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申明:對于孩子吃飯拖拉,無論哪種形式的懲罰,都是起不到長久的正向作用的。因為孩子的注意力會放在做的不夠好的事,是否會被發(fā)現(xiàn)、是否會被懲罰,而不是他們不良行為本身的影響上,這樣關注點的偏移會促使孩子的行為背離了我們懲罰他們的初衷。(我們家的“試錯經驗”:因為吃不完,打過一次。結果當時都保證得很好。隔幾日問他“要吃光喔,吃不完怎么辦?”(其實后面這個問題不該問)孩子就會說“吃不完就打”,但基本是他說說,我們也沒再用這個法子)
而且懲罰都是讓孩子不愉快的經歷,他們很容易憤怒,然后在憤怒的情緒中認為大人是在故意傷害他們,因此拒絕承認我們其實是在幫助他們,因此變得更加的憤怒、桀驁不馴甚至有攻擊性。更加糟糕的是,懲罰會破壞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聯(lián)結。而真正最有效地阻止孩子做錯事,并不斷克服困難、努力改進的關鍵因素,正是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愛、是孩子不愿讓我們傷心失望的初心。
此外,懲罰阻止孩子承擔責任,因為懲罰意味著有一個權威的人,判斷孩子無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要接受懲罰。而對孩子來說,“正確的行為”不再是他自己的責任,而是那個權威的義務,對方有責任塑造他,而不是他自己去承擔責任。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外部激勵對人們不感興趣的事情,有微弱的激勵效應(但各種實驗證明,這種效應并不明顯,沒有統(tǒng)計上的顯著性),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有效果。我們一定能舉出身邊很多的個例,來說明這種方法的有效性,但是也會有很多的反例。比較常見的情況是,一開始還有點效果,逐漸的效果越來越弱,甚至在某個點開始產生反作用。在科學的實驗下,這種方法的效果在統(tǒng)計上幾乎是中性的。
事實上,德西派的心理學家認為,即使讓孩子完成“無聊的”、“沒有內在興趣”的任務時,依然不要用采用外部獎勵,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你無法判斷孩子是否會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內在的興趣,而使用外部的獎勵,幾乎就損壞了這種轉變發(fā)生的可能性。
比如,不管是吃飯、閱讀還是數(shù)學,你怎么能肯定孩子一定不會喜歡這件事呢?或者說,你一定是希望孩子逐漸真的喜歡這些事情,從而擺脫任何外在的激勵,對吧?如果是這樣,采用外部激勵,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那種讓你先給一段時間小紅花,等孩子自己習慣了或者喜歡了以后再撤銷,但我們其實很難把握這個度,到底什么時候應該停止。與其這樣,為什么不選擇一些更加安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自主性是形成內在動機的關鍵
既然外部激勵會削弱孩子做事情內在的動力,那么你一定會問,如果孩子就是對一件事情不感興趣,怎么能激發(fā)呢?其實有很多其他方法被證明了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內在動力。德西就提供了一個最明顯有效的方法:“給予自主性”。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各種解決孩子積極性問題的方法,背后的原理全部都是這個“自主性”。你要是掌握了,什么問題都能解決。例如,德西推薦了一個三步法來解決怎么讓孩子投入到沒興趣做的事情上:
第一步,坦誠地承認這件事情確實無聊、或者看起來沒意思。
第二步,和孩子聊聊做這件事長期的意義。
第三步,在具體怎么完成這件事情上,盡可能地給孩子一些自主權。
讓我想到,關于吃飯拖拉,跟他如下約定好,應該可以利用自身的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內在動力。德西就提供了一個最明顯有效的方法:“給予自主性”改善現(xiàn)在我們寶寶吃飯拖拉,到最后總是“爸爸,你給我分分類吧”總是需要助推)
與其搞一個小紅花板,或者承諾一個大玩具,不如跟孩子這樣聊天:
“寶貝,你之前每天在吃飯都有點費勁,但是也因為知道對自己身體負責努力多吃點,這就是有責任心。有的時候到吃很久也能努力吃完才下餐椅,說明你是個很能堅持的厲害娃娃喔。今天這個六一兒童節(jié),大家就要給一份最好的禮物:就是“餐廳歡樂時光”,大人或孩子喊“開飯啦”,就全家人都洗手上桌咯。(以前是寶貝哪種菜吃掉一些,大人再往他碗里一筷子一筷子地補一些,可能給感覺是變相的“大人塞給他吃”,也影響大人吃飯的節(jié)奏,大人互相提醒給娃吃啥,也是干擾)3個碗,分別裝飯、菜、湯,每個碗里先吃啥,后吃啥,全部由寶貝自己決定,吃完哪個碗補哪個碗。之前我們總是這個大人催,那個叫“寶貝加油”,其實寶貝肯定知道自己該在30分鐘里做好吃飯這件事。以后我們開飯時,就把以把小鐘撥到整點,到半點大家就都吃完了,可以離開餐桌椅。大人只會在20分鐘時、也就是還剩10分鐘時提醒寶貝1次,如果有必要,25分鐘時、也就是還剩5分鐘提醒第2次,其他時間大人不會打擾你,寶貝自己看看時間就可以了。
這樣就可以讓你專注地享受食物的酸甜苦辣咸各種美味。
如果大人們吃飯時聊得太多,請寶貝記得提醒下我們:‘請大家好好吃飯,好么?’我們一定會注意,并且會感謝你噠[調皮]
為了寶貝自己身體長得好,健健康康,希望你可以好好珍惜農民伯伯種出來的糧食,(復習一下繪本《盤中餐》)盡量少剩下,不浪費,甚至吃光光。三個碗都吃完,可以試試喊一聲“光盤行動,這頓成功,耶”然后,寶貝的碗小心地送去廚房,餐椅歸位,拿杯子大漱三口。
你想想還有什么需要大人們配合你的?如果現(xiàn)在暫時還沒想到,以后想到了別忘記告訴我們喔[愉快]
那好,這些就是我們大家的約定。說到做到我最棒喔”
最后,記得給孩子一個燦爛的微笑
平時一直在強調,不吃好正餐不能吃零食,但光盤行動剛開始實施,家長可以每個碗都少給點,讓孩子感受下自己的雄厚實力(“食力”)[偷笑]
外在獎勵完全不能用嗎?
其實并不是的。實驗證明,當這種獎勵是驚喜的時候,對孩子而言,是沒有負面作用的。比如,如果你某一天突然帶回一個小汽車,告訴孩子,這是由于之前他這個月每天吃飯時間比一個月以前縮短了很多,這對孩子就是一個正面的鼓勵。
但是,如果這是一個預先告知的獎勵,“你要是好好吃飯我就給你一個小汽車”,或者讓孩子可以預測到的獎勵,比如你連續(xù)給孩子這樣的激勵讓孩子產生只要吃飯吃得好就有小汽車,那就走回老路子了,對孩子的內在動機有害而無利。
愿我們都能成為為孩子二十年后,而不是二十秒后的樣子負責任的家長。
香噴噴食育繪本(套裝共5冊) 香噴噴食育繪本5讓食物更好吃的秘密 香噴噴食育繪本4讓我更有力氣的食物 香噴噴食育繪本2讓我更強壯的食物 香噴噴食育繪本1食物王國的色彩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