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濟南的冬天》,是選用老舍先生入選小學語文課本的同名散文,由畫家楊鵓繪畫創(chuàng)作,魔法象童書出版的一本繪本。
我不愿意用”小學語文需要學習四季風景描寫“這樣的剛需命題,來介紹這本書,我只愿意把它放進書架,在感到疲倦的夜晚,輕輕翻閱?;蛘呤窃谟X得平平無奇的春天、夏天、秋天里,翻看書本,讓自己抵達這個妙趣橫生的冬季。
畫家楊鵓是濟南人,他在腰封上寫下這句話:“把老舍先生的、我的、孩子的,這三只眼睛看到的景致,逐漸融合成畫面,便成了你所看到的這本書。她寄托了我對生我養(yǎng)我的這座老城的一種愛與眷戀。”
妙趣作者團:
兩個有趣的靈魂,一部靈動的作品
我對于課文改編的繪本,總抱著一種排斥之心,通常這樣的繪本,總是作者名氣大,也不大方便去改文本,圖畫常常成為文本的附庸,沒什么看頭。
但是遇到喜歡的就可以例外,比如老舍先生的,作為老舍的粉絲,不管畫得怎么樣的,我都想看看。老舍的作品做成繪本的,就我知道的,有《北京的春節(jié)》《馬褲先生》,可惜都沒有讓我看出太多圖文互動的內容。
老舍如果活在現(xiàn)在這個年代,肯定妥妥地可以成為網紅——
據(jù)說他曾經領著小學生們到公園里,向花鞠躬,告訴學生們:“花兒、植物都應該受到尊重,要以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對待它們?!?/p>
寫自己的育兒生活,讀起來也是超級帶感——
“小女三歲,專會等我不在屋中,在我的稿子上畫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濟會寫字”!把人要氣沒了脈,她到底還是有理!再不然,我剛想起一句好的,在腦中盤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亞,假若能寫出來的話。”
插圖的作者楊鵓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畫家,我嘗試搜索他的介紹,無意間搜到了一段這樣的文字:
“真是老了嗎?常會獨自坐在畫案旁,替這堆水墨顏料和盤盤碟碟去想:你整日涂涂抹抹勾勾點點把我們弄得烏七八糟,渾身臟亂不堪的樣子。你到底是要弄出些啥玩意嘛?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嗎?可我也干不了別的呀,也就只有涂涂抹抹的時候才覺著,這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唉!你就多包涵吧!”
和老舍先生的育兒手記放在一起讀,有一種煙火生活中的別樣趣味。這樣兩個有趣的靈魂,隔著時空進行共鳴對話,產生了這部自然有靈動的作品。
“治愈系”繪本:
冬天里的景致,日月山水都別有風情
冬天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忽略大自然的季節(jié),只想躲在家里哪也不想過去。
風一吹,脖子都不由自主地往回縮,哪里顧得上去觀察那么多呢!
在老舍先生的眼里,卻看到了濟南的陽光,把濟南的陽光和倫敦的、熱帶的做了對比。
濟南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除了是一座城,還有著人一樣的性格——
“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他還想象濟南旁白的山像是把濟南放進了一個搖籃里,畫家在這個部分的創(chuàng)作也很奇妙,并沒有直接畫出搖籃,甚至沒有照著文本直接畫出包圍的感覺,而是截取了城墻上的一角,在城墻上,可以看到延綿不斷的山,有小鳥悠閑地飛過,三三兩兩的行人在城墻上走著,呈現(xiàn)的是一種寧靜、舒適的氛圍。
“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碑嫾乙矝]有直接畫一個笑臉,而是畫了熱情地打招呼、買冰糖葫蘆、吃烤地瓜這樣的場景。熱氣騰騰的生活里,都會不自覺地笑起來吧!而在一輪明月之下,一位中年男子在低頭沉思,是在回味過往,還是在期盼未來呢?畫家給了讀者自己想象的空間。
“最妙地是下點小雪呀?!弊鳛槟戏饺?,我并不能體會小雪之妙到底妙在什么地方,只是通過繪本,看到伏案工作的男子,站起身推開窗,也是覺得疲勞盡消。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這是妥妥的“治愈系”繪本。
不用力過猛:
人,是最美的風景。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是克制地表達,柔柔的,淡淡的,在這個講究注意力黃金三秒的年代,顯得有點佛系。
但恰恰是這種不用力過猛的創(chuàng)作,讓我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風景。
繪本中呈現(xiàn)出來的生活,是有條不紊,豐富多姿的。
扉頁上中年男子旁白放著行李箱,告訴我們他來到了濟南,他在學校教書,和學生鞠躬問候;他自己一個人登高遠望,看著濟南的山;他伏案工作,在小雪落下的時候推開窗;他牽著孩子的手,帶著看著觀鳥賞樹。
這是平凡普通的百姓生活,又是能把自己從世俗里稍微抽離一些,去觀賞身邊萬物的生活。
孩子們在一起游戲、嬉鬧,大人們勤勞工作,各有所職。
正式因為這些人情溫度,讓繪本里的濟南的冬天,沒有一點蕭殺,反而帶著一點柔情,一點可愛,一點溫暖。
(作者:李麗瓊,潮汕小城文字工作者。喜歡以字為犁,梳理研究、開墾心田。喜歡以童謠為橋,連接孩子的心靈世界。喜歡以繪本為舟,尋覓鮮活生活的養(yǎn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