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1
《為何我們的情緒總被他人左右》第三章閱讀筆記
通過第一章及第二章的解讀,實際上不是人和事把我們耍得團團轉。表面上似乎是這些人和事本身控制了我們,但事實上是我們對這些人和事的思考和反應決定了我們的心情好壞,決定了我們對具體情況做出的反應。我們自己成了始作俑者!
所幸的是,在B處當某人某事正在或將要牽著我們鼻子走的時我們有第四種類型的思考。即更佳之選,這種類型理解容易,做起來難,不過需要練習、練習、再練習。
聯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比如老公經常應酬深夜晚歸的事,我會有這三種病態(tài)思維方式。
昨晚,老公外出和朋友喝酒又12點還未回家,也不發(fā)信息打電話,而他事先跟我說11點半會結束回家。
可能出現的恐怖化做法:
他怎么還沒回來?是不是喝大了不省人事了?萬一跟上次一樣,回來路上騎車摔倒,萬一路上又跟別人摩擦怎么辦?萬一他回來晚了,我就睡不好了,一睡不好,我第二天就沒辦法早起練瑜伽、看書、做飯。。。。。。
可能出現的應該化做法:
他應該在11點半左右給我電話說明情況,應該11點半到家。
將事情恐怖化和應該化后,可能出現的做法:
他真是太不負責了,難道不知道我在擔心他,關心他,然后在12點左右時候會給他發(fā)信息,如果信息沒回,會打電話大聲斥責:你現在在哪里?你不是在11點半結束回家嗎?怎么現在還回來,也不給我回個信息,你總是經常這樣,從不關心他人,你知道一晚回來的話,我就會很擔心,一擔心就睡不著,第二天就沒辦法早起。
可能出現的合理化做法:
也許他喝不多,他正在忙著和朋友聊天,聊工作的事,所以沒有及時看時間。也許他情緒不好,看到卻不想回,我最好不要干擾。
將事情合理化后,可能會。。。。。。
把手機放在一邊,躺在床上卻不睡,卻琢磨對方到底為何沒回信息,第二天,也不想詢問情況。
可能有的更佳之選:
“我想要他能及時回應我,守信準時回家,但他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吹剿麤]準時回來,我很失望,但也沒那么恐怖。也許是我的問題,也沒有那么恐怖,他是成年人,而且應酬那么多次,知道自己在外的情況,自己該洗洗睡覺去了,第二天再跟他溝通,你昨晚為何那么晚回來也不回信息,我感到很失望,同時也擔心你,我希望你下次能準時回來,可以的話在12點之前到家。如果他答應我的請求,我也用不著生氣,每個人對別人的請求建議不一定都要接納的?!?/p>
我決定在生活中多練習、練習,再練習,多進行系統化的思考,而不是過去那種順其自然地想。
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106人有 · 評價23 · 書評1(美) 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 等 著;張蕾芳 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