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Penny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個家庭之間出現(xiàn)了極大的分化:有的做得特別好,孩子也非常享受閱讀的過程;也有一些僅是例行差事,或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那問題在哪里?我仔細分析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家長本身對英語閱讀的認識有限
這里講的認識有限,主要是三種:
·比較焦慮,覺得閱讀對成績提升見效慢,更傾向于補課;
·選書不當,給孩子買的書孩子不想讀。
父母對英語閱讀的認識有限,自然在指導過程中容易著急。
比如:
·買了書,就天天念叨,讓孩子看,孩子也不想看,就直接壓箱底了;
·怕孩子沒看懂,要求孩子每一個單詞都要弄懂意思;
·怕孩子吸收不夠,盲目要求孩子背誦那些書,把閱讀變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2. 家長本身英語水平有限導致的恐懼感;
我們大多數(shù)父母,總覺得自己英語不好,對英語有著極大的恐懼感,不敢妄動,總覺得送去補課是唯一的辦法。
3. 家長精力有限;
成年人的生活都十分不易,尤其是作為小學生家長。
如果是全職帶一娃的家長,時間還相對充裕一些。但如果是全職帶倆娃或工作帶娃兩手抓的,精力就十分有限,無法長時間陪讀。
4. 娃的精力有限。
娃一旦上了小學,就開啟了打仗模式,很多孩子每天晚上能有一小時的空閑時間都算奢侈。
那對 平時又忙、英語水平又有限 的家長來說,有沒有什么辦法呢?
當然有。
容我細細道來。
1、找一個可以給予指導的老師
↑提到的老師,可以是很多種形式:可以是 學校的老師、校外的老師 ,還可以是 相關(guān)的書籍 ;
最近幾年,一二線城市體制內(nèi)學校英語界也在與時俱進,做繪本閱讀等等,如果孩子學校老師很關(guān)注這一塊,能給予相當?shù)闹笇В匀皇切疫\的。
如果學校老師沒有太關(guān)注這一塊,可以轉(zhuǎn)而向外,尋找能夠給予指導的老師或成熟的課程產(chǎn)品。
眾多在線課程產(chǎn)品中,walawala做精讀做得還不錯 (我該找他們要廣告費) ,課程設計和課后老師批改作業(yè)都很好。不過,這個課程的課是錄播課,適不適合自家孩子,因人而異。
相關(guān)書籍的話,蓋兆泉老師的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guī)劃師》 的1和2都值得一看,書中對中國孩子英語學習的路線規(guī)劃很完整。
2、選對書
選書有2個原則:
1)符合孩子的語言水平;
這個我自己也踩過坑,比如才啟蒙的孩子,就不適合用廖彩杏,刷raz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初學階段,怎么判定繪本的難度適不適合?
第一種辦法: 外國老師常用的 five-finger rule “五個手指頭原則” :
→讓孩子隨意翻到一本他們想讀的那本書任何一頁;
→請孩子開始閱讀;
→每次孩子碰到1個生詞時,就伸出1個手指;
→當孩子讀完整頁書后,請他們數(shù)數(shù)伸出了幾個手指。
多試幾頁,基本上整本書的難度就基本可以判定了。
判斷法則:
· 0-1個手指→太簡單
· 2-3個手指→適合孩子自主閱讀
· 4-5個手指→現(xiàn)階段讓孩子自主閱讀有點難
第二種辦法: 藍思值/AR值
等學到一定階段,能夠閱讀橋梁書和章節(jié)書了,可以測一測藍思值和AR值, 根據(jù)藍思值和AR值匹配對應難度的書籍 。 (如何測藍思值和AR值又是另一個話題,以后再寫專題。)
2)符合孩子的興趣水平;
興趣水平有 性別差異和年齡差異 。
男孩會更喜歡科普、汽車、飛機等主題;女孩會更有可能喜歡公主或童話等主題。因此,男孩對Raz這樣的科普系列更感興趣,女孩就更可能會喜歡蘭登這樣的童話故事系列。
▲Raz 和蘭登系列
年齡上, 2-4歲 的孩子,還處于認知初步發(fā)展階段,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能力有限,用認知類的就更好,比如Raz的AA級、單詞書、歌謠本等。
到了 5歲 ,尤其是 上小學以后 ,對有故事情節(jié)的更感興趣,就可以用牛津閱讀樹1-4。
等到 小學中高段 ,對情節(jié)的要求就高了,牛津閱讀樹5+、還沒有脫離屎尿屁趣味的幽默型書籍Fly Guy(蒼蠅小子)以及偵探橋梁書Nate the Great(大偵探內(nèi)特)這樣的就可以用起來。
3、用好輔助材料
除了選對書,有合適的輔助材料也要用起來。
低齡段需要朗讀的孩子,點讀筆是必選項。
等到能夠閱讀故事型的書籍時,就可以多樣化了。
牛津閱讀樹可以用喜馬拉雅上童老師的牛津閱讀樹課程 (對,就是到處打廣告那個)。
讀書之前看看講解視頻,讀完以后聽再音頻 (書配套的音頻,美音版比英音版有意思) 。我有學生就特別喜歡這個系列,把視頻看了又看,音頻聽了又聽。
其他的,比如神奇校車系列,也可以找到配套的英文視頻,可以結(jié)合用起來。
如 果找不到視頻資源,能找到音頻資源,就一定用上音頻。聽完音頻再看書,還是看完書再聽音頻,依情況而定。 初期先看再聽,等水平比較高了,可以先聽再看。
4、學會“勾搭”
所謂閱讀興趣培養(yǎng),就是要 讓孩子體會到閱讀本身的樂趣 。
讓孩子看英文書的時候,爸媽們?nèi)菀紫萑胍粋€誤區(qū),覺得孩子一定要把一套書吃透,要孩子理解每個單詞的意思。
但實際上,這極大地抹殺了孩子的閱讀樂趣。
事實上 ,只要是沒有影響整體意思理解的詞,都不需要花太多精力關(guān)注,尤其 是在進入自讀默讀階段以后。
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去 引導孩子關(guān)注情節(jié)本身 ,即所謂“勾搭”。
我在帶小低階段的學生讀牛津閱讀樹的時候,會刻意引導關(guān)注書中有意思的內(nèi)容, 比如,書中反復出現(xiàn)的眼鏡,可愛又貪吃Kipper,還有前期總是在他們家院子外面出現(xiàn)的禿頭男。 充分挖掘圖片的信息。
當孩子覺得故事本身很有趣的時候,便會有更強烈的意愿去讀。
一旦他們喜歡上這些故事,愿意去讀,就成功了一大半。
喜歡上這些故事以后,他們還會不斷內(nèi)化。
有一天上課時,有個孩子搖著自己搖搖晃晃的牙,跟我說I have a wobbly tooth。這句話就來源于他讀過的牛津樹故事Wobbly Tooth。
再比如,小高階段已經(jīng)開始讀橋梁書和章節(jié)書的孩子,他們讀的書我也會去讀,課前課后就沒事嘮嘮嗑, 探討下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 ,比如Nate the Great里奇怪的Rosamond。
▲我有個學生讀Nate the Great,越讀越著迷,在樓下院子里看到四只黑貓,激動地拿電話手表給媽媽發(fā)了十幾張照片和視頻,說是現(xiàn)實版的Rosamond的貓。
如果家長英語水平不錯,孩子看的書,家長也可以看看,看完跟孩子探討一下情 節(jié)。
如果家長的英語水平無法讀懂孩子讀的書,也可以去找找中譯本,或者大致了解下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沒事就問問孩子,這個故事里誰是什么樣的人啊,或者哪個情節(jié)發(fā)生了什么等等。既能拉近親子關(guān)系,又能變相鼓勵孩子去讀書。
5、 學會管理時間
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精力十分有限,學校的任務都讓人疲于應付。
這種情況下,就是一個原則: 見縫插針 。
幼兒園和小學低段 的孩子,每天晚上讀幾本分級讀物,洗澡、吃飯或睡前聽歌謠、動畫片或者分級讀物的音頻;
進入自讀階段 的孩子,根據(jù)情況,每天睡前讀一點,早晨起來聽前一晚讀的內(nèi)容。出行路上揣上幾本書,代替電子產(chǎn)品。 (父母自己也帶本書讀是最好的。)
如果總是做兩天又忘了,堅持不下去??梢?/span> 嘗試找一個正在做這個事的群體,大家一起做,更能堅持下去 。比如和同學組群相約打卡,使用Reading A-Z,伴魚繪本等軟件。
有的家長朋友說自己叫娃看,娃也不愿意看。這種情況下,就要學會用巧勁,比如打著老師的名義,或是用上一些小獎勵。至于這么去把握,就看每個娃本身的性格了。
寫在最后的話: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外語學習過程中 不緊急,但又是最重要 的部分。
當孩子閱讀大量的書籍之后,應試的聽說讀寫,自然不是問題。
并且,跟大量報班比,還省錢。
對于懶人英語小白家長,只需要 放下對背單詞背課文的執(zhí)念 ,克服對英語的恐懼, 選好書 , 在適當?shù)臅r機提供給孩子 ,再 稍加引導 ,足矣。
歡迎您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 Penny說教育
這里有我對教育和讀書的思考,還有我寫給孩子的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