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晶晶媽
2017 2015
發(fā)布于 2023-08-26
如果家長不報功利心讓孩子玩樂器,孩子不會長大后不愿意碰樂器的。用對的方式學樂器,孩子長大后會欣賞各種音樂比沒學過的聽出更多門道。也能一直玩樂器自娛自樂。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能把學會復雜樂曲的能力遷移到學習和工作中拆解難題。還能影響孩子和孫輩,讓他們都愛上音樂。學音樂學樂器肯定是有意義的。

人的本性就是愛玩愛音樂的。多數孩子愛玩但不愛練習樂器。如果兒時練樂器的經歷太痛苦,才會有心理陰影長大后也不碰。這種是極端例子。主要由家長和不專業(yè)的老師各種犯錯坑娃造成的。

1.老師不教孩子欣賞音樂的美。而是在培養(yǎng)技工。在孩子很幼小的時候就強調手型坐姿,讓孩子覺得很苦很累很努力都做不到要求,有挫敗感。

2.老師為了迎合家長,讓孩子大量練考級曲目、練習曲和巴赫。孩子完全不理解這些音樂,被逼著練。彈自己喜歡的兒歌影視歌被老師打壓不認可、被家長說浪費時間不干正事。

3.家長陪練時經常打罵孩子。造成孩子一上琴就進入戒備自衛(wèi)模式。越彈越僵硬難聽。

4.家長或者親友硬逼著孩子展示自己的樂器。展示完嘴上言不由衷贊美,其實心里鄙視孩子水平真丑,眼神出賣了內心。孩子會覺得自己這樣很丟臉。

無論誰在童年有過上面四條經歷都很難再碰琴。但是學琴也可以走另一條路。讓孩子愛上音樂,終生與自己喜歡的樂器相伴。為什么提到中國孩子,就會自動彈出大人吼叫小孩哭鬧的畫面呢?我覺得不應該討論學樂器的意義,而應該討論怎么改進樂器的教育。

我自己幼時有過不成功的學樂器經歷。有家庭還算成功的音樂熏陶。少年時我在加拿大學校學管樂很快樂。大學時會樂器的同學無論水平高低,能經常聚一起玩音樂。我成年后也一直玩樂器?,F在又當了一年多兩個孩子的鋼琴陪練。我覺得如果打開方式正確,學樂器能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快樂。

下面分享我培養(yǎng)孩子和老師其他琴童家長討論總結的改進版學琴方式:

1. 從小給孩子聽美妙的音樂,讓孩子感知美。

2. 帶娃隨著音樂跳舞,感受節(jié)奏韻律。

3. 家長唱歌或演奏樂器,引導孩子加入。讓孩子感受隨便唱一句彈幾個音也很好聽。感受制造音樂是人的一種表達方式。喜怒哀樂都能通過唱歌和演奏樂器表達。

4. 給孩子啟蒙樂器選的教材不要老套枯燥的。要選有很多兒歌和兒童電影主題曲的。熟悉的更容易練好。練好后邊彈邊唱很有成就感。鋼琴首推美國的Faber。

5. 不要在一開始刻意糾正孩子的手性姿勢。小娃即難理解又難做到。一開始就讓孩子以能比較放松舒適的姿勢練樂器。不標準也不要一直糾正。業(yè)余學琴盡量不要讓孩子覺得苦不自然。等孩子慢慢學下去,長大點精細動作和理解能力都提高了,孩子意識到手型不對影響彈奏的美感了,再一點點耐心糾正姿勢會事半功倍。

6. 教學中老師多講解樂理、曲式結構、介紹作者、介紹音樂風格。教會孩子分析拆解樂譜。正確高效練琴的方式方法。教琴不是為了教會孩子用肌肉記憶彈出一曲。幾天不練又彈不下來了。教學重點應該是:1.教孩子聽懂會欣賞音樂。即使以后不碰樂器也能享受聽音樂。別一聽就想睡覺。2.教會孩子自主開譜。以后不跟老師學,也能自己演奏任何感興趣難度不高的譜子。

7. 家長不要想著學了就要學出名堂拿到什么獎什么證。佛系學。階段性讓孩子考個級給孩子肯定。 學音樂為主,考級只是階段性檢驗的一個工具。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檢驗學習成果。不要把主次弄反了。佛系點陪練時家長就不容易心理崩潰然后吼娃打娃。

8. 老師多組織學生音樂會。有條件的租專業(yè)音樂廳。給孩子打扮得美美的。讓孩子每年當一天小明星。享受上臺表演。

9. 參加學?;蛘呱鐓^(qū)樂隊。如果第一樂器是鋼琴,需要幾年后再學團體演出機會多的第二樂器。每周去樂隊排練也是愉快的社交活動。
回應 舉報
贊16
收藏11

推薦閱讀

17歲
想法
學樂器是為了長大以后一定要用上嗎?樂器不就是陪伴我們童年生活的物件兒嗎?難道你大了還要必須玩娃娃嗎?當時孩子的一種喜歡,那時父母的一種陪伴,能走多遠隨緣。興許還能成為孩子未來陪伴他自己孩子的一種方式,如果這樣就算你很成功了,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樂趣,不是一種痛苦。
12 1 1
3歲
6歲
想法
和約女朋友去旅游一樣的目的 和約女朋友去旅游一樣的目的

因為領證結婚代價大,所以可以旅游,試婚,結婚。

旅游可以一起完成一個較復雜的小項目,涉及溝通,協(xié)助,規(guī)劃,錢財。

可以初步確認是否身體健康,是否合拍,是否在乎對方,是否可協(xié)作等。

我學鋼琴的目的也一樣,怕上手學廢了,就拿鋼琴練個手。

失敗了失敗經驗可以避免用到英文,語文等上。

成功了成功經驗可以用到英文,語文等上。
如果不那么討厭則證明一起學的方式不錯,也可以進一步學習學習音樂知識。

學鋼琴和玩泥巴在我心中是一樣的,不過系統(tǒng)學玩泥巴的...
13歲
想法
離開學校二十多年,曾經學過的高等數學,現在翻翻書很多都看不懂了。物理,化學更是忘得一干二凈。但我們能說這些科目都白學了嗎?有用跟無用是怎么定義的呢?在我家沒有要求女兒鋼琴考級,所以她也沒有學鋼琴的壓力。從5歲開始彈電子琴,一年半后轉鋼琴,現在已經上六年級了。因為有舞蹈和鋼琴的特長,學習成績也不錯,她一直在班里擔任文藝委員,學校文藝演出也總少不了她的身影。這也讓她更加的自信,上學期末在學校參加區(qū)級優(yōu)秀學生競選,跟一個六年級孩子票數并列第一當選。
現在很多孩子厭學...
4 1 1
11歲
想法
學的痛苦>成就感,學惡心了。
長時間不練,忘記了,想撿起來也困難。
學樂器是這樣,很多孩子學奧數也是一樣。。。
8歲
15歲
想法
高中往死里學的課程工作以后也都用不著,學它干嘛,哦,為了考大學。
那我覺得認真學好一樣樂器的意義遠大于高中課程,懂了一種樂器,順帶可能練歌房拼歌也比別人音準好,節(jié)奏感強,還可以帶女朋友聽聽音樂會裝一下b,真是益處太多了。
你說的哭著練琴這種情況會出現,就跟解不出一道算術題,寫不出一篇小作文會哭一樣,但是如果天天被逼著哭就不要練了,畢竟學習已經夠辛苦了。
而長大后不在碰琴可能有兩種可能:一是小時候真的學膩了,造成了很大心理陰影,那小時候就不要學了,不存在長大以后的問題。另一種就...
13歲
15歲
想法
樂器只是音樂啟蒙的一部分 心里埋下了種子,總有一天會生根發(fā)芽。如果不能長成參天大樹,長出灌木,開出小花也都不錯呀!
學樂器,只是給孩子打開音樂大門的一把鑰匙,極少的人會走專業(yè)。一般人,平時能來一段,舒緩一下心情;愛上歌劇,音樂會,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呀
我小時候沒有機會學樂器,不過學過一段時間的舞蹈,畫畫,練過幾年書法。雖然水平很業(yè)余,也不妨礙我現在繼續(xù)跳舞,上臺表演;節(jié)假日的時候寫字畫畫,最為給老師的禮物。周圍的朋友還都覺得我多才多藝,不是個呆板的醫(yī)生呢??
10歲
想法
我自己就是典型的小時候學樂器,長大了再也不碰那種。沒孩子之前我都覺得學這些的一點用都沒有,只是覺得自己對音樂比其他人敏感。但是有孩子以后就不同啦,小時候學習大提琴教會我識譜,聽音音準,節(jié)奏感,這些都可以用在孩子身上。我家孩子之前學鋼琴,后來逐漸熱情消失,我果斷停止。鋼琴只作為他自己娛樂的工具,開心的彈一段簡單曲子。
6歲
9歲
想法
從兩個方面來說 一來學了樂器并不是為了長大有啥用而學的,所以孩子學了樂器,成人后興趣變了或者階段性地不怎么去碰樂器當然沒什么關系。學的時候有喜歡過就很好。

二來小時候被逼著學了樂器,導致長大后不喜歡樂器也不碰樂器,就有點悲哀。音樂是美妙的,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喜歡學習樂器的過程,長大后也能親近音樂,喜歡彈奏,成為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

我本人小時候練了五年小提琴,不算被逼,但也不是自己喜愛,反正就是被老媽要求著就練了。停了以后也沒有再去碰,因為小提琴實在比較難?? 成年后有興趣學五音豎笛,以后...
9歲
9歲
想法
可以觀察一下不同地區(qū)學樂器的孩子,有些地方大部分是被父母安排、要求或者是逼著學(至少看到的大部分是這樣,不乏看到名師之徒的父母撅折一垃圾桶的弓子)。

這些家長多數會要求孩子考級,考級是極其枯燥,又沒有價值的一件事情(個人認為,杠就是你對),會把孩子逼得很痛苦。

但是一些條件便利的地方,更多的是孩子喜歡或者是學校有樂團有這樣比較唾手可得的環(huán)境及資源。讓他在這個過程中,覺得就是玩兒。心態(tài)完全不一樣,所以學的結果可能也不太一樣。

學樂器的意義是什么,首先家長得搞明白。
去掉功...
13歲
想法
我非常認可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只不過,現在很多人把培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等同于學樂器。我感覺是比較可惜的。培養(yǎng)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和學一種樂器中間的距離非常大。身邊見了太多孩子學了幾年樂器就是遭了幾年罪。可以說,我們國家的音樂美育教育還有太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