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寶
2013
發(fā)布于 2025-03-20
曾經(jīng)看過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高中生,他課上沒聽懂,但是他把老師講解的過程都做了筆記。課后有同學問他聽懂了嗎…他厚著臉皮說當然聽懂了。誰知對方說沒聽懂,讓他講解講解。他硬著頭皮,看著筆記,憑借記憶,講了一遍,對方居然聽懂了。他倒是還沒完全懂,但是已經(jīng)被另外的同學得知他會了,又有同學來請教,這樣他講了三遍,三遍過了,他大喊道,我終于知道怎么解了。
回應2 舉報
贊6
收藏
6月前
我現(xiàn)在也讓娃自己講題,但娃講不出來??戳四愕幕貜停矣X得可能是娃講的不夠多吧,以后我讓她多講幾次,謝謝!
6月前
努力奮斗為了人民幣 我現(xiàn)在也讓娃自己講題,但娃講不出來。看了你的回復,我覺得可能是娃講的不夠多吧...
我相信教是最好的學,也知道人和人的智商差異,有的人一遍過,有的人是一遍遍重復過,有的是怎么都不行。但是正常智商的孩子,小學還不至于怎么都不行。我以前也不理解老師說的,后來我自己一遍遍教也就悟了,原來是方法的問題,你可以各科 孩子接受的差異,你自己多觀察觀察,肯定有會與不會。
發(fā)布

推薦閱讀

8歲
想法
努力和無用功表現(xiàn)在哪里? 娃很努力,表現(xiàn)在哪里?肯花時間,肯寫字,愿意花時間,愿意寫字?這不是努力,這是機械化的參與;
無用功表現(xiàn)在哪里?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沒有拿到預期的分數(shù)?同一件事做了和沒做一樣?
毋庸置疑,每個孩子不一樣,個體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一樣;因此表象和結果也不盡相同;
說句扎心的話:有的孩子真的是不適合學習,別的事情都能做好,但就學習不行;有的孩子真的在假裝努力,讓我做我就做,我就是不動腦筋;有的孩子就是觸類旁通,一學就會;這個是沒辦法避免的事實。
不適合學習的孩子是不是可以另...
15歲
想法
所謂無效的判斷標準是什么?是日??荚嚦煽儯窟€是娃娃自學能力的增長?所以不妨和娃娃一起理理有效的標準是什么?
我個人以為的學習有效是指通過一系列方法和過程,能使娃感覺到學習的正反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可能包含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是保持孩子的興趣度和求知欲
二是有短期的學習小目標和目標達成的標準
三是探索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節(jié)奏
四是記錄學習的進度和完成情況,經(jīng)常性與自己的目標相比較,判斷目標達成的有效性,看看是否產(chǎn)生正反饋。
五是分析沒有達成正反饋的原因,進行改善、調整。

可視...
12歲
想法
做好每一天能進步就很好 別往前看,看腳下,一步步走

1:成績不好,具體如何,可以說abc哪個等級,先報分數(shù)后安慰,因為現(xiàn)在的家長說不好,真的水分都很大。
2:先說如果娃是b甚至c,很大程度是習慣沒有養(yǎng)好。
小學培養(yǎng)習慣,無用功,不愛思考,可以不在于成績上,作業(yè)上,可以從各種桌游,比如迷宮。七巧板,華容道,魯班鎖,或者趣味數(shù)學題(1-2年級的都可以,提高自信并不是為了難度)。
每天簡單思考1-2個小問題。
自己當個懶媽媽,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錯了也沒關系。
先堅持一個星期,然后堅持21天,可...
7歲
10歲
想法
你給娃的詞匯超過了娃能理解范圍,給娃的感覺可能就是我媽對我不滿意,但是具體是啥,如何改善,不知道。
作為家長,感覺是要引導孩子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就是如果娃沒有自學形成,咱要幫娃形成。
給娃一個沒法量化的指標,不給娃方法,很難改善?
每個人的學習能力確實不一樣,有的人在某個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理解,有的人可能得要走比較遠的路才能想明白,這個要承認,但是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習慣,并持之以恒的改善,更重要。
10歲
想法
我覺得不是的,真的用功的話都是有用的,有的時候就是虛假的用功,他只是做了一些看起來很用功的事情,但是其實沒有走心,沒有入腦。比如說老師講課,有的孩子在底下奮筆疾書,把老師黑板上的每一個作業(yè)都搬到了他自己的筆記本上。但是他就純粹當了一個抄寫工人,他一個字兒都沒往心里記有什么用呢?
1 1 3
匿名花友
想法
不動腦子是一種表現(xiàn),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閱讀困難,記憶困難,一定是某一樣學習能力出現(xiàn)了短板,才導致娃一動腦子就困難,索性宕機。反之,學習能力強的娃,不需要別人督促,自然而然就會思考,因為思考對他而言就像抬腿邁步一樣簡單。所以,與其口頭要求娃多思考,不如多關注娃底層能力的培養(yǎng),比如讀懂題目,多背書增強記憶力,從短鏈條鍛煉邏輯思考等等,多鼓勵多夸夸,耐心等待花開。
11歲
想法
這可能說明兩個事啊:
第一,媽媽給的任務、建議和學習方法未必有效,所以努力了也沒有看到進步。
第二,孩子是乖孩子,但是媽媽太負責任了,把該孩子去慢慢試錯、自己負責任的部分都幫她規(guī)劃好了,可不是以后就習慣性的不動腦子了?

家長試著適度放手吧,多陪著做做運動,帶著娃一起做做她覺得可以接受的計劃,然后把這些事都逐步還給孩子,讓孩子在錯誤中去思考、調整和進步,而不是生活在“媽媽要求聽到她在思考”的批評和呵斥中,講多了,不是也變是了。

12歲
想法
我也不知道,更多是家長的問題 既然孩子是努力的,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基本能完成,那為什么學習會不好呢?
如果能獨立完成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成績不好,那基本就是家長的問題。家長選擇的是什么學習任務呀

一個能基本完成家長學習任務的娃,成績不好,問題就在家長,這是坑娃的家長。布置的是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不是為了達成自己要求娃能養(yǎng)成能力嗎?

5歲
想法
個人認為孩子愿意努力,愿意學習,從孩子能動性上看是沒有問題的,至于說無效學習、不思考,會不會是因為孩子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或者對學習內容沒有足夠的興趣,導致機械性的完成任務而沒有思考和深入理解
另外,父母雖然在陪伴,但方式、方法可能需要調整,比如引導方式能否激發(fā)孩子的思考,或者是否存在過多的答案,反而讓孩子依賴
再有就是,是不是學習內容有難度難度,需要更高的思維能力
或者孩子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的習慣?
我覺得還是分析根源找原因吧
這樣比較好找對應的解決辦法
17個月
9歲
想法
努力總比不努力好!相信努力應該是有效果的。
1. 家長在學習路線和學習方法上,可以給予引導,少走彎路,學習效率就能提高。
2. 兒童心理學是門學問。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孩子,想要說出讓孩子理解的話,其實需要技巧。
3. 明確努力的方向,自我定位也很重要。如果咱是文科腦,那就走文科路線。畢竟刷題可以提高邏輯思維,但不是現(xiàn)成理科腦的主要途徑。
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路線,然后堅持努力,肯定能提高效率。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