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小花生“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學到好多開心哈(*^_^*)
關于天賦與培養(yǎng),個人理解較粗淺:
天賦,先天,基因,種子。
培養(yǎng),后天,環(huán)境,土壤。
怎樣發(fā)現(xiàn)、引導、培養(yǎng)孩子的天賦,對我個人幫助比較大的有:
1.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博士1983年提出,認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
多元智能
我按著天賦表格粗篩,找尋大方向。
2、另一位是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教授,推翻了經(jīng)典的“白板說”。
園丁與木匠 這本很值得一讀。
近四十年,遺傳學和腦科學研究取得巨大進步,仍有諸多未知,懷著敬畏與驚喜,更容易看見生命自帶的天賦。
3、接觸過的ASD、ADHD、視障、聽障、腦癱等孩童與家庭,給我很大啟發(fā)。
其中不乏高功能者,高智商天資,例如孩子有類似于“雨人”的超強運算能力、或過目不忘、無師自通演奏、繪畫天賦等等,亦有高知家庭背景。而孩子父母最希望的,是找到幫助孩子發(fā)展社會性能力,盡可能融入社會的方法與方式,每一天都在積極復健,不曾放棄,痛而不苦,困而不怨。
那…正直善良,寬厚仁慈、堅韌不拔…算不算“天賦”呢?
“證實性偏差”,陷阱常在固有認知里。
有點跑題,答非所問哈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