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個新聞看得我心驚肉跳,說是湖南一個8歲小男孩把一個3歲孩子從17樓推下,還好發(fā)現(xiàn)搶救及時,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們從來都沒有想把孩子教育的極具攻擊性,但我們得教他們學會自我保護,具備正當防衛(wèi)的意識。因為家長沒辦法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無法為他們抵擋住所有潛在的危險。
自我保護第一條:做好體能訓練,提高身體素質。
孩子身體好,體能充沛,反應快速,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我說的保護自己,可不僅僅是“誰欺負你你就打回去”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遇見實力懸殊的對手,孩子能成功逃脫(尤其是女孩)。
第二條,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意識,盡可能避開危險因素。
我們?nèi)粘3烁嬖V孩子過馬路要看紅綠燈這些基礎安全知識以外,也要讓他們學會選擇“玩伴”。
比如在小區(qū)里,有些孩子平時就是臟話連篇,一言不合就動手。雖說我們不好替別家管孩子,但我們至少能做到讓自己的娃遠離這樣的孩子,少接觸少麻煩。
說起這個,我是有親身經(jīng)歷的。
以前我沒管過丁丁和誰玩,但是某次事件之后,我就開始有意識地干預她的“玩伴選擇”了。
有一天,丁丁同學突然來找我,說丁丁被一群小男孩追著打。
我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三步并作兩步跑去,發(fā)現(xiàn)閨女已經(jīng)嚇得逃到了小區(qū)的假山上,下面有4個小男孩圍著。
我趕緊追過去,正好聽見一個孩子說:“快,我命令你們上去,給我打死她!”
我去!黑s會啊!電影看多了是嗎?!
制止了孩子們的爭斗,又把丁丁從假山上弄下來,問了半天,才搞清楚事情原委。
原來是丁丁帶了零食和玩具,這幾個不認識的男孩子想要,丁丁友善地表示可以二選一,但是那個發(fā)號施令的孩子硬要拿兩個,丁丁不給,雙方就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
上升到這個層面,得家長出面解決了。但是領頭男孩的家長一直聯(lián)系不上,去家里找也沒人,只能讓別的同學家長代為轉達。
從這件事之后,我意識到,娃的社交也有安全邊界,主動遠離那些帶有明顯攻擊傾向的孩子,是自我保護的基礎手段。
第三條,永遠做孩子堅實的后盾。
孩子被爸爸媽媽力挺的感覺,可不僅僅是腰桿硬了,更有種被無條件信任的心理滿足,做事情不自覺地就挺胸抬頭。
尤其是受到欺負的時候,有爸媽做后盾的娃,肯定不會逆來順受。
第四條,情景再現(xiàn),在家練習怎么“還手”。
我們還可以在家和孩子模擬外面的環(huán)境,你用力推她,或者突然搶走她的玩具,引導她遇到這種情況時該如何正面對抗。
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我們要告訴孩子一些邊界規(guī)則,比如什么情況該動手,什么情況該躲開,注意不要把對方推倒到硬物上,不要打別人的頭和肚子,不能戳眼睛等等。
其實說來說去,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yǎng),最重要的就是兩條:
1.鍛煉身體。孩子具備自我保護能力,心里有底氣,不怕霸凌,就算真被欺負了,也有還手之力。而且你的孩子如果比霸凌者還強壯,他想欺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2.在語言和行動上永遠做孩子的堅強后盾。告訴孩子有什么事趕緊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不要害怕,也不要覺得丟人沒面子不敢說。?
孩子總要長大,去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和潛在危險。如果我們能盡早培養(yǎng)起他們強大的心理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今后遇到危險的概率可能就會降低一些,這也是我們身為父母必須盡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