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真的缺少挫折教育嗎?
最近聽聞了好幾起學生被老師批評后跳樓的新聞,不知具體真假。但每次這樣的新聞一出,家長群總是這樣的論調(diào):“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缺少挫折教育” “批評一下就跳樓,以后老師怎么教?” “老師批評學生是因為責任感,愛之深,責之切??!”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認為這樣的孩子恰好是在生活中聽到的批評過多。 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師都扮演的是“指出錯誤”的角色,而很少去發(fā)自內(nèi)心認可孩子的成就,使得孩子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或者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在哪里。
老師的批評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個孩子他為什么會不愛生命?他無助的時候為什么選擇死亡?如果他一直以來都不缺少關(guān)愛,那他遇到挫折,他首先想到的應該是撲進父母的懷抱尋求幫助。
如果大人在他們尋求幫助的時候選擇溫和引導的方式,而不是冷嘲熱諷(筆者見過不少父母挖苦孩子真的嘴巴相當之毒),孩子學會的就是,出錯了沒關(guān)系,現(xiàn)在最關(guān)鍵的是我要找到改進的辦法。而不是“天啦!我又犯錯了!怎么辦?我真的像媽媽說的一樣什么事兒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