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于小糯上學要學寫字這事兒一直有點畏懼感,無他,被朋友嚇的。她家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每次見到她都愁容滿面:寫字天天寫不完,說是每個字寫三遍,其實要求和帖子寫得一樣,寫了擦擦了寫,本子擦破了補一塊繼續(xù),經常寫到10點多……我有點兒懵:“要不你幫他寫算了!”她看我一眼:“我字和他的一樣丑……”我失笑,看來盯娃練字是有實際意義的,沒準哪天幫孫子孫女寫作業(yè)用得上。
小糯小時候其實樂高玩得不少,但是手指精細動作一直不太好,我也只能歸結于天生的笨手笨腳,怎么辦?練唄,早點練,少量多次地堅持練,不能和別人比,和自己比總是會有進步的,何況我要求也不高,字寫得清晰大方且輸出穩(wěn)定即可。所以在入學前的春季,趁著疫情關在家,帶著小朋友開始了艱難的練字之旅。
第一階段的目標很明確也很功利:學會一上四會字的一半,減輕入學壓力。
用具準備:田字格練習紙,2B洞洞鉛筆,橡皮,人教版一上語文字表。
首先給娃介紹了一下基本筆畫,每個筆畫都有自己的名字,不要叫錯哦。然后教他坐姿和執(zhí)筆姿勢,剛開始還握得挺像樣,寫不了5分鐘各種奇怪的姿態(tài)就出現(xiàn)了……所以我把每天的練習時間訂到了10分鐘,不停地糾正姿態(tài)5分鐘是我耐心的極限。
然后從“一”開始,帶小糯讀帖:這一筆最接近哪個定位線?為什么要放在這里?從哪里起筆,又到哪里收筆?能看明白筆畫位置安排是一回事,但是自己寫又是另一回事了,手指力量、控制和手眼協(xié)調都會有影響,剛開始真是蚯蚓滿紙爬,請看他第一天寫的“一”字:
就這樣每天重復讀帖、練習、糾正姿勢的循環(huán),前面幾個月真的如同陷入了一個黑洞,完全看不到進展。斜切入筆這種在大人看來如此簡單的事情對于小朋友來說難度不亞于登月,他也很難體會轉折處停和壓的平衡及節(jié)奏感,這個階段,更像是把字“畫”出來。
四個月后,2020年6月小糯“畫”的字。
就這樣堅持到了9月份入學,成功地完成了50個四會字,而且一對比,發(fā)現(xiàn)進步不小,有點兒像寫字的樣子了。請看和隊友的對比,嗯,第二行是隊友寫的,知道我為啥要親歷親為盯娃練字了吧。
入學后進入第二階段,依然保持了每天練字的習慣,因為學校基本沒什么書面作業(yè),時間還是很充裕的。繼續(xù)往后寫一上的字表,完成一輪以后又從頭復習,以熟悉這100個字和筆畫的基本寫法為目標。
這是2021年2月寫的,跟前面2020年6月寫的同一個字比較一下,進步挺明顯的。
第三個階段從2021年6月開始,目標是歸類練習同偏旁部首的字或同關鍵筆畫的字。這部分進展得很慢很慢,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明明同樣是木字旁,他上一行和下一行就能不是一個寫法,也就是所謂的輸出不穩(wěn)定,還是欠練啊。
這是去年11月的豎彎鉤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期他語文老師和書法老師都對小糯的字表示了肯定,參加了一個什么中小學生書法比賽得了一等獎,雖然沒有什么含金量,但是小朋友練習的熱情和信心有了明顯增長,似乎更能聽得進指導了,只是怎么把理論知識用到書寫中,還沒有開竅呢。
另外愁的是他寫字的姿勢,在學校里沒人盯,扭曲得厲害,這個寒假我在家里不錯眼地管著,稍微好點兒了。唉,不練字丑,練了費眼還歪頭,養(yǎng)個娃怎么就那么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