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18-05-23 · 圖片1
我覺得面對或者理解“死亡”,我自己都不能做到心平氣和,要在這方面引導好孩子,真的很難。看見有花友因為宗教而讓此事變得簡單和從容,心里還是很羨慕的。希望我們也有能和宗教結緣的那一天吧。

孩子父親去世后,我媽就提醒我要早點把真相告訴孩子,不能瞞著他。我也知道瞞著的傷害更大,但是也不知道怎么開口。三歲半多的孩子,其實隱約也知道發(fā)生了很不尋常的可怕事情,所以他每天睡覺前都會重復地要求“明天你帶我去找爸爸”,重復地問“我想爸爸了,爸爸到底去哪里了?”我只能在黑暗中偷偷地流著淚,找著各種借口去搪塞孩子。但是孩子顯然并不相信我,可是我是那么軟弱,怕自己會在告訴孩子真相以后,和孩子一起崩潰,所以一直拖延著。

獅子王

215人有 · 評價64 · 書評1美國迪士尼公司 編;張瑄 譯

直到有一天,我陪他一起看《獅子王》動畫片的時候,突然得到啟發(fā),我決定要和他說實話。晚上關燈躺下,我抱起孩子,對他說:“典典,你知道今天看的動畫片里,小獅子王的爸爸怎么了嗎?”孩子回答說:“死了,掉下去摔死了?!蔽矣财鹦膩?,直接說:“媽媽以前騙你了,對不起。媽媽今天和你說實話,你的爸爸和小獅子王的爸爸一樣,也死了?!焙⒆勇犕炅⒖叹o緊摟住我大哭:“我沒有爸爸了嗎?媽媽,以后我們該怎么辦?該怎么啊!”我聽了猶如萬箭穿心,緊緊地抱著孩子,強忍著不讓自己哭出聲……

等孩子平靜一些,我接著說:“其實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沒有爸爸了,比如你的##姨,她的爸爸也很早就死了。還有,有的小朋友沒有媽媽,有的小朋友沒有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可是你除了沒有爸爸,其他親人你都有呢。你比很多小朋友都幸運哦!”

孩子聽我這么說,注意力馬上被轉移了,甚至有些興奮地接著說:“對啊,我還有很多姨、很多舅舅呢!”然后開始一個個地羅列疼愛他的姨和舅舅們。

我說:“是啊,因為我們家是一個大家族,所以你的姨和舅舅肯定比幼兒園的其他小朋友都要多哦,而且你還有媽媽,還有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有這么多愛你的人哦!”孩子聽了竟然開心地笑了起來。很快就安靜地睡著了。

我心里的這塊石頭終于放下。只是很快地,孩子就不斷要求我“去廣州給他再找一個爸爸回來”,理由是:因為他的第一個爸爸是我在廣州替他找到的,那在廣州就肯定還能再替他找一個爸爸回來。三歲多的孩子,對爸爸的理解讓我啼笑皆非!

用這樣的方式能順利讓孩子接受這個事實,實在是因為孩子還小的緣故。如果孩子比較大了,比如我表妹失去父親的時候已經十幾歲了,那樣的打擊就特別大,受的傷也很深,或許就更多地依靠自己走出來了。

后來,我送了孩子一個錢包,以及他父親的照片,讓他自己保管好,他想他父親的時候隨時可以看看。我也經常帶孩子給他父親掃墓,會在掃墓的時候拜托他父親保佑孩子身體健康、平平安安,孩子也會很自然地學著大人和他父親說上幾句話。希望通過這些方式,孩子能感覺到父親不僅僅是虛無的稱呼。

獅子王 
提到的圖書
獅子王
449人有 · 224人讀過 · 書評1
美國迪士尼公司 編;張瑄 譯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回應 舉報
贊21
收藏5

推薦閱讀

隨著孩子的成長,死亡相關問題不可避免會被提及的。

第一次談到相關問題是一歲多聽了賣火柴的小姑娘之后,問我為什么小姑娘見到她奶奶第二天就死了,對于這個問題我猝不及防,敷衍了事說她奶奶在天堂等著她,所以她是去天堂見奶奶了。小嘟還特地追問小姑娘的奶奶是王母娘娘嗎?.......那段時間聽多了童話故事,在她的認知中死亡就是去了天上,例如《海的女兒》等

孩子第一次對于死亡表示很悲哀是幼兒園大班(不到6歲),那是在看了《西頓動物記》之后,讀了紅頸鶴一家的悲慘遭遇她哭了,說為什么就沒有...
16歲
想法
我家孩子很早就接觸、討論并理解了“死亡”這件事。我覺得不用避諱這個話題,而且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大約在她4歲時,有一天在街上問我:媽媽,為啥其他小朋友都有奶奶,我沒有奶奶?我說因為奶奶已經去世了。當她搞明白人去世就是死了,死了就是再也看不到人的意思后,當街痛哭一小時,誆都誆不到。當時我告訴她,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就像花會開會落一樣。奶奶去世了,但是奶奶沒有消失,天上的月亮就是奶奶的笑臉。

過段時間,她又琢磨著,回來問我奶奶真的沒有消失?我說真的。人由原子構成,人去世了,但...
9歲
想法
看到大家推薦了很多繪本,很多感性的認知,我就補充一個偏理性的觀點吧!理性和感性同時進行!

娃還3歲不到,對死亡的概念其實是模糊的…但從開始了解世界開始,“死亡”就是不可逃避的話題!目前對“死亡”的教育大部分關乎自然界,感覺自己很“冰冷??”!

娃是個小小恐龍迷,涉及的不僅是“死亡”,還有更大范圍的“滅絕”!

但隨著科普的進行,愈發(fā)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解“死亡”概念的過程,會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宏大的世界觀!擁有一個大格局!等再大一些對人的死亡應該會有一個更加理性的認知!
...
12歲
想法
死亡對孩子來說是個很沉重的話題!特別推薦下面這兩本書!

千萬別放棄,這本告訴孩子不到最后一刻都不要放棄生的希望!

要幸福地活著,這一本卻告訴孩子活著的意義!

兩本書都讓人動容,對于生死,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對生命有著這樣的態(tài)度就很好了!我自己第一次讀這兩本繪本的時候,也被深深打動了!

死神先生1: 千萬別放棄 死神先生2: 要幸福地活著
16歲
想法
1.看一些有關死亡的書籍,比如:《獾的禮物》《小魯的池塘》和《夏洛的網》:《不老泉》也是是一本很棒的書。

2. 讓孩子適當了解一些宗教信仰:比如生死是一種生命的輪回。

3. 清明節(jié)帶孩子一起掃墓,小朋友會慢慢去理解的。

4. 人生是向死而生的,所以才會理解生命的意義,過好每一天。

5. 理解生命的延續(xù)。《夏洛的網》中,Wilbur 后來和夏洛特的子孫們成為了好朋友。微笑著活下去,充實生活的每一天。

Bridge to Terabithia 小魯的池塘 獾的...
11歲
想法
我家就很簡單了……以前口頭禪還有一句,死了就死了。

2歲多的時候跟我討論過,還想好遺言了,大意就是他死了,我跟他爸就再生一個,所有的玩具都給他,他的一切全由下一個孩子繼承。(瀑布汗的我……)

看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小池塘,賣火柴的小女孩,為娘都是哭到不行……他呢,一點兒事兒都沒有(′?ω?`),丟我一句死了就是死了……

可能他的童年是在兩個地方跑的,而且這家伙的記憶力很驚人,哪個奶奶這次沒有看到,追問之下,我就告訴他,那奶奶去世了。自家太太太爺爺去世了,也是哦知道了的表情...
9歲
13歲
想法
孩子大班也問過關于生死的問題,對于成人的我來說也是懼怕死亡的,于是在網上搜了搜合適的繪本,感覺《一片葉子落下來》算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比較自然,再提死亡就不會哭的稀里嘩啦啦
6歲
13歲
想法
清明節(jié)就是很好的死亡教育的契機。然后繪本諸如《爺爺變成了幽靈》《樓上的外婆和樓下的外婆》等都很溫暖的講述了死亡,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16歲
想法
一片葉子落下來,目前覺得最合適的一本繪本。在不可回憶的過去,因著這本書的支撐,和寶寶度過了最難過的歲月。

一片葉子落下來
8歲
15歲
想法
老大在幼兒園的時候,也問到過這樣的問題,每次說到人都有一死無法接受,哭著叫著就是不讓媽媽死,要和媽媽永遠不分開,我也沒怎么糾結,不分開就不分開吧!現在小二了,能夠正確理解了死亡,也能欣然接受了!昨天復習繪本《長大做個好爺爺》,還告訴我說“爺爺睡著了,再也醒不過來了就是死了”,這要是放在以前,又得大哭一場了!
Yxmj
Yx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