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花生君邀請我回答,就湊活閑聊下,非幼兒教育專業(yè)者,有紕漏不當之處,望見諒斧正。
首先,明確一點:幼兒階段,一切以引導興趣為基石,切勿功利。暫不說學到什么水平,就年齡來說,中文都還不能完全流利的輸出,更何況是英語。
國內,在缺乏語境以及漢語擠出效應的前提下,學英語還存在的困難為:
1?? 缺失高效的學習方法
英語學習第一原則是模仿,就是基于模仿對象的大量重復操練。您亦可理解為“背誦”。目的在于積累,奠定語感和標準句式、以及記憶好的篇章結構,將其內化!
兩歲的孩子,合適么?
2?? 趨樂避苦的人性使然
真正的學習過程中,有些苦是無法避免的。所謂的進步,就是學習記憶新東西,鞏固已有的東西,這都會迫使人脫離心理舒適區(qū),進入學習區(qū),所以必然是痛苦的。
兩歲的孩子,合適么?
以上兩種情況又直接導致無法建立英語思維!
舉個例子:
孩子聽到water, 想到什么?想到“水”,而,具備英語思維的人想到應該是這樣的:
Water is a clear thin liquid that has no colour or taste when it is pure.
?
簡單的講,具備英語思維的人腦海里想到的應該是英語而不是漢語,至少這是英語思維的一種。
最后,為緩解這位家長的迷茫,建議是適當增加孩子興趣所在的可理解性輸入,勿強制輸出,語言是存在“緘默期的”!另,提一位朋友,學了多年英語,大學前依然啞巴英語,雖然考試能考高分!但考試成績好絕不意味著掌握了英語這項技能,我覺得這應該屬于一種“比較糟糕”的狀態(tài)了,因為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然,在其學霸體質的感召下,找到高效方法,短期內突飛猛進,雅思,GRE均過。
再之后,進入Harvard設計系...
?
您孩子才兩歲,教育這件事,有時真的需要慢慢來。
Purple Monkey Rescue! (Team Umizoomi) (Little Golden Book) Team Umizo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