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本《文學課》是買來給孩子看的,一直閑置,我就先讀了,意外的發(fā)現(xiàn)很好看,雖然不適合我家小孩。
首先,這本書適合中學生讀,如果英語國家作品讀的多的五六年級小學生也可以嘗試,書中提到的書目挺多的,沒有一定的基礎不建議嘗試。
其次,這本書對于外國文學批評來說,確實是深入淺出,讀起來不枯燥,而且很有趣;不過,對于中文的語文學習來說,我就不太清楚了,畢竟我高中畢業(yè)都20年了,不知道現(xiàn)下語文課怎么上,如果思路還和以前一樣的話,對于語文的文學閱讀理解,可能助益就一般了。
我剛開始讀,先記一下讀過的這幾章。
第一章“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探險”,應該說是結構主義敘事學解讀敘事作品的方法,因為是寫給青少年的,所以作者并沒有用任何生澀難懂的術語,就引導讀者去找出敘事作品的情節(jié)要素,化繁為簡,解讀作品。
第二三章,可以說是在敘事要素的基礎之上,對人物和主題進行原型批評,而舉例的原型,也是對青少年來說很熟悉的吸血鬼,這樣就進一步引導讀者發(fā)現(xiàn)作品的共性。
第四章從敘事作品轉向詩歌,重點是詩歌的形式美。
第五章“在哪兒見過他?”順接一二三章中作品的共性,講的是“互文性”的概念,同樣,不用生澀的術語,讀者也會明白不同作品之間有著微妙的聯(lián)系,而文學的魅力恰恰在于互文之上每部作品的獨特之處。
第六章莎翁第七章圣經(jīng),可以說是前面敘事結構、原型和互文的舉例說明,幫助消化理解經(jīng)典作品。
后面還沒有讀,讀完再記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