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不報功利心讓孩子玩樂器,孩子不會長大后不愿意碰樂器的。用對的方式學樂器,孩子長大后會欣賞各種音樂比沒學過的聽出更多門道。也能一直玩樂器自娛自樂。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能把學會復雜樂曲的能力遷移到學習和工作中拆解難題。還能影響孩子和孫輩,讓他們都愛上音樂。學音樂學樂器肯定是有意義的。
人的本性就是愛玩愛音樂的。多數孩子愛玩但不愛練習樂器。如果兒時練樂器的經歷太痛苦,才會有心理陰影長大后也不碰。這種是極端例子。主要由家長和不專業(yè)的老師各種犯錯坑娃造成的。
1.老師不教孩子欣賞音樂的美。而是在培養(yǎng)技工。在孩子很幼小的時候就強調手型坐姿,讓孩子覺得很苦很累很努力都做不到要求,有挫敗感。
2.老師為了迎合家長,讓孩子大量練考級曲目、練習曲和巴赫。孩子完全不理解這些音樂,被逼著練。彈自己喜歡的兒歌影視歌被老師打壓不認可、被家長說浪費時間不干正事。
3.家長陪練時經常打罵孩子。造成孩子一上琴就進入戒備自衛(wèi)模式。越彈越僵硬難聽。
4.家長或者親友硬逼著孩子展示自己的樂器。展示完嘴上言不由衷贊美,其實心里鄙視孩子水平真丑,眼神出賣了內心。孩子會覺得自己這樣很丟臉。
無論誰在童年有過上面四條經歷都很難再碰琴。但是學琴也可以走另一條路。讓孩子愛上音樂,終生與自己喜歡的樂器相伴。為什么提到中國孩子,就會自動彈出大人吼叫小孩哭鬧的畫面呢?我覺得不應該討論學樂器的意義,而應該討論怎么改進樂器的教育。
我自己幼時有過不成功的學樂器經歷。有家庭還算成功的音樂熏陶。少年時我在加拿大學校學管樂很快樂。大學時會樂器的同學無論水平高低,能經常聚一起玩音樂。我成年后也一直玩樂器?,F在又當了一年多兩個孩子的鋼琴陪練。我覺得如果打開方式正確,學樂器能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快樂。
下面分享我培養(yǎng)孩子和老師其他琴童家長討論總結的改進版學琴方式:
1. 從小給孩子聽美妙的音樂,讓孩子感知美。
2. 帶娃隨著音樂跳舞,感受節(jié)奏韻律。
3. 家長唱歌或演奏樂器,引導孩子加入。讓孩子感受隨便唱一句彈幾個音也很好聽。感受制造音樂是人的一種表達方式。喜怒哀樂都能通過唱歌和演奏樂器表達。
4. 給孩子啟蒙樂器選的教材不要老套枯燥的。要選有很多兒歌和兒童電影主題曲的。熟悉的更容易練好。練好后邊彈邊唱很有成就感。鋼琴首推美國的Faber。
5. 不要在一開始刻意糾正孩子的手性姿勢。小娃即難理解又難做到。一開始就讓孩子以能比較放松舒適的姿勢練樂器。不標準也不要一直糾正。業(yè)余學琴盡量不要讓孩子覺得苦不自然。等孩子慢慢學下去,長大點精細動作和理解能力都提高了,孩子意識到手型不對影響彈奏的美感了,再一點點耐心糾正姿勢會事半功倍。
6. 教學中老師多講解樂理、曲式結構、介紹作者、介紹音樂風格。教會孩子分析拆解樂譜。正確高效練琴的方式方法。教琴不是為了教會孩子用肌肉記憶彈出一曲。幾天不練又彈不下來了。教學重點應該是:1.教孩子聽懂會欣賞音樂。即使以后不碰樂器也能享受聽音樂。別一聽就想睡覺。2.教會孩子自主開譜。以后不跟老師學,也能自己演奏任何感興趣難度不高的譜子。
7. 家長不要想著學了就要學出名堂拿到什么獎什么證。佛系學。階段性讓孩子考個級給孩子肯定。 學音樂為主,考級只是階段性檢驗的一個工具。也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檢驗學習成果。不要把主次弄反了。佛系點陪練時家長就不容易心理崩潰然后吼娃打娃。
8. 老師多組織學生音樂會。有條件的租專業(yè)音樂廳。給孩子打扮得美美的。讓孩子每年當一天小明星。享受上臺表演。
9. 參加學?;蛘呱鐓^(qū)樂隊。如果第一樂器是鋼琴,需要幾年后再學團體演出機會多的第二樂器。每周去樂隊排練也是愉快的社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