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男娃4歲1個多月,關于樂高我們是1歲多就開始買了那種特別大的數(shù)字火車自己拿著拼拼搭搭玩玩,2歲的時候有鄰居推薦去學樂高,當時的試聽還是挺滿意,他們的啟蒙是帶運動和游戲的,但最終沒有報名。這個時候基本還是鍛煉身體的各項能力,所以覺得沒必要花那么些錢去專門學這個,不過我覺得如果學了、肯定也會有好處的。因為大的樂高機構都會有自己專門的一套教學系統(tǒng),背后也是一個團隊很多專家研發(fā)出來的,而且課程也會根據(jù)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情況不斷的改進,我一向都是相信專業(yè)的力量的。只是報名機構,還是要綜合考慮:興趣,時間,金錢,距離,娃的精力。
后來也在家買過樂高給娃玩,但我自己并沒有給予什么引導,就是覺得樂高就是玩具,一直到3歲,我開始關注樂高教育,可能是自己的認知到了一個高度。我甚至把樂高教育官網(wǎng)的拿套教程打印下來,想著怎么教他,可是效果很微妙。估計女孩子,這方面的能力還是差點,他爸如果有時間我肯定就讓他爸教不報班了。于是開始打聽家附近一些比較受歡迎的樂高機構。我們的樂高進入正式班差不多是3歲5個月的時候,也是聽了3-4家機構。
娃是特別喜歡樂高的,不管是試聽哪個機構,上完課他都會問什么時候再來?特別有印象的一次試聽課是拼一只海面上的船,為了讓娃理解風的力量,船底拼上了輪子,然后拼好后拿一張紙搭了一個帆,再用一塊樂高版在后面扇風,船自己就會往前移動了?;旧厦考覚C構都是這個形式去教學的,通過一個故事場景搭建一樣東西,或者通過一個實驗明白一些科學道理。如果這個教學的內(nèi)容非常的系統(tǒng),對小孩的幫助顯然是會有效果的。但是老師方面,非常重要,樂高的發(fā)散性思維很強,拼不是主要的目的、目的是通過拼去理解在拼搭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應該怎樣去解決,去探索,比如基礎架構底部都是拼很多基礎塊、可是基礎塊要交叉拼才更牢固。我是發(fā)現(xiàn)娃上興趣班后拼出來的東西更牢固,想法也更清晰,建構的模型功能也基本都考慮到了。有時候我甚至都會驚訝,他的思維似乎都比我要強一點了。
當然如果家長確實有這個能力,時間和精力,自己教也沒問題,但我認為有個專業(yè)的班級再加上家里的氛圍,效果會更好一些。自己在家教,花時間研究是一方面,系統(tǒng)的去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父母教自己的小孩,這個教的效果也該要考慮一下,因為在父母面前、小孩的依賴性是更強的。還有父母自己的耐性(我就有時候在教小孩一些知識的時候他一直不懂吼過他),因為他們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聰明??。還有就是現(xiàn)在很多小孩子都是媽媽帶,媽媽的發(fā)散性思維真的好嗎?有一次,一個音樂盒壞掉了,我打算丟掉,娃告訴爸爸,爸爸直接拿了一根皮筋把它修好了,還解釋了輪動的現(xiàn)象,如果娃不告訴他爸,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我居然比他爸笨這么多??。而在樂高的建構過程中,機械的原理真的需要發(fā)散性思維強的人才能讓小孩學到更多的東西。
所以在機構的挑選方面一定要慎重,有些教育機構的老師只是想著娃拼出一些東西,更多是給父母看,這個在家里娃自己照著圖紙拼就可以了,這種機構就別報了。還有很多機構的試聽課都是最有經(jīng)驗的老師來教,而且1對1,這樣娃的關注度也比較高,但是正式課都是4-8個孩子,顯然,效果會有點打折扣的,所以報名的時候也需要了解下,同班小孩的年齡階段,能力等等。樂高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能碰到一個娃喜歡并且負責并且有發(fā)散性思維的老師是非常難得的。不說了,來看看娃這三天拼的小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