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語文的時代,前幾年領會的也不是那么深刻,也不愿意逼孩子去背誦,一年級讀了兩遍唐詩三百首,也感覺都是很壓抑的走過來的,跟現實生活也沒看出有一絲關聯。二年級暑假背了幾首也是就背不下去了。但是今年好像大有不同。
首先先說一下我們學校的老師真的很棒,給小朋友們在每天上課前安排了一個“5分鐘脫口秀”,開始小朋友們不熟,老師建議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做個PPT,在家演示一下再到學校上臺展示,我們家長都覺得這是一個特別的教學方式,也十分支持。二年級老師提出了新要求,必須脫稿,自由發(fā)揮5分鐘。到了三年級開始朗誦唐詩,并講解一下自己對詩的理解和含義。
重點來了,孩子一步步走來對上臺展示或許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現在對朗誦唐詩做很積極的準備,但是第一次背誦的是李清照的《聲聲慢 尋尋覓覓》,當然這首詩不是孩子自己選的,選它當時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和爸爸都很喜歡,我自己在家背誦過幾次,孩兒居然記了個八九不離十,選它會比較省時;二是覺得這首詩算是比較新穎不會跟大家重疊,所以孩兒就同意了選擇它。但是沒有跟生活關聯,孩子雖然背的很熟,但是可能并沒有的真情實感的流露,和發(fā)自內心的心領神會。所以小朋友們給孩兒打的平均分才“4分”,孩子很是失望,然后就不是很感興趣了。
等第二次的時候,我們決定不幫他出主意了,詢問了他的意見,他覺得這次他想選一首簡單些的古詩,我也表示支持,他自己翻書找到宋代蘇軾的《惠州一絕 食荔枝》,他覺得這首適合他。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小子又是“偷懶”選一首這么簡單的;而且自我感覺這首詩沒那么出名,不容易博得小朋友們的共鳴,但轉念一想覺得還是應該支持他自己的選擇,于是我表示支持他,他很開心。整個背誦的過程也都是他自己掌控,有什么問題,需要怎么改正提高再來問我,準備好了,又給我彩排了一遍。輪到他上臺展示的頭一天晚上我倆躺在床上聊天,我說:“現在是四月份,過些天五月份就能吃到新鮮的荔枝了。”“媽媽,那你一看到有賣的就買一些回來好嗎?”我回答沒問題然后接著問:“你知道古代有位王妃也特別喜歡吃荔枝嗎?她跟你一樣也姓楊呢!”“知道,是楊貴妃,國家寶藏里有一期是關于‘香囊’的就是關于楊貴妃的,那時候看電視的時候你說過。我記得里面一句臺詞‘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嗯,你還記得呢?那時候你對這句話就印象深刻!”書到用時方恨少,本來想安利給孩子為楊貴妃送荔枝的那首詩,但是詩名忘記了,只記得后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保ㄌ拼拍恋倪^華清宮絕句,全詩: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答應孩兒有時間幫他查全就睡覺了(今天想寫下來,才想起來還曾答應過孩子的這件事。)
第二天,放學回家開心的告訴我,他今天表現的特別好,得了滿分!我比他還開心??!也真的暗自慶幸聽了他的,有時間作家長的功利心真的是太大了,自??!
前幾天,同事拍了特別漂亮的照片發(fā)過來,我和孩子一起分享,真的是拍的很美,多數都是蜻蜓和豆娘站在荷包上的照片,看著看著孩兒就情不自禁的讀出了一句詩:“小荷才樓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我很驚喜,問他知道整首詩嗎?(其實我也忘記了,汗)他不記得了,有約有空一起查。(小池,作者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其實是二年級學的,相信這次是記牢了。
看著這些圖片還覺得有些像戰(zhàn)斗機,有些像……(一孕傻三年,我這都快十年了,無語)
前天在外面吃過晚飯,天打起了雷,偶爾還掉雨點,我和孩子沒帶傘就飛快的往家趕,希望能趕在下雨前到家,快到家的時候孩子往西邊看了一眼,西邊是紅色的晚霞特別漂亮,但是我無心欣賞就想著趕緊回家,拉著他繼續(xù)往前走,他高興地說:“媽媽,西邊的天好漂亮,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嗎?”我匆匆的回答:“不知道?!币唤z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日落胭脂紅,無雨必有風。”孩子開心的說。我聽完立馬愣住了,停下腳步看著他,給了他一個擁抱,還有歉意的眼神。說他做的這個關聯很棒!
昨天買了荔枝,拿出來給他吃,看到荔枝他可興奮了,不自覺的就吟出:“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睗M足的一邊剝皮一邊吃。再一次被孩兒把這些古詩跟生活相關聯感到欣慰。
孩兒最喜歡詩人李白,覺得他浪漫,有主見,心胸開闊。前一段時間他第一次聽到錢兒和錢兒爸朗誦《將進酒》,就深深地被這氣勢迷住了,很快就背下了這首詩,可能這首以他的人生閱歷難以體會其中的李白的想要表達的東西,但是喜歡而不是逼迫的去機械的背誦,我想終歸是好的。
我會繼續(xù)安利他其他的唐詩,可能慢,可能背了就忘,但有一天能跟生活關聯起來,能深深的體會作者的感受或者有自己的新感受,那一刻我覺得是美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