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話題,我問了我家小朋友:“你覺得讀了這么多課外書,對自己有用嗎?”。小朋友答:“沒啥用吧……”還真是挺直接啊,盡管小學前就開始中文自主閱讀,一直以來也很愛看課外書,什么都看,但是對于課內語文的作用目前真心沒看出來。
不過,接著小朋友又補了一句:“但是遇到故事情節(jié)好的書,我就是愛看??!”聽完,我不禁想,就是“愛閱讀”,能夠單純的享受閱讀過程也算是“后勁”吧?
暑假一起看《納尼亞傳奇》的電影版,看完我問:“你覺得電影好看還是書好看?!毙∨笥巡患偎妓鞯卮鸬溃骸皶每窗?!”“哪里好?”“我看書的時候可以想象啊,我自己可以邊看邊創(chuàng)造畫面和情節(jié)。”嗯,有點道理……
前幾天,不知為什么,一起討論生活到底該過得快一點兒還是慢一點兒的話題,小朋友說:“不快不慢吧,”末了,又補充道:“其實,我心里真正的答案是慢一點兒……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群人乘飛機,另一群人乘駱駝,他們都要渡過一片沙漠。乘飛機的人只需要幾小時就可以過去,而乘駱駝的人卻需要幾個月。于是,乘飛機的人就說能幾個小時干嘛要耗幾個月的時間呢?而乘駱駝的人則反問道:“那么你接下來的時間都要拿來做什么呢?”我相信小朋友只是懵懂地把自己看過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了而已,但是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還想起這個故事,是否對這個命題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