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學齡前小娃做這些,長大以后才會

2022
2024-6-30 15:50 原創(chuàng) · 圖片8

 【自然美育】【自然研學】和【森林教育】全都要??!0成本自己在家就能做到”
 

在短指媽心目中,暖暖的基礎教育應該是感知力+表現(xiàn)力

  • 感知力:采集、吸納信息的能力(孩子比我們更容易發(fā)現(xiàn)所有視覺上的差異,聲音上的差異)。
  • 表現(xiàn)力:吸納信息后加上他自身的東西能夠再表達出來。    

       一個人所有的心得和見識(感知),都會完整真實地降臨在他的作品(表現(xiàn))里。那么如果能夠作為孩子基礎教育引導者呢?

  • 音樂家用音符來表達感情,
  • 畫家用筆觸來表達感情,
  • 詩人用詩句來表達感情,

(并不局限于這三種)

 短指媽把【自然美育】【自然研學】【森林教育】融合在一起

給暖暖定制一套基礎教育路線。

感知力

      這三個詞哪個提出來都是最近熱門話題,那么他們真正是什么呢?
 

  • 【自然美育】可以說一切親子活動+使用自然物品+美,就算自然美育。
  • 【自然研學】為期幾天的短期課程,通常包括戶外探索、自然觀察、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在與自然的互動中學習和成長。
  • 【森林教育】在森林環(huán)境中進行的一種長期課程,沒有任何人工設施,老師只負責基本的看護,允許使用火,基本算自學森林知識和生存知識。
“自然美育”、“自然研學”和“森林教育”三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那這三種形式的教育方式,對短指媽的【“在家?guī)蕖眴⒚?親子活動有什么影響呢。

          英語啟蒙的家庭都清楚,“聽”對語言輸出的重要性。短指媽在給暖暖音樂啟蒙時也遇到同樣的“聽”問題。

           音樂光聽還是不夠的,是要主動聽,聽完后調動其他的感官一同參與到“聽音樂”。可以隨著節(jié)奏哼唱、拍手、跳舞,因為只有當身體其他感官參與到這個過程中時,我們的大腦才會“認真”接收信息,去嘗試理解音樂傳遞的感受-即音感。

音樂啟蒙 參考這一篇

英語啟蒙 參考這一篇
 

      16個月的暖暖就開始對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短指媽又研究了下畫畫啟蒙,沒想到剎剎剎剎剎剎剎剎剎不住了。鳥居昭美《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也強調引導孩子觀察,豐富生活體驗,孩子筆下才有源源不斷的素材。

16月齡的暖暖開始對線條產(chǎn)生濃厚興趣


培養(yǎng)孩子從畫畫開始13376人有 · 評價308 · 書評69(日) 鳥居昭美 著;于群 譯漓江出版社 / 2010-11

      從高考獨木橋走過的家長,都知道寫作里強調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和心理。

大語文啟蒙 參考這篇

      于是我把感知力提高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但好像怎么都找不到同路的伙伴,一直苦于不知道如何著手,直到遇到“自然美育”、“自然研學”和“森林教育”。突然打開思路,短指媽總結出一套自己在家?guī)?/strong>就能做感知力“表現(xiàn)力”啟蒙。

“自然研學”借鑒【流程】

      “自然研學”具有自然、跨學科、參與性實踐性的特點,短指媽偷著笑,這不是想要的都有了嗎。生活本來就沒有學科,是為了知識傳授和科學研究才劃分的不是嗎

  • 自然---戶外不要錢; 
  • 跨學科---知識學習少不了; 
  • 參與性和實踐性---全方位立體啟蒙,各感官都要加入

      我借鑒了自然研學的課程設計思路,把暖暖的親子活動定下一個大概的框架。
 

  • 行前準備:導學,以短指媽講授與暖暖自主閱讀為主。確立課題方向,模擬真實場景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探究型思維以及跨學科知識運用。
  • 研學途中:行學,途中的探究與現(xiàn)場傳授兩部分。通過模擬、仿真、訪問等,有效達到“做中學、學中做”。
  • 研學后期:展學, 事后反思研學過程、成果展示。

      下面根據(jù)專業(yè)人士的一次三清山“自然研學” ,給暖暖定制的親子活動“流程”。

      方向訂好了,那作為和短指媽一樣的班媽們,投入的精力有限,短指媽也找到了一種方式,投入小產(chǎn)出大-主題柜

      只需要平時有靈感的時候記錄下主題,周末用2個小時把每日游戲形式想好,準備好材料,統(tǒng)一放在主題柜中展示。

      每天選擇1-3中游戲,時長可以是10-30分鐘,游戲可以在本周內(nèi)重復玩,或者玩著玩著加入新游戲。

  • (導學)前幾天主題柜選擇室內(nèi)形式的,如看繪本,或以游戲方式了解主題內(nèi)容,做足知識儲備
  • (行學)鋪墊好后,選擇主題柜中外出觀察、采樣等活動; 
  • (展學)外出后的幾天可以選擇主題柜中情景故事類的,寶貝自編自導小故事,做小老師給爸爸講課,畫出觀察內(nèi)容

      是不是所有的實操有腦中有理論、腳下有路線了??偷笑中,下面以青蛙為主題,展示一周的親子活動是什么樣的。

青蛙主題柜- 借用于lida媽媽


1周7天 1個主題周期,每天2個左右不同形式的游戲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陪伴,方法模式只是個框架。不需要去特別仿照他人,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習慣,堅持用心陪玩,肯定都是有收獲的。

      在“導學”“行學”中帶著主題相關問題,感知力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在“展學”中又充分鍛煉了表現(xiàn)力。完美!

      介紹一本幫孩子在游戲中探索大自然的書。

    這本書叫《親近大自然》,是《自己做 做中學》叢書中的一本。作者瑪麗-伊蓮·普拉斯和插圖者 卡羅琳·封丹-里奇耶力圖把蒙臺梭利理念帶到童書創(chuàng)作中,這套書也成為法國蒙臺梭利協(xié)會推薦的幼兒園輔助教材。通過想象、觀察、填色、繪畫、制作等幾十種游戲形式,讓孩子“自己動手,邊做邊學”。

蒙臺梭利"自己做 做中學": 親近大自然90人有 · 評價18 · 書評3[法]瑪麗-伊蓮·普拉斯 著;[法]卡羅琳·封丹-里奇耶 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 2015-11

小TIPS

      自然研學是研學旅游、自然教育交叉領域中的新興事物,目前還不成熟,不要靠著這個能給孩子提升多少,就當旅游了

目前存在的問題
 

  • 消費者缺乏科學認知
  • 服務機構魚龍混雜
  • 課程產(chǎn)品同質化嚴重
  • 缺乏統(tǒng)一定價標準
  • 活動安全保障不足

開展自然教育的機構主要有3大類主體

  • 國家公園、保護區(qū)等官方機構
  • 環(huán)保類的公益組織;
  • 面向城市親子家庭的商業(yè)機構。

(一般企業(yè)或者國家官方機構都有免費的參觀學習活動)

自然與森林教育指導師的認證?

      學這個證其實沒有特別統(tǒng)一的機構,說白了就是沒有正規(guī)機構,探索階段(就是大學里的相關學院打個旗號,順便增加營收),給錢+上課+發(fā)證(一張打印的紙)。

“森林教育”借鑒【理念】

      “森林教育”讓短指媽看到一震的理念,列舉幾條先:

  • 大部分情況下導師和家長不插手孩子做的事情,只是保證孩子們在自己的視線之內(nèi);
  • 不需要創(chuàng)造場景或環(huán)境,活動場所沒有天花板、圍墻、人工設施;
  • "玩具"是在自然中找到的,而不是買來的;
  • 在森林中自然學會自立與生存。包括讓孩子清楚的去接觸火,這類中國家長認為比較危險的事物;
  • 學習森林知識,比如溝渠走向、樹木用根須吸收水分的原理、地面和地下生物的名稱以及蘑菇和野果不能隨便食用……

     維基百科明確地介紹了森林教育,這些在中國家長眼里,基本就可以當作教育中的不作為。這不就是80后的天然教育嗎?

  維基百科明確地介紹了森林教育

      看到森林教育是啥后什么感覺??

是思緒被拉回現(xiàn)實,咣當?shù)粼诘厣系母杏X。

      雖然不能完全復制森林教育,但短指媽是有所借鑒的。

  • 不急于給孩子高科技的玩具和玩樂空間,用刺激感官的具象產(chǎn)品剝奪了孩子的想象力。尤其跟風帶孩子去人工游樂場所,讓孩子過早地在龐雜而商業(yè)化的價值觀里失去了對自我的喚醒。
  • 在家里養(yǎng)不同的植物,或者創(chuàng)造與植物接觸的機會。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原木和石頭玩具。
  • 給孩子準備一雙雨鞋和一身防雨衣褲,陰雨天氣也能去戶外游戲。前提是全家統(tǒng)一戰(zhàn)線。
  • 天氣好的時候盡量去戶外野餐,吃加工很少的食物,帶孩子去農(nóng)莊和田頭,看到食物未被送往市場之前的樣子。在考慮精力的前提下自己種一些。
  • 盡量避免去人多的室內(nèi)場所,多帶孩子去空曠的野外。去看原始的環(huán)境,而非人造。

     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呢。。以短指媽的見識肯定是回答不上來,但短指媽知道,作為寶寶的第一負責人,每個家庭的決定都是當下最好的。按自己的理念堅持就好。

“自然美育”借鑒【美】

      查了很久這個詞竟然沒有明確的定義,短指媽自認為的美育是,發(fā)現(xiàn)美,然后把美表現(xiàn)出來

      而現(xiàn)在市面上能看到的美育重點,都放在了“表現(xiàn)美”上,即如何手工制作出具體作品。某紅書上一搜一把,解決了我手工資源問題。

    但問題是,只教“表現(xiàn)力”的這種所謂的表現(xiàn)技巧,而“感知美”從生活中吸收營養(yǎng),這是沒有人教的,沒有人來告訴你應該如何調動你全部的能量來感受生活,如何專注于某種行為(工作、學習、興趣愛好),不斷產(chǎn)生靈感,同時伴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

各大平臺特別熱門的美育活動-只注重表現(xiàn)形式,發(fā)現(xiàn)美方法幾乎沒有

      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找到了“發(fā)現(xiàn)美”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深度自然游戲81人有 · 評價15 · 書評2[美] 約瑟夫·克奈爾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 2019-07

PS:  短指媽把最喜歡一種游戲放在下面給大家參考。無論你是否雞娃,都希望我們在“美育”這條路上不偏離方向。

深度自然游戲-照相機

  • “照相機”游戲需要兩人一組,一個人當攝影師,一個人當照相機。
  • 攝影師需引導“照相機”尋找并抓取美麗風景?!罢障鄼C”的眼睛必須閉上,攝影師不能說話。
  • 當攝影師看到迷人的景致時,便將“照相機”指向該處,讓“照相機,對準攝影師希望拍攝的景致。
  • 然后,攝影師輕拍“照相機”的肩膀兩下,示意他打開鏡頭(張開眼睛);3秒鐘后,再拍肩膀-下,示意“照相機”再閉上眼睛。

      看完游戲規(guī)則是不是覺得超級簡單,但你做過后,“照相機”驚訝于視覺的力量,這種震撼絕對可以直達內(nèi)心深處。在閉眼睛的時候,也能感受到其他感官的敏銳。

最后的話
 

      能看到這里的家人們都是應該和短指媽一樣,尋找著適合孩子的最佳教育方式?;乜次覀冊诤⒆由砩献隽耸裁?,都是為了達到某一目標而按部就班進行著,學前有學前的啟蒙,上學有上學的安排,仿佛一個人一出生就被規(guī)劃好了似的。

      我們總是太關注教育目標如何通過按部就班的方法實現(xiàn),卻忽略了完全融入自然的快樂學習所能帶來的感官的浸潤。而“感知力”才是啟蒙路上正確的第一步。后面的“表現(xiàn)力”才會噴涌而出。


回應 舉報
贊2
收藏3

推薦閱讀

短指媽
短指媽
2022
本文目錄
01/ 感知力
02/ “自然研學”借鑒【流程】
03/ “森林教育”借鑒【理念】
04/ “自然美育”借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