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看學生的作文,我個人覺得寫得中等。亮點在于后面寫認識比較深刻。不足的地方在于:一是書都讀完了,認識也有認識了,結(jié)果作者是誰都沒搞清楚。如果這是我家的作文,我首先會質(zhì)疑“你真的認真看了嗎?,認真在寫這篇讀后感嗎?”。寫讀后感,作者以及年代背景是少不了要了解清楚的。二是文章結(jié)構(gòu)前重后輕,文章內(nèi)容前輕后重,前面講原文太多,后面直接拋出深刻觀點,毫無銜接,十分突兀。
后來,我在一名博主的評論文章里了解到。這名學生的作文基本都是抄的。前面的原文概括抄的是三打白骨精某版本的原文,后面的深刻理解抄的是百度百科。我沒查過資料不能肯定真假。但我覺得這個博主說的應該是真的。因為這樣就能很好的解釋為什么這篇文章存在以上兩點不足。
如果我是語文老師,在我不知道某版本原文以及百度百科的事情前,我會給她打75分。然后要求她改過作者錯誤,壓縮前面的原文概括,在原文與觀點之間加上分析過程,以完善作文骨架。如果我在改作文時恰好知道了原文及百度百科的事情,我會給她0分,要求重寫。哪怕寫的不深刻,至少是自己寫出自己所想,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抄襲。
我看到這位同學的老師把她前面的很多細節(jié)詞語都劃掉了,比如什么美若天仙,什么左手提…右手拿…。我看有些議論的人認為這些詞語寫的挺好的呀,劃掉做什么。就事論事,我覺得老師劃掉沒有錯。這位同學的文章本來就是虎頭蛇尾,虎頭還都是在講原文故事,整個文章構(gòu)架與題目“讀后感”不符。更何況這些看起來寫的很好的語句也是抄的。讀后感的前頭一般概括性講清楚今天要議論的書是哪個書,事情是哪個事情就足夠了。篇幅著墨應該重點在于對原文的分析、解剖與自己的認識,結(jié)論。那些美若天仙的細節(jié)描寫,雖然修辭不錯,但在這篇作文里確實沒有必要。
后面的論點拋出,被他們老師批改什么正能量,我覺得是這篇作文批改里最不靠譜、無厘頭的一句話。這篇文章的問題根本就沒出在正能量還是負能量上。語文老師的專業(yè)水平很受質(zhì)疑。
這件事情的發(fā)生很讓人心痛。但今天小花生說了只就文章談文章,那就不多說其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