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4-03-29
首先介紹一下RE。網上很多資料可以查到,我只說自己的感想。

RE不是做閱讀理解的教材。從F級開始,在每個單元,兩篇文章里面會穿插著語法知識點,文章的結構,閱讀的技巧等等這些知識點。

娃讀F級時的水平,按小花生的分級,大概是六級左右,讀過了storey Treehouse。

為什么選擇RE呢?

1,非虛構,大娃,還是重點在非虛構。這道理和中文書方面的選擇差不多,故事書,小說這種虛構類情節(jié)的書,看不完。但非虛構掌握的是能了解世界,探索世界的科學,道理。當然站在學習的角度,大娃多學習點天文,地理,歷史,對以后的學習內容也能更快的掌握。

2,每篇文章的量不大,而且拓展詞匯量還是在文章中更便于娃的理解。大娃其實沒那么多時間,量不多,但每天能堅持。

3,RE把非虛構和閱讀技巧融合到一起。單學語法,題海戰(zhàn)術,還是很枯燥,這樣又能漲知識,又能在閱讀中學習新的單詞,又能掌握一些語法知識。很不錯的結合。

基于以上三點,我們還是選擇了reading explorer。

下面咱們看每篇文章都包含了哪些內容:

1,每個單元有warm up 
 


2,一個單元內有A,B兩篇文章。分別包含:before you read,文章正文,reading comprehension,reading skill,vocabulary practice。


自雞,還是要做好預習工作,尤其是大娃,我適當預習,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

閱讀考察的是詞匯量。就我們家而言,其實可以從2級開始學起。但考慮到reading skill,還是從F級開始做,前面簡單些,進度快些。后面文章長了,量大了,就逐漸放慢節(jié)奏。

我預習的主要內容:英英釋義,找背景資料或相關書籍。 

Reading Explorer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和CENGAGE Learning出版社聯(lián)手出品的。

作為知識拓展我們定了博物和國家地理雜志。以下圖片就是其中一期博物和RE land diving的內容及圖片介紹。

一般情況我還是提前會搜索好一些視頻,娃如果對某一章的內容感興趣,翻出來看。

F級第一篇是介紹歐莫莫的,小紅書和B站上很多介紹。


剛剛說到,選擇這套教材的一個原因就是量不大,便于我們每天能堅持做下來,壓力不大。

五年級的娃,一般是選擇晚飯后,利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單元內的A或者B篇。重點我是放在reading skill和critical thinking這一頁。

reading skill一般會多找些例子,或者回到文中去,了解具體的用法。

我們的學習順序一般是warm up,朗讀文章,然后先做詞匯練習,再翻回來做閱讀理解,最后做語法練習。 

詞義理解準確,文章讀的通暢,后面五道題的閱讀理解就很簡單了。

接下來是reading skill。一般來說F級的很簡單,整個六本教材語法方面的練習也是有關聯(lián)的,有邏輯的前后呼應。這塊的內容肯定是需要反復回頭練習,或者做一些專門的題加深印象的。

比如詞綴這個單元:

前綴改變詞義(possible和impossible)

后綴改變詞性(profess和professor)

這種說簡單很簡單,做幾次閱讀,特意挑出這些詞語即可。但前綴后綴很多,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還是需要多加練習,放到語境中,熟悉這種方法,詞匯量增長的會更快。


剩下就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CRITICAL THINKING

首先,最好有教師用書,和教材一起搭配使用。 
 

每篇文章的critical thinking,我會讓娃先自己自由表達,有時候中文強勢,形容詞多,用英文表達不出來,我也會讓娃中文表達她的想法。

再告訴娃,主謂賓就是英語里最短的句式。我們先找想表達內容是主語是誰,再根據主語的人稱選擇謂語動詞,最后看說話的對象選擇賓語。最后的最后是看時態(tài)。這樣一個簡單的回答問題,我們就回答的又完整,根據時間選擇的時態(tài)也沒問題。

像I think或 In my opinion。這些完整句式的開頭,引導完娃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們在回頭來看教師用書的標準答案是什么樣的。

這之后我們慢慢加形容詞,副詞,替換時間詞等等,來使句子變長。

這種題型,我不要求娃寫下來她的想法,會說會表達就可以。F級過后,娃的英文表達進步很大,不再是總想著中文的表達句式。 

以上的圖片,我基本選擇F級同一個單元里面的。如果想看RE的內頁到底什么樣,怎么進行自雞,可以參考。  


最后自雞RE肯定是需要家長提前預習,一定不要把這套教材當做閱讀理解來做,精華在reading skill里,不難,跟著教材一點點和娃一起做,非英語專業(yè)的媽媽們也能上手。

F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讀完,現(xiàn)在進行到了1的后半部分。有新的想法和經驗會繼續(xù)和大家分享。

另外,這套教材的F級和1級,我覺得適合小學中高年級。

回應2 舉報
贊21
收藏48
1年前
跟你這一比,我們學的太粗糙了,我得向你學習,提前預習準備。娃也沒朗讀,都默讀的,我也讓他朗讀
1年前
我們是今年寒假里開始自學f,寒假寫了四個單元,開學后就只周末寫,兩周一單元,慢悠悠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5歲
想法
RE讓人shock 四上的時候我們做RE2還各種錯,五上做RE4信心滿滿全對了。

之間就是上了某機構的“非人強化訓練”,雖然痛苦,但效果極好,換個說法,就是適合我們。這個做法就是聽著,RE3全文原速聽寫。經歷過這個階段,才深刻理解從句的結構。

五上好像還參加了RE5的課程,孩子也適應了RE5聽寫的酸爽。除了語法的突破,還有英文書寫速度突飛猛進。

RE的學習過程讓人shock,學習結果也讓人shock。
21 38 33
10歲
想法
我家目前英語就靠兩套書保溫著,也沒時間和精力集中規(guī)劃其他,最多塞一個背單詞進去。

一套是raz,每天至少一本,這是保底任務。完成保底任務后,多讀可以獎勵游戲時間,這是泛讀泛聽,然后做題。只要準確率在80%以上,算有效閱讀篇章。

另一套是re,每周5次外教課,每次30分鐘,外教就順著教材往下講,也不預習,不背記單詞。純當練習聽力和口語,順帶學點知識。re偏精讀,所以跑量比較慢。

兩套書會有交集的地方,比如仿生學之類的,re的內容算是對raz的再深入與精細。

打算raz通...
22 25 16
9歲
14歲
想法
輔助教材 RE是英語機構老師布置作業(yè),一周一篇。大概學Unlock1的時候刷REF,學Unlock2的時候刷RE1

當然,我覺得REF比unlock1略難。但是機構有RE線上講解的課,一篇1小時。有課的話,就應該不算難。雖然我家寶,沒聽過RE的課。

3 4 2
9歲
13歲
想法
RE還是得聽課 RAZ或者牛津樹,既可以自刷,也可以聽各種版本的精講,自刷泛讀的可能更多一些。
而RE完全就是按照課程設計的,跟RAZ和牛津樹不是一個路子,需要得有老師引導講解,做題、思考,一套流程必須得走完整才會有想要的效果。
找找錄播課程,按照時間安排,踏實往下聽就是了。
2 1 5
11歲
想法
機構精讀RE 我家RE是在機構上的精讀,一周一節(jié),一節(jié)學一篇課文,周中要做課文中的練習題、配套練習冊,配套網頁上的作業(yè),背寫單詞,看配套的拓展視頻,還有一篇練筆作文,上課要求復述課文。學得不快(12個單元,24篇文章),大概半年一本書,有點像孩子上學學語文的進度,所以談不上刷。
我家男娃,很喜歡RE的內容,也跟著看了不少紀錄片。除了感覺有點慢,不知啥時候能學完之外,目前還是滿意這個學習方式的。
3 1 3
11歲
想法
我們是把RE、A3000還有最近剛剛買的高考版時文閱讀放在一起使用,在平時隨性英文閱讀之外,加一點多樣化、短篇幅、略帶閱讀訓練性質的功利閱讀,順便也是練習聽力和精準積累詞匯了,每周花的時間非常有限,一周三次隨機做一下,他自己也非常自覺主動。

作為隨時想擺爛的家長,我自己覺得其實英文基礎能力幫孩子鋪墊到現(xiàn)在的狀態(tài),后續(xù)基本就隨他自己去安排了。
2 2 1
16歲
想法
我家把re作為泛讀內容。 我仔細比較了re和新概念,我認為新概念更適合中國的英語考試,所以re只是作為泛讀的材料,它的文章選的不錯,適合對科技人文感興趣的孩子閱讀。
8歲
想法
re內容很精彩啊 文章質量高 每一篇都能增加新知識 不止是閱讀技巧的學習 我覺得是百科全書縮影 剛剛睡前娃還在說Kobayashi也厲害了 我可能一分鐘就只能吃一個漢堡(做過f的知道我在說什么??) 今天讓娃做a3000 娃說想做re 我說re是教給你閱讀技巧 這個才是給你實戰(zhàn)
10歲
想法
我是來學習的小地方的嘛,沒啥見識,對教材這些都不太懂。我基本上沒有選擇過什么教材,都是被動的教材來選擇我。就是別人都在用什么,我就用什么。別人都說什么好我就買什么,或者說是別人給我啥我就接過來。再有就是能找著什么的網課,我就買一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