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娃就是那個誰在她面前都能找到自信的娃,要說擔心焦慮沒有是不可能的,問題是怎么去改進她。
1.看娃要從長遠來看。語數外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過訓練提高的,所以知道這一點以后就好操作了,要想娃顯得優(yōu)秀,就花時間精力“盤他”,也就是訓練他這些能力,只要堅持三周,相信我,一定會有效果的,效果還不差。
可是,教育不是三周,不是三個月,不是三年,如果作為家長的你不能持之以恒,那就不要想去這樣“盤他”,徒增雙方痛苦。既然這些能力都是能訓練的,那就總結一下訓練方法,讓孩子養(yǎng)成自主訓練的習慣。
那我們先想象一下孩子18、9歲的樣子,你最希望他具備的是什么,比如邏輯思維能力。那我們從現(xiàn)在起列一個清單,每個階段大概需要達到的邏輯分析能力,再由此推出訓練內容和時間表,題主所說的三歲是也最容易被訓練的階段,這樣想來就簡單多了,而且這個過程可以不斷調試、更正。
2.不要和別人去比較。雞湯都是這么說的,我說的可不是雞湯,而是你和別的家庭也許根本不具備可比性。
育兒專家說孩子情商最重要,xx名人就是案例,要從小培養(yǎng)情商,育兒專家說孩子習慣最重要,xx實驗已證實,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習慣,育兒專家說美商最重要,xx的成功就是靠美商,所以要注重培養(yǎng)美商。這些只言片語的育兒結論并不能構成你教育孩子的執(zhí)行標準??!
說情商重要的,那是因為他父母交際范圍廣,能夠在交際場上積累人脈、資源并加以利用,說習慣重要的,是因為家長執(zhí)行力強,并且孩子利用好習慣得到過“優(yōu)秀”的獎勵,讓他在同齡人里顯得與眾不同,說美商重要的,那是因為家里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讓他的美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對父母也不一樣,主要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把自己限定在別人的衡量標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