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來好笑,娃接觸古文挺早的(不到2周歲的樣子)。2021年春節(jié)那段時間由于新冠疫情小區(qū)封閉了,娃天天呆在家里不耐煩,有一天聽到凱叔講故事的《聲律啟蒙》特別感興趣,就翻來覆去的聽“一冬”的三個片段,到2周歲時能把前兩段被下來了。
后來,上幼兒園前的那個暑假,我和我家將將經常一邊散步一邊背誦《木蘭辭》大約兩周時間基本會被誦。
今年暑假在我們縣相鄰的邵武市,市立醫(yī)院的墻壁上看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是那種很大字一面墻的,很喜歡當場就讀了幾遍還說要背下來,過了幾天會背誦了就對古文更有興趣了。
家里掛了一副岳飛的《滿江紅》也許因為是行書的,許多字看不懂將將就像沒看見一樣。成功背誦了《愛蓮說》后就對《滿江紅》也有興趣了,這樣子暑假期間后來陸續(xù)背誦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劉禹錫的《陋室銘》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個就花了比較長時間了,一般都是散步時我一句他一句慢慢地記住的,還有就是《扁鵲見蔡桓公》等。
現(xiàn)在經常讀的是《小學生背誦小記憶卡》小古文卡片,內容簡短如《學弈》《王戎不取道旁李》等。不過已經不喜歡背誦了,偶爾還讀一下三國白話文版的當做語感練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