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會關注發(fā)音好不好,娃學了幾個詞匯之后就馬上報外教課,希望通過外教的引導一邊增加詞匯量一邊開始順暢“和外國人流利溝通”。但一個正常的聊天,我們都是首先關注的是內容的,其次才是語音語調。這兩部分提升的方式不一樣,先講語音語調。
【語音語調】:大量大量聽原版音頻,其實就是給娃一個可以跟著模仿的樣板。
最近在看CSSC的辯論賽視頻,發(fā)現小低的辯論隊發(fā)音都超級好,大部分都是native speaker,而高中的一聽就知道是中國人在講英語。因為現在學習資源非常多,有原版音頻也有外教課,而在讀高中的哥哥姐姐們,他們小時候缺乏這種資源,也沒有經歷過原版音頻磨耳朵的階段,所以跟他們比起來,現在的小娃在語音語調方面起步更高,所以成果也更好。
如果關注發(fā)音的,大量的原版音頻輸入一定少不了。
【內容】:內容是最難提升的,很多家長報了外教課發(fā)現,娃聊來聊去都是講天氣、家庭成員、我喜歡什么顏色這些,半年一年過去根本沒有提升,最后怪到外教課上來。聊天內容會受到兩個限制,第一是詞匯量,第二是認知水平。
聊天中需要的詞匯沒法通過背單詞一個一個來增加,它更多的是和閱讀量相關,只有大量閱讀才會知道,如果想表達一個想法,需要如何用詞。
而閱讀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認知水平??催^的書,甚至和爸媽聊過的天,都能成為談話內容。
學生的生活很單一,家庭和學校就是一切,閱讀是他們看世界的唯一窗口。所以在提升認知方面又不僅限于英語,用母語聊天能更快的幫他們提升水平。
總結一下就是:
1,大量聽原版音頻,模仿語音語調,讓口語輸出聽起來更地道。
2,大量閱讀+聊天,提升認知水平,讓口語輸出更加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