,我怒氣沖沖告訴他,只能跑到學(xué)校了。
你一定能想象,陰郁的周一,你自己趕時間,卻由于小孩起床和洗漱磨蹭而遲了的那種煩躁,不,是暴躁。你半路突然發(fā)現(xiàn),慌亂中自己還忘帶了東西,更是升級為狂躁。
我心有埋怨,帶著他連跑帶顛。基本是我在前面沖刺,他在后面猛追。說實話,我也是有意為之,讓他體驗“磨蹭的代價”。各自的情緒交織,兩人都不愉快。到了學(xué)校門口,我熱得脊背濕透,他也喘得夠嗆,不和我打招呼,就一頭鉆進校門。
兒子二年級了,這樣的早晨偶爾發(fā)生,但一發(fā)生,就難免生氣:7歲了,竟然起床出門還有問題。等我坐上地鐵,呼吸平靜下來,再想想,這么冷的天,大人都不想出門,何況小朋友啊,其實能理解,況且,慢歸慢,所有事情也都是他自己完成的。
磨蹭,有天氣因素,也有沒睡醒因素,而且還可能由于沒有早晨的時間觀念和習(xí)慣性流程啊。我應(yīng)該幫幫他,而不是把他當(dāng)成精準(zhǔn)的機械小人兒。
為了使我的幫助不成為“廢話”,更為了使自己免于生氣,午休時,我喝著咖啡,琢磨了三張游戲單。
這三個游戲,依然帶給我原意之外的回味,這是后話。
第一個游戲:
我畫了一些方格,請他把早上觀察到的事物,簡要地畫下來,并用語言進行描述——我試圖讓他發(fā)現(xiàn),由于只顧著跑,他根本沒有功夫觀察到什么,這樣的話,我就可以借機讓他感受:慌亂沒有好處,只會錯失風(fēng)景。
第二個游戲:
我隨手寫了一個半成品故事(一般我都會叫作“故事”或者“作品”),請他補充完畢——刻意留白的部分,主要是心理活動和細(xì)節(jié)觀察。我試圖了解他今早的情緒和想法,因為我覺得自己當(dāng)時也很沖動,令人討厭,我很好奇他心里的感受,想“套”他說出來,同時也不至于讓他積累在心中。老母親,套路多。
第三個游戲:
我虛擬了一個角色“喵咪咪”,把它早晨要做的事羅列出來,請兒子幫它安排流程——我試圖通過這個活動,讓他梳理早晨的事件順序,主動思考時間安排。
晚上見面后,我們一直都沒有談及早上的事。練完字,我對他說,接下來我們玩三個游戲吧。他好奇地問:什么游戲?
第一個游戲,因為他最愛畫畫,所以高興地喊一聲“嘁,這可難不倒我”,就不停地一個又一個畫起來……
我說:“你先看游戲要求,還要用語言描述呢,比如,一個男孩穿著厚厚的棉襖,在媽媽的車子座位后面緊緊摟著媽媽,類似這樣的?!蔽医器锏叵?,早上狼狽成那樣,估計你能說兩三個就不錯了。
我沒想到,他一邊快速地畫,一邊隨意地說:
這是一顆郁郁蔥蔥的樹,秋天了,還是郁郁蔥蔥的。
一片樹葉從上面掉下來,掉在我的頭上了。
有輛卡車停在我的前面,幸虧你喊我了。
你讓我喝了冷冰冰的礦泉水,媽呀,太冰了。
兩個同學(xué)在樓梯上你一言我一語,在爭論什么,我猜他們一定在聊“你早上是怎么來學(xué)校的?”
我在后面追著媽媽,媽媽的背影很冷清。
路口的綠燈突然變成紅燈了,一輛車差點撞上旁邊的大樹,哈哈哈。
我刷牙的時候電動牙刷沒電了,所以我刷得很慢。
有個小妹妹坐在學(xué)校門口的長椅上玩游戲。
我們繞了好長的一條路,以前沒有走過。
有人在路邊賣豬蹄,非?;馃?,人們都來買(應(yīng)該是賣早餐吧,我沒有糾正他)
……他還準(zhǔn)備繼續(xù)說下去。
我靜靜地聽著他,完全收回了我原先想要“啟發(fā)”他的問題。
我有點意外,沒想到跑得這么著急,小孩子還是可以觀察到這么多生動的事情,可能反倒是我,只是瘋狂朝前走。我的套路,相形見絀。
由于時間原因,我答應(yīng)改天再讓他畫。
接著,我說第二個游戲是補充一個故事。
他一看就樂了,他問我,能不能他來說,我來寫。我說沒問題,于是,就有了下面這個完整的版本。黑色是我寫的,橙色是他在橫線上補充的。
氣喘吁吁的早晨
今天早晨氣溫驟降,但我到學(xué)校時,卻熱得渾身濕透。起床后,我磨磨蹭蹭地刷牙、洗臉、穿衣服,媽媽在一邊催我,可我就是加快不了速度,結(jié)果就是我戴上紅領(lǐng)巾出門后,鞋還沒穿好就被拉進了電梯。
我們一前一后,媽媽在前面拉著我的手像銀箭一樣飛奔,我在后面像蝸牛一樣慢慢爬。我的心里感覺很煩躁,像被戳破的氣球。媽媽說,我浪費的時間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她的工作安排。我情不自禁嘟囔:浪費就浪費唄。媽媽回頭看了我一眼,我不好意思地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本來就夠著急了,然而,情急中還埋伏了危險!在一個十字路口,一輛車突然像子彈一樣飛馳過來,差點撞到我,幸好媽媽大喊一聲:停!我才躲過了這次危機,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大汗淋漓。后來我跟不上媽媽,摔了一大跤,媽媽也沒有扶我,我當(dāng)時真的太討厭她了!為什么她要走那么快,為什么她對我這么兇,遲到就遲到,有什么了不起,遲到了,挨批評也不是她呀!(寫到這里他停下,連問了我好幾遍:你怎么知道的?我就是這么想的,你怎么知道的!)我真想沖上去推她一把,再以閃電的速度飛奔到學(xué)校,讓她看看會不會遲到!
就這樣,我們終于到了學(xué)校門口,這時,剛好大家都在過馬路,我也跟了上去,媽媽也想跟上來,想和我打招呼。但是我瞥了她一眼(我說:這個瞥字真好,我理解你當(dāng)時的生氣了),就頭也沒回地走了。她還想和我說點什么,但我煩躁地把耳朵捂了起來,等我到了門口的時候,我心里又冷又熱,不知道我該不該生他的氣,還是繼續(xù)和她做好朋友。如果我繼續(xù)跟她做好朋友,我怕她說我自私,但如果不跟她做好朋友,又怕她主動來找我和好,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這是一個氣喘吁吁的早晨,假如今天時光倒流,我會飛速穿好衣服,刷牙,洗臉,并且我拉著迷迷糊糊的媽媽,沖出家門。
寫完后,我們一起讀了一遍,都很開心。
我想要做你的好朋友,但我估計也還是會發(fā)火,我咯吱著他說。唉,我知道我知道,他笑。
最后一個游戲,幫助喵咪咪。他看了游戲規(guī)則,突然指著“洗鼻子”朝我擠眉弄眼:什么喵咪咪,這就是我,就是你,它怎么會有鼻炎!你是故意的!
我一臉認(rèn)真解釋,貓也會得鼻炎,但主要呢,現(xiàn)在的重點是,你快幫幫它吧!
給15個事件排序,他反復(fù)排了三次遍才確定沒有問題。過程中,他確實會“漏掉”或“不合理”,比如穿衣褲之后,不會想著馬上穿襪子,而是喝完水出門前才排到穿襪子,這恰好是真實生活習(xí)慣的寫照。我對這個順序的合理性提出了質(zhì)疑,他想了想,同意穿襪子應(yīng)該緊跟著穿衣褲最合理。
排序完成后,他自己說,天啊,早上要有這么多事情。
我問:每件事情如果磨蹭一分鐘…那就得15分鐘!他喊道。
我又問,要是每件事磨蹭2分鐘呢?他仰著腦袋想了會兒,很戲劇性地配合著這個場景:天哪,半個小時就沒了,跑步也沒用了,肯定遲到了!
我問:你希望喵咪咪有一個從容的早晨,還是每天緊張遲到呢?他說:那還用問,我也一樣!
Game Over,得分,耶。
ps:第二天出門前流程比較順利,他主動說:我可不想再跟昨天一樣了。他要求繼續(xù)走著去,想看看路上會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所以我們一起步行了。
關(guān)于這件事,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不要指望幫助對方“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尤其當(dāng)對方是個小孩。
錯誤是機會,如果對方能有感受,愿意接受建議,嘗試改變,錯誤可以扭轉(zhuǎn)為進步與快樂。一個“錯誤事件”當(dāng)中,你若不是犯錯者,那就努力做引導(dǎo)者。
2.總是嚴(yán)肅就會變丑,用游戲代替說教,對雙方身心有益。尤其對邁入中年的母親…
3.玩游戲,“豐儉由人”。設(shè)計游戲不復(fù)雜,但又需要個性化,可以從孩子和家庭的特點或喜好入手。
一個游戲是否有意思,有價值,與游戲成本無關(guān),簡單且順勢而為,就會輕松。兒子小時候我也設(shè)計過一些游戲,雖然自我感覺有時還不錯,但時常會費力和疲憊,看來還是欠缺人生火候?,F(xiàn)在家庭游戲書也很多,建議大家挑選幾本放在沙發(fā)邊上,一生氣就趕緊捧著看,會常有啟發(fā)。
其實,我開始想設(shè)計如下游戲,但思考后刪除了。
比如這個游戲,與“早晨流程”沒什么關(guān)系,更像“數(shù)學(xué)題”,孩子如果覺得回答起來有負(fù)擔(dān),游戲的價值也就不存在了。游戲應(yīng)該努力輕松。
這個游戲,就更適合給成人上課吧,什么“人生時間樹”……這么矯情的說法再讀一遍,我都會嚇到我自己,更別說貪玩的7歲小男娃了。
4.雙減與否,持之以恒地玩和閱讀,是讓人生幸福的兩件重要瑣事。持續(xù)研究學(xué)習(xí)怎么玩,怎么閱讀,這是應(yīng)試教育的荒地,卻是人生教育的重地。忙著玩,忙著讀書,脾氣就少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