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階段性總結(jié),但其實就是篇流水日記,把孩子啟蒙這幾個月的情況記錄一下,希望以后保持定時記錄的習慣。
家庭情況:家有倆寶,大寶毛豆5歲1個月,幼兒園大班,小寶2歲8個月,幼兒園托班。
英語啟蒙情況:起步相對較遲,今年暑假才正式開始,至今不過3個多月。
之前大寶在幼兒園每周有一兩節(jié)英語課,會說一些簡單的單詞和句子,如apple/banana/good morning之類的。更小的時候買過幾本廖彩杏的洞洞書、汪培珽I can read I和全套maisy的原版書,作為親子閱讀的材料,但孩子興趣不大,也看過幾天maisy的動畫片,但沒能堅持下來??梢哉f,家里沒有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娃兒一直沉浸在中文故事和動畫片中不能自拔。
后來受到閨蜜的啟發(fā),她家孩就是那種所謂的牛蛙,才三歲單詞量就上千,牛津樹已經(jīng)聽到7級、黑貓4級,日常對話也以英語為主,她的經(jīng)驗一言以蔽之: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可理解性輸入和day by day堅持。也就是說,只是聽聽英語兒歌、上來就磨耳朵、看英文動畫片行不通滴,有興趣的前提是理解,磨耳朵也是在有一定詞匯量的基礎(chǔ)上才有成效,然后就是拼媽了,每天的親子閱讀和磨耳朵貴在堅持。
暑假開始在家正式啟蒙,在閨蜜的推薦下入了點讀筆,以SSS英語兒歌作敲門磚,但不是當背景樂那種,而是配套了書本和視頻,加入動作表演和互動游戲,重點選擇,循序突破。其實娃在幼兒園也學過幾首,但發(fā)音含糊至極,例如這首《Head, Shoulders,Knees and Toes》,在家經(jīng)常聽他哼唱,調(diào)兒很熟悉,但一個單詞都聽不出來他唱的是什么,現(xiàn)在配合視頻,還有廖彩杏《Dry Bones》這本書,一邊做動作一邊糾正他發(fā)音,配合身體部分指認,娃接受得很快,不到兩天就全掌握了,而且尤其喜歡dry bones song的節(jié)奏,像繞口令似的一邊摸著自己的小骨頭一邊大聲唱,明確地收獲到很多關(guān)于身體部分的單詞。
后來又結(jié)合Animals部分的兒歌,和卡爾爺爺?shù)摹禕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學會了很多動物和顏色的單詞。不得不提,Brown Bear真是一本神奇的書,瑯瑯上口,充滿韻味,連我家2歲的二寶都聽得入迷,很快上口會唱了。
至此算是開了個好頭,孩子的興趣很高,每天都要用點讀筆點N遍。如此一個多星期后,除了那幾本洞洞書,家里的英語繪本讓毛豆提不起興趣:一則繪本難度跳躍大,二是之前讀過,情節(jié)失去吸引力。為此在許多大牛的經(jīng)驗貼徜徉了許久,經(jīng)驗說明,啟蒙之初一定要慢慢打基礎(chǔ),而分級無疑是很好的選擇。關(guān)于分級也做了很多功課,最好是兩種以上材料交叉使用,在海尼曼、RAZ、蘭登、牛津閱讀樹等經(jīng)典中挑來選去,最終選擇了RAZ-A和培生少兒英語階梯閱讀1兩套分級讀物,前者是恰逢打折(呃,2選1的情況下海尼曼就這樣被錯過了……),入手后發(fā)現(xiàn)實在不夠有吸引力,后來正好看到培生那套書的推薦,比培生最經(jīng)典的那幾套都貴很多,但優(yōu)點是:1直接點讀;2趣味性強;3課后拓展豐富,尤其是每本后面的家長導讀和思維導圖非常有啟發(fā)性。事實證明,后者貴有貴的道理,重復的句型,每頁到最后都有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和笑點,孩子顯然更喜歡這種,因為大寶喜歡蜘蛛,第一本拿出的就是《Spider》,里面的句型一直就是:The spider made a web in the XX. ——No, no, no! Spider!讀兩遍孩子就能大聲朗讀了,于是錄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英語朗讀視頻,一個單詞未錯,連語調(diào)都模仿得惟妙惟肖,也是很驕傲了。后來發(fā)現(xiàn)小孩子的記憶真是令人吃驚,之前經(jīng)常聽的那幾本洞洞書和兒歌,我以為他還在熟悉階段,一問之下他竟都能完整地讀/唱下來。于是媽媽開始了每日一錄的偉大計劃。當然,這個“天真”的計劃只持續(xù)了一周就泡湯了,大概是有種交作業(yè)的壓力,孩子從積極變得推拖,后來干脆拒絕,明明日常可以讀/唱的內(nèi)容,一面對手機就說不會,這是興沖沖的啟蒙路上的第一個小挫折,其實也是當媽的被開頭的勝利弄得有點飄,剛會爬就想到跑了,現(xiàn)在想想真是可笑啊。
接下來的一周還是SSS+廖彩杏+培生,毛豆從頭到尾不出錯唱下來的英語兒歌有10幾個了,朗讀了5本培生,但RAZ碰都不碰,而且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張口了。媽媽只好一邊維持重復狀態(tài),讓他在熟悉的繪本和兒歌里找自信,一邊尋找新的對策,后來選定了兩個新工具:一個是英語閃卡,補充單詞量;一個是某魚APP,里面的每日打卡和語音打分,督促小朋友張口敢說。與此同時,媽媽也在尋覓合適的動畫片,在啟蒙之前毛豆看過《Maisy》,但純屬看畫面,后來情節(jié)熟悉加之人長大了,對這種低幼動畫就有點排斥了。唯一還能讓他有看的欲望的英文動畫片只有《Meg and Mog》,這部動畫老實說也是媽媽的心頭愛,非常英式幽默,但是作為啟蒙工具卻不甚好,有些句子又快又含糊沒有字幕連大人也聽不清。論壇上很多人推薦的粉豬,我家娃連中文版都沒興趣,更別提看英文的了。作為一個喜歡刺激和古怪玩意的男寶,他最愛的一是無腦打斗,一是怪獸元素,前者是要謹慎控制的,后者倒是可以辟出一條蹊徑。經(jīng)過千挑萬選+試看,最后選定了《Big Muzzy》,里面的主人公是一個可愛的藍色長毛怪,風格延續(xù)了英國動畫一貫的詼諧,最重要的是,這本身就是BBC制作的一部用于啟蒙的動畫教材啊,每集都有專門的單詞、句子教學,當然是以非常有趣和潛在的形式進行的。事實證明,我果然是一個英明的媽咪?。ㄓ钟悬c飄了~),Muzzy一出,小朋友立馬看得如癡如醉,媽媽沒費什么功夫就征得他的同意,將晚上的TV時間用于看Muzzy,之前他每晚都雷打不動看《變形金剛》、奧特曼之類,看完就和弟弟廝殺在一起然后還興奮地睡不著覺,這下真是一舉兩得,既學了英語還能促進睡眠哈哈。再之后,一連三周這個家伙就翻來覆去地看前4集,進度忒慢了,但慢其實是件好事,輕易就做到重復+可理解輸入,聽他平日里自己嘀嘀咕咕,大部分臺詞都能脫口而出了,不過媽媽輕松之余又有點納悶,怎么他就這么沒好奇心呢,作為一個陪看的人好想知道下面的情節(jié)啊?。。。。?nbsp;
回到引入的那兩個工具,先說英語閃卡,這絕對是個好東東,有了它,之前繪本、兒歌里零散的單詞一下子就有了具象,而且可以按類別系統(tǒng)地串連,譬如再讀完Brown Bear,就可以拿出顏色類和動物類的卡片讓他指認,當然單純地指認太單調(diào)無聊了,媽媽還隨口編幾句隨口溜,一邊搓卡片一邊念:天蒼蒼野茫茫,來了一群大灰狼,誰能陪我去打狼(我自己說的時候覺得好矬啊,可是娃都樂得笑仰過去了),然后由毛豆一手打落一只狼(卡片),然后告訴我狼的名字。第一天玩的時候打狼打到半夜小孩都不愿停,小手打煩了又換成蒼蠅拍還配合狼叫,總之后來幾天功夫就認了200多個單詞,這個時候再去讀繪本或唱兒歌或看動畫片,他能get到的信息就更明確了。
然后就是某魚APP,當初最吸引我的就是它錄音+打分的模式,而且界面花哨,每一節(jié)小課都很短,有分級、有講解、錄音能打分還能掙貝殼換小魚,即使有人詬病有點發(fā)音不準之類(以目前的環(huán)境、以我自己的半調(diào)子英語水平,也沒敢指望過娃發(fā)音能有多純正……),但瑕不掩瑜,架不住孩子喜歡啊,喜歡就容易堅持下來。從下app到現(xiàn)在已有80多天了,娃學完了26個字母和幾百個單詞,錄了100多個作品,中間也曾因為生詞太多、句子太長而氣餒過,但在媽媽的鼓勵(連哄帶騙外加小小強迫)下慢慢渡過了畏難期,現(xiàn)在不管內(nèi)容是什么都敢張口去讀了,分數(shù)基本都保持在95分以上。除了這個,閨蜜推薦的千*也作為補充在用,每當毛豆對伴魚里的新課生詞有畏難心理時,便轉(zhuǎn)戰(zhàn)這個錄一些比較熟悉的繪本和分級,最關(guān)鍵的是它里面還有《Big Muzzy》??!此外,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一句一句分錄完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視頻,非常有成就感。目前錄的比較好的就是《Dear Zoo》、Raz的幾本和《Big Muzzy》第一、二集。
隨著毛豆在伴魚上打卡完26個字母的課程,媽媽一時沒忍住入了一套《Oxford Phonics World》,關(guān)于phonics研究了很久,到底什么時候引入,怎么系統(tǒng)進行,說實話到現(xiàn)在心里還是沒譜。當時的想法就是鞏固一下對字母的認知,孩子意外地還挺接受,而且尤其喜歡練習冊部分,十幾天學完第一本,從Aa-Zz大小寫和發(fā)音都掌握得很好,有時讀到書里沒有的單詞時也會下意識地思考首字母是什么,大部分時候都說對了,媽媽對這個成果已經(jīng)很滿意了??紤]到他開學后時間精力有限,加之聽力和單詞的基礎(chǔ)還不是特別牢靠,phonics就沒有再往下推進。準備到寒假再集中突擊。
因為毛豆喜歡重復地看《Big Muzzy》,怕看久了對眼睛不好,加之媽媽白天不在家,一直遺憾無法利用白天的時間進行英語學習,磨耳朵力度不足,所以又加入了一個學英語利器——牛聽聽熏教機,單純是看中了它的遠程控制和熏陶功能,媽媽不在家也能保證孩子聽英語的時間,這真是太具有誘惑力了。其實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即使啟用童鎖也難不倒他自己關(guān)機,而且即使放著也不能保證他在認真聽啊,但聊勝于無,至少他每天聽Big Muzzy不下3遍是真的,家里的爺爺奶奶都抗議耳朵要起繭子了,說是他們跟著每天聽天書的感覺太可怕了哈哈。
在《Big Muzzy》之外,媽媽又選定了一個教學類動畫《Kid's ABC》,10分鐘的內(nèi)容有兒歌、有對話、有單詞,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有趣,連二寶都來了興趣,第一集Boom那段每次讓他笑得嘎嘎的,兩個小朋友放棄了奧特曼,一起快樂看動畫學英語,太讓人歡喜了。
娃的學習一旦有點進展,媽媽就忍不住想要繼續(xù)花銀子哈哈(這其實是當媽的一種買書癖吧,一定要冷靜?。。?! ),分級那塊又陸續(xù)入了培生燈塔系列、蘭登1、牛津樹1-2級。為啥要買這么多分級讀物?當然是因為娃在這塊一直興趣缺缺?。】纯此罴俳Y(jié)束時的閱讀量:培生少兒階梯10本、培生燈塔4本、RAZ-A10本,大概也就是別家娃幾天的量吧......當然這期間一定程度被phonics奪走了重點,更多的是因為娃對這種每頁只有一句、缺少情節(jié)的小冊子徹底無感,所以當媽的只能再尋覓適合他的材料。聽說蘭登的韻律性很強,入!聽說牛津樹的故事性強,入!然后夜深人靜再反思一下己身:分級閱讀進展得不好,很大程度也是媽媽偷懶(其實是沒時間),外加方法不對,硬生生將其當成了學習任務,讓孩子漸漸失去興趣。一同失去興趣的還有SSS兒歌,大寶已經(jīng)很久不去點了,即使放也是淪為背景音樂,畢竟沒了動作表演和教唱環(huán)節(jié),可理解性輸入大打折扣。直到有一次伴魚上打卡打到“Hickory Dickory Dock”(只是第一段),娃之前從未聽過這首歌,直接跟讀/唱大呼太難,磨了很久才低分通過。事后媽媽一查才發(fā)現(xiàn)是SSS兒歌里的一首,完整版很是好聽的,媽媽當著娃的面連聽了幾遍,又故意夸張地講給他聽,引起他的興趣,最后提出表演的時候娃很樂意地接受了。第一遍先給他簡單的角色,讓他當鐘,我來當各種淘氣的動物一次次地騷擾他,鐘只需要在唱到“struck one/two"的時候dangdang叫兩下就行,最高潮的環(huán)節(jié)自然是最后elephant爬到鐘上,鐘被壓倒了叫著oh no!這時候,被撲倒的鐘躺在那都快笑癱了。。。然后媽媽當鐘,由他來表演小動物,中間會小小地提示幾個關(guān)鍵詞,三遍之后所有歌詞幾乎全掌握了。后來二寶也加入進來,當然是當個沒臺詞的道具——鐘擺,媽媽抱著他,響幾下就提著他左右擺幾下,這下elephant更來勁了,每次把媽媽和弟弟壓倒時開心的呀!后來的幾天幾乎見到我就要表演這首歌,當然歌也因此越唱越完美。這次的成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收起了急躁心和一本正經(jīng)完成任務的氛圍,改以輕松快樂的心態(tài)和玩游戲的方式來引起他的興趣。以培生里的《Sleepy Tiger》來說,常規(guī)讀完后媽媽提議表演一遍,先讓娃當tiger,我當bird往他頭上丟feather\leaf\seed,他都閉上眼睛繼續(xù)sleep,最后換成monkey丟banana,然后他一下子跳起來roar,把bird和monkey嚇得轉(zhuǎn)身逃跑。第一遍的時候臺詞基本我說,他只需要睡覺和吼叫兩種狀態(tài),第二遍他主動提議讓我當tiger,這時候臺詞的重任就落到他身上,他答應了但又有點猶豫怕說不好,我答應會提示他,剛開始feather、seed不記得,是媽媽提示的,后來又演了第三遍第四遍,到最后所有的句子就都說得很流利了。就這樣,這本書就算過了。 自此,媽媽也確立了自家英語啟蒙的基本原則:一定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強制性閱讀是為大忌。
最后說說新入的兩套分級:蘭登和牛津樹,絕對是分級中的戰(zhàn)斗機啊,真是后悔入得太晚,培生跟它們一比就遜色了些。蘭登里的《Cat Traps》現(xiàn)在是娃的最愛,每天聽他哼唱,可惜蘭登里太多phonics的成分,有些純屬單詞堆砌而且詞還很生僻,只有幾本故事性強些。相較而言我們都更喜歡牛津樹,喜歡它能用很簡單的詞和短短幾句講出一個有趣故事,細節(jié)做得也好,大寶尤其喜歡趴墻頭peek的那個禿頭,還有地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壞了腿的眼鏡,每次都在書里找這些彩蛋。目前分級里面也就屬牛津樹推進的快些,2級快讀完了,再配合牛聽聽的音頻練聽力,怕引起他反感沒有刻意讓他去朗讀,但聽得多了經(jīng)常會聽到他自己念念有詞,昨晚聽完音頻他很有自信地對我說:媽媽從明天開始咱們錄牛津樹吧!媽媽淡定應下,心里簡直狂喜哈哈!
以上就是這100天的成果啦,然后說說目前的難題:
1、每天的親子閱讀如何讓娃保持興趣?(他其實更偏向于中文閱讀)
2、上學期間如何保證每天一定量的聽力輸入?
3、娃的最愛《Big Muzzy》看完了之后拿什么頂上?(歷時兩個多月娃終于看完了12集big muzzy,但之后試了粉豬和藍色考拉人家都沒興趣。。。)
唉,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