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要翻譯啊,只是需要斟酌翻譯方式罷了。
母語環(huán)境不也要翻譯的,教孩子叫“爸爸“時,說了多少遍“我是爸爸”,用手指了自己多少次?
再比如:
夢想是什么?
公司是什么?
學(xué)校是什么?
老家是什么?
老祖宗是什么?
…
學(xué)英語當(dāng)然也需要翻譯,無非是要看孩子的年齡,場景,已知信息,找一種孩子不反感,高效的方式翻譯罷了。
可以說Apple是蘋果
可以指著蘋果說是Apple
也可以指著平果圖片說是“Apple”
可以吃著蘋果說“我在吃Apple”,當(dāng)然也可以說“i am eating an Apple”
可以說“Apple is kind of fruits"
也可以在孩子說“我要吃蘋果”,然后問“you want an Apple?”,然后給孩子一個蘋果。
無非就是我們已經(jīng)知道要什么(學(xué)會英語),你有什么,你該怎么辦?
你有什么不近相同,當(dāng)然怎么辦也是不近相同罷了。
一個十歲剛啟蒙的孩子,直接說“apple 就是蘋果”,是不是蠻好。
一個你不了解的孩子,直接說“Apple 就是蘋果”,是不是蠻好。
如果是我家啟蒙一個月的小七,我說“this is an Apple”,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是我家啟蒙三個月的小七,我說“Apple is one kind of fruit”,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是我家啟蒙12個月的小七,我說“a school is a place for people to play games",是不是也可以。
如果是我家啟蒙16個月的小七,當(dāng)她翻開green island@牛9,我尿遁了,是不是也可以。
重要的是,這件事持續(xù)輕松還能繼續(xù)就好,別為了覺得一定不要中文解釋,或者一定要中文解釋,把孩子或者媽媽整懵逼了,第二天就撂挑子就行了。
找一找,試一試,哪種好用哪種,別教條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