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讀后感來講,這篇作文有頭,有腳,沒有肚子。
讀后感一般來說包括:
1 概括介紹大意:時間,地點,人物,問題和如何解決問題。這是引子。
2 正文
- 那一段最吸引我,為什么吸引我的分析(觀點和事實說明)
- 聯(lián)想到我的生活實際。
3 結論: 總述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感受,啟發(fā),喚起怎么樣的行動。
比如以三打白骨精,可以從不同視角來尋找個人感受最深的部分。
1 為什么唐僧認不出白骨精呢?他是凡人。豬八戒,沙僧為什么認不出來呢?還是認出來卻出于某種原因不說呢?
2 人可以殺人嗎?很顯然,以唐僧的視角是不能殺人的。他的生活哲學是什么呢?那么對比孫悟空,他認為可以奪取生命,回想以往孫悟空是不是殺過妖怪呢?所以,唐僧和孫悟空這樣明顯對立的價值觀,你預測他們以后的取經(jīng)路要如何走下去,會有怎么樣的矛盾呢?
3 如果你是孫悟空,現(xiàn)在呢能認出妖怪,唐僧認不出,一直責怪你,三打了白骨精(順便說下,有沒有記得我們說過童話故事里故事情節(jié)會出現(xiàn)三次),為什么孫悟空一直這樣堅持呢,孫悟空是如何看待唐僧的呢,為什么他索性第一次被責怪不直接離開呢?
。。。
這樣的角度有很多。
多么有趣的,可以和孩子討論的點呢?
而現(xiàn)在,孩子的作文,無論是概括,還是所謂的道理,都是網(wǎng)上摘抄的,本來已經(jīng)失去閱讀的樂趣,自我表達的樂趣,還要因為某種某名的原因,枉丟了性命。
僵化的白骨精的陰影千年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