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于 2022-09-12 · 圖片1

第119號元素

我們四歲多點喜歡二十四節(jié)氣,近乎癡迷的階段,我發(fā)現(xiàn)他的愛好就是非常專注癡迷的,那段時間就是只看二十四節(jié)氣的書,每個節(jié)氣有哪些物候都要搞清楚;
過了一個月后開始喜歡化學元素,其實是從英文字母的興趣點來的(三歲左右癡迷英文字母,就是追著屁股后面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為看到一本科普書上畫了四個地殼元素(Fe, Al, O,Si).后面就一直問,讓他很好奇的是原來世界是由元素組成的,自己提出要求讓我買書,然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一個月時間把元素周期表全部背下來,還把每個元素的特點,物理化學性質(zhì)都搞得很清楚,還要求我背出英文的元素周期表,一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一年多了,元素還是最愛,他的目標是發(fā)現(xiàn)第119號元素,名字都取好了(森,他的名字),并且這個元素來自于外太空,所以他首先得當一名宇航員,一直靠這個夢想激勵著他,而且他特別向往上小學,因為一年級可以學拼音了,初中可以沉浸式的做化學實驗了…
這個算天賦嗎?我也不知道,好像也沒什么實際的用途,也不一定會對學業(yè)有幫助.但是也是他認識世界的方式。
有些媽媽說我家娃沒什么天賦,可是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接觸面是否夠廣,有些媽媽覺得男孩子就應該玩車,玩機械工具,而其實男孩子為什么不能感知能力比較好?語言能力出眾?
我們?nèi)ツ晗奶斓臅r候送給我一首口頭詩:
我種下了一顆化學元素樹,
上面結(jié)滿了果實
我摘下所有元素,
只留下一個鉨(你)

用他自己的說法,他已經(jīng)寫了兩本書了。比較喜歡的作家是謝爾.希爾弗斯坦,他的英文目前看也不錯,這一切我覺得都歸功于閱讀吧,我們從四個月開始親子閱讀,從未間斷…
書讀多了,他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前看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的采訪,他說他四歲就知道自己要畫一輩子的畫,那會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也許我家以后也可能成為一個化學科學家,宇航員或者醫(yī)生,或者老師,或者直播帶貨(特別適合直播帶貨,話嘮),或者就算什么么都不是,至少熱愛閱讀
我做我該做的,一切靜等花開
回應6 舉報
贊28
收藏11
3年前
不錯不錯??!支持一個
3年前
小球無敵贊
3年前
自驅(qū)力滿滿的孩子
3年前
這真是幸福的事!
3年前
太厲害了
8月前
這妥妥的就是天賦啊
發(fā)布

推薦閱讀

17歲
想法
保護天賦也許是脫離內(nèi)卷的一條路 大家都在拼分數(shù)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孩子本身的愛好。我們不知不覺把娃培養(yǎng)成了一個模子,在同一條路上卷得身心疲憊。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差異化發(fā)展,才有機會脫離單一卷分數(shù)的競爭方式。
有一技之長,變成了稀缺品。
但長處是需要長時間付出時間精力的。
天賦標準:一是興趣強烈,二是學習速度和學習質(zhì)量優(yōu)于常人。其實這兩點都很難衡量,一旦苦了容易放棄,學習速度和質(zhì)量也是需要厚積薄發(fā)的。
我家小學低年級就喜歡魔法小說。英語也是靠哈利波特上了一個大臺階。
9歲聽懂英文版《哈利·波特》:我發(fā)現(xiàn)孩子…...
15 8 6
13歲
想法
判斷天賦的標準 我們雞娃群里討論過這事兒。啥叫有天賦呢?有兩個標準:一是孩子是否愿意在某件事情上花更多的時間,有時候?qū)幵阜艞壨?,也要做某件事情。二是花同樣的時間,孩子是否明顯比其他人做的好。如果有,這就叫有天賦。

如果說具體到學樂器,可以有三個判斷標準:一是老師每周留的作業(yè),孩子是否能在正常的時間內(nèi)完成。二是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述完畢一個知識點,孩子是否能給出正確的反饋或者即時的改善。三是孩子的進度是否超過同齡人,是否能一點就通,舉一反三。
13 8 5
9歲
想法
要說天賦不曉得,只能說是孩子的愛好吧??我家娃娃對生物學特別感興趣,首先對屎尿屁、人體、馬桶這些特別喜歡,這種繪本特別多,像《我們的身體》之類的,特別是消化這個環(huán)節(jié),大一點后入了《邋里邋遢科學書》,一共2本,對著這兩本幾乎癡迷,日日要讀N遍,老母親口干舌燥,忍受不了只能和隊友商量2人混讀,從此也打開娃的新世界:病毒、細菌、病原體以及引起的癥狀和疾病????、然后就是各種人體方面的知識和小視頻、慢慢的到各種百科全書(尤其是DK大百科)和各種科普書科普漫畫里的寄生蟲、古細菌、原生...
13 3 3
8歲
想法
沒那么多特殊天賦 天選之子 大部分娃是普通人 不是說事情做好 甚至考高分就和天賦有關(guān)聯(lián)的 而是你花別人一般甚至更少力氣就能成 或者對某些東西有異乎尋常的強烈興趣讓自己沉迷其中取得碾壓性的進步 那可能和天賦有點關(guān)系 如果苦學還勉強中上 那肯定沒天賦 苦學完了很優(yōu)秀 這個最有迷惑性 我小時候讀書不錯 但其實只算是個優(yōu)秀的普通人 平時數(shù)學考試一直滿分 一玩奧數(shù)我這個平行班的尖子生就歇菜 這就是沒有數(shù)學天賦的證明 普通人不要以為自己優(yōu)秀就等于有天賦 有時候只是你勤奮 聰明 專注都達標了 但只限于讓你全面發(fā)展 而...
9 4 4
11歲
想法
釋然 我也是從孩子小時候就一直在觀察挖掘她的天賦,結(jié)果到八歲多也沒發(fā)現(xiàn)任何屬于天賦范疇的特質(zhì)。所以她上的所有興趣班都是我認為對她有好處的項目。而在這些項目里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確實也就是能學會,談不上多出色。我也一度因為挖掘不到孩子天賦怕埋沒了她而沮喪。直到一次偶然旅行的機會帶孩子去三文魚農(nóng)場體驗釣魚,娃第一次甩桿手法相當?shù)轿?,農(nóng)場的人夸她很有天賦,我當時超級開心,隨即就對天賦這事兒釋然了,因為她釣魚再有天賦我也沒辦法深入培養(yǎng),只能埋沒了。長大以后她要是真喜歡釣魚,就自己花時間花精力去玩...
5 3 2
9歲
想法
天賦都是專注和堅持 唯手熟爾 天不天賦的看你教不教學不學,學了堅持了訓練了就熟練了興趣都來了,你家能做到的別人可能那個年齡段做不了,這也是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除非你學的別人也學沒有能學的好學的會的,就像最強大腦那些選手,他們哪個不是訓練出來的都是娘胎帶的,哪個幼兒園直接就博士了,學習有循序漸進,也有厚積薄發(fā),熟能生巧,積少成多,積跬步至千里。
3 4 2
6歲
9歲
想法
做自己擅長并喜歡的,生命會比較豐滿 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擅長的東西,也有相對不擅長的,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一樣。至于這種擅長能不能叫成天賦,就看你怎么定義天賦了。這種擅長和喜歡如果家長給孩子足夠的自主支配的空間時間,又能觀察,是可以看見的。引導和培養(yǎng)嘛,這個就看家長和孩子的磨合啦。如果培養(yǎng)過度,擅長的變成不喜歡的也是常有的事,這就有點得不償失。其實說到底就是家長的期待值不要過高,要接受自己和孩子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擅長和喜歡,當他們能夠做這些事,那將是多么美好的普通人生。

拿我家娃來說,老大四個月就...
7歲
9歲
想法
如果要說娃的天賦,我覺得樂器算吧。那個時候?qū)W葫蘆絲,人家學一年,她學十節(jié)就追上人家,她考的五級,別人才考四級。所以真的有天賦和愛好這回事,一是真的喜歡,二是確實一講就懂。
然后我并沒有去引導和培養(yǎng),孩子嘛,能夠愛好廣泛是好事,不一定都要去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如果待孩子長大,依然對樂器有興趣,那繼續(xù)去發(fā)展這個愛好也可以。
2 1 5
10歲
想法
德國漢堡的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說:“小孩自愿做的和給自己帶來樂趣的事情,實際上可能是提前發(fā)出他們有這方面天賦的信號。因此,如果父母仔細觀察孩子,并發(fā)現(xiàn)他們有什么愛好,這是有益的?!备改竿ㄟ^仔細觀察孩子潛在天賦的信號,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并進行開發(fā),使他們的潛在天賦得以發(fā)展對孩子的撫養(yǎng)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天賦得到發(fā)展還是抑制。天才兒童的父母往往能給孩子提供鼓勵性的環(huán)境:他們的家中有很多很多書;他們在孩子很小時就給孩子讀書;他們帶他參觀博物館或聽音樂會。他們不是居高臨下...
8歲
17歲
想法
沉睡的種子,等待合適的時機環(huán)境破土而出。 很喜歡小花生“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學到好多開心哈(*_*)

關(guān)于天賦與培養(yǎng),個人理解較粗淺:

天賦,先天,基因,種子。
培養(yǎng),后天,環(huán)境,土壤。

怎樣發(fā)現(xiàn)、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天賦,對我個人幫助比較大的有:
1.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1983年提出,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
多元智能
我按著天賦表格粗篩,找尋大方向。

2、另一位是艾莉森·...
皮球媽媽
皮球媽媽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