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啟蒙規(guī)劃之后,我常常被“別人家的孩子”刺激,有了很多焦慮,也有盲目的“拿來主義”,期間也有家人的不理解,所以我整理自己的思路后寫了一封家書,和家人做了一些溝通,在家人的幫助下,我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啟蒙規(guī)劃。
最明顯的是心態(tài)的變化,確立了孩子啟蒙的原則!以下是我當時信的內容,紀念一下。
………………………………分割線……………………
關于菓菓的早教啟蒙,這是我們家每個人都很關注的,大家都很愛菓菓,這是毋庸置疑的!我作為媽媽,也希望把孩子教好,給他打一個好的基礎!
但是,我不是育兒專家,我也是第一次當媽,有很多時候我也很迷茫,很沮喪……所以今天和家里的每個人說說心里話,希望大家能給我一些建議吧
一、為什么要英語啟蒙?
一般語言學家會把外語學習過程的能力階段分為四到五個。簡單點,我們分四個。
1.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
2.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增長期(Getting Serious)
4.高級期(Scaling Everest)
每個階段情況不同,每個人的英語現(xiàn)有能力情況也很不同,應用的方法也不同。
早期(Early Stage)如果單純從零基礎開始,早期(Early Stage)應該是兩個月,具體實施方法建議如下:
大量使用視覺輔助工具,直接建立“畫面”與“聲音”在大腦中的“聯(lián)系”。最典型的手段有兩個,一個是“看圖識音”(不是看圖識字,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看圖片的同時聽與圖片相關的英語聲音;
另一個“全身肢體反應”(TPR)。
注意: 1.避免使用中文翻譯,充分建立條件反射; 2.不要試圖說英語,只練聽力;(還在沉默期內); 3.不要看任何拼寫,把拼寫的學習完全放棄; 4.不要怕聽錯,要放松和有信心。
下面看下“看圖識音”和“TPR”的具體操作技術。
1. “看圖識音”采用“見到什么說什么,見到什么指什么”的方法,也盡量用整句,告知所知的內容。
2.TPR“全身反應法”是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他分析研究母語實現(xiàn)的過程,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左右腦的共同協(xié)調訓練建立語言思維,達到掌握外語的目的。
具體實現(xiàn)方式是:通過語言學習者聽到一個外語指令,用身體動作對它做出對相應的反應,從而使聽者逐漸自然建立語言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聽到“Stand Up”就從坐位上站起來,聽到“Touch your nose”就去摸自己的鼻子。
應用更多的手勢和簡單實物教具,TPR完全可以展示動詞的不同時態(tài)以及復雜的句子形式。
T.P.R是典型的符合二語習得基本理念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體系。它的特點符合SLA的關于語言形成的各項假說和建議:
1.主張學習者通過“可理解輸入”先建立聽力能力,不強迫學生開口說;
2.降低學生緊張情緒;
3.左右腦協(xié)調使用,共同實現(xiàn)語言能力(左腦負責接受指令,右腦負責做動作);
4.模仿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5.不教語法知識,也不急于學讀寫;TPR一般需要由有經驗的教師輔導學生完成,特別是零基礎者。
通過TPR的經歷,可以很好地幫助建立英文思維。所以不要認為:我懂Stand up的意思,不用做了。知道你懂了,但可能它只是一個記憶中的知識或中文的解釋,它還不是你思維的一部分。
直到重復過幾遍,最后能迅速對指令不假思索地作出反應后,才逐漸實現(xiàn)融入自己的思維。大家可以想象這對咱們今后聽復雜句子的“反應速度”會有多么重大影響。大家要注意“Response”的意思是作出反應,所以是聽指令反應。
最理想的狀況做游戲,聽“指令”,照做,要快,慢的和做錯的“出局”或“受罰”。但是(大家已經開始習慣了這種思路了),任何單一的方法都有適用范圍,不能又成了“感冒藥”。
TPR的最大局限是很難表達抽象的事物和太過復雜的句式,甚至復雜的時態(tài)。
我自己水平有限,所以我用的“TPR”方法多一些,借助原音音頻,給菓菓聽力輸入,幼齡孩子有“正音”能力,不要怕自己口音會“帶歪”孩子,想我們小時候多是方言環(huán)境,長大后普通話,也沒有多大影響吧!
多給他聽原音音頻,動畫,線下線上課程,都可以給他創(chuàng)造“正音”環(huán)境。各個階段的孩子認知水平不一樣,就語言方面來講0-2歲是聽力輸入黃金期,1歲多以后是語言爆發(fā)期。
足夠的輸入才能促進輸出,以此類比,學英語也是一樣,今天教了一個單詞,我不指望他今天就能說出來,我希望是他耳朵里聽進去,腦子里有這個音的記憶,總有一天,他會自己發(fā)出這個音。
在這一階段,需要家長的更多參與,在家長的深度陪伴中進行英語啟蒙。什么是深度陪伴,不是我在那玩手機,孩子去看電視玩玩具。
我放著兒歌帶他做游戲,歌里說walking,我就帶他走,歌里唱“running”,我就帶他跑,他開心,也能不知不覺學會walking,running,下次我說這兩個詞他就能反應是走路和跑。
像昨天,帶他去小區(qū),我說“蚊子太多,我們跑一下吧”,菓菓嘴里說“run”然后就跑起來。我覺得這就是小孩子學習英語的天然優(yōu)勢,他敢開口,思維方式和大人也不一樣。
二、為什么上早教課?
市面上早教課那么火爆,宣傳也鋪天蓋地,早教課的好處和科學依據(jù),隨處可見,這也是給菓菓報早教課的起因,但不是主因!
主要原因還是我覺得自己沒有專業(yè)知識,菓菓快兩歲的時候語言大爆發(fā),學習能力也凸顯出來,每天都能看到他有新的進步,我想“這么好的學習天賦,我卻不知道該怎樣高效的教養(yǎng)孩子”,這不是把孩子耽誤了嗎?
我很焦慮,所以我那時候,一意孤行,急著報了早教課! 早教也好,網課也好,都是源于我的焦慮,這我必須承認!我怕自己不專業(yè)會耽誤孩子。這些課能不能物有所值,錢是不是打水漂,我也不敢下定論!
但是也正是因為報了這個課,我開始看人家老師的教學方法,我開始找資料,跟人家有經驗的老師,家長取經,我開始學習列計劃,自己實施,一邊用學來的方法和孩子互動,一邊看孩子的反應,找到需要改進的辦法。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人家的經驗不能完全照搬,還是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想給孩子一瓢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三、焦慮是阻力也是動力,誰不是在焦慮中前進呢!
焦慮并不完全是壞事。最起碼,焦慮狀態(tài)下的我,會不斷的思考如何“擺脫焦慮” !
我的一些具體做法:
1.看育兒書
2.育兒APP,公眾號,媽媽群
3.啟蒙資源收集
4.每日打卡記錄
這些所有的途徑,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量的儲備和更新,還有對比自家情況,實踐操作后的反思和進步! 其實,我是個實打實的理論派,我總覺的孩子童年不可逆,每一天都要抓緊!
所以我的育兒理念,育兒方法,都要有科學依據(jù),沒有“經驗主義”,因為我也沒有經驗可遵循!
網盤里幾百個G的內容,我也不可能全部都看過,用過,我只能是先篩選我覺得菓菓能用的上的,能試的先試試,看孩子反應,如果效果不佳,我在看書,找資料,看論壇別人的育兒分享,或者媽媽群里問問別人是怎么做的。
給菓菓英語課,每節(jié)課我都提前自己看一遍,平時放的英語兒歌,詩詞音頻,動畫片,我都自己先聽先看,有時候腦子里設計對應的動作,對內容熟悉后再放給菓菓聽。
四,日常反思
我覺得自從有了啟蒙的念頭之后,我就一直處于焦慮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好的一面就是,促進我每天學習新的知識,不斷修正自己的啟蒙規(guī)劃。
但不好的方面也很多,菓菓不愿意學習的時候,我很焦躁(雖然總是提醒自己不要著急,但很多時候還是會表現(xiàn)出來,讓孩子感覺到)!孩子爸不理解我的時候,我會很失望!(盤點了一下我們今年吵的架,幾乎都是因為我一意孤行的“花錢行為”)
如何做不焦慮的媽媽,我也在學習中。給菓菓的啟蒙原則就是:不強迫,不填鴨,快樂啟蒙,親子關系第一位,學習內容第二位!
有個理論叫“試錯理論”,指的是孩子的學習方法和大人不同,大人是直接學習,但孩子是通過“試錯”來學習的!
比如嬰兒期教他說“媽媽”,于小嬰兒來說媽媽只是音節(jié),但是他發(fā)現(xiàn)他說“媽媽”時,周圍人會表現(xiàn)出開心,并鼓勵他時,他就知道這個人叫“媽媽”是對的!
我想孩子的教育也是需要“試錯”的,早教,網課,買書,買點讀筆,播放器,早教機器人……這一切都是“試錯”的成本,甚至我們花費的時間都是成本!這些成本并不一定能有“回報”!那是不是我們就不做這樣的“投資”了呢?!
每次有人問“你學這個有什么用?”“你要把你兒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就算我我心里再堅定的認為“早起啟蒙很有必要,學習習慣培養(yǎng)很重要”,漸漸地我也會遲疑,會懈??!
然后,“放縱孩子,由他自己玩”的念頭一出,我就開始自責,“我是媽媽,放任他漫無目的的成長才是我失責!孩子以后會不會怪我?”
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菓菓會怎樣!我只是覺得量力而行,盡我所能吧。方法有很多,不知道哪個適合菓菓?書那么多,不知道菓菓愛看哪些?我能盡力試試的就試試,畢竟,見多才能識廣!
現(xiàn)在的“投資”即便以后只有0.1的回報,那對我來說,對菓菓來說就是百分之百! 背古詩也好,學數(shù)數(shù)也好,學英語也好,閱讀書籍也好,都是刺激大腦發(fā)育的很好途徑!
為的都是菓菓以后不但能有個好的未來,而且更輕松的應對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他躲不過去,我們只能讓他多點技能,以后學有余力! 在孩子上學前,如果一定要讓他學些東西,我寧愿他學語言(英語)和戶外活動。
如果他上學后,課外時間,我寧愿他學音樂或體育,而不是補習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