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與書有關(guān),字體排版也疏落易讀,所以,這本《喂故事書長大的孩子》在一年半前就已讀過一遍。這次,又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重新翻了一下,發(fā)現(xiàn),有些觀念已內(nèi)化的好像是自己的似的,有些方法也已成為習慣,而且,整本書看下來,也真是簡單的不得了,主要內(nèi)容,用一篇文章就能表達清楚,作者居然洋洋灑灑寫了一本書,有這個必要么?
先來看一下這本書都說了些什么吧。
1 讀書給孩子聽的好處。作者以自己的兒女為例,方方面面的述說了故事書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從品格,到能力;從專注力,到閱讀習慣;從一起讀故事的親密時光,到關(guān)注插圖的孩子的自我美育培養(yǎng)。總歸,一定要讀故事書給孩子,這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非凡。
2 怎樣讀書給孩子聽。這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之一。進行了較全面的原則總結(jié)并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方法。被我實踐并變成習慣的大概就是這一點:和小朋友一起躺著讀書,尤其是睡前,舒舒服服,輕輕松松,還好現(xiàn)在還沒有多少厚厚的精裝本。只是,我始終沒有做到像作者那樣,每天讀好幾個小時的故事書給孩子聽,經(jīng)常是三五本之后,就說:咱們做點別的吧。或者:今晚我們讀三本書,讀完就睡覺,好么?
3 讀書環(huán)境的營造。要打造到處都是書的生活環(huán)境,每個角落都可以隨手摸出一本書來讀(這一點深入我心,真是家里保持凌亂的好借口);父母自己也多看書,做出榜樣;經(jīng)常去圖書館和書店;還有,給孩子“不必睡覺,可以看書”的權(quán)利,這一點,這次重讀,印象深刻,不過,都是心機媽,將睡前時間提前半小時,睡覺時間并無變化。
4 如何選書。這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包括作者書中和書末提到的詳細的書單。選書的第一個原則就深入我心:孩子喜歡,自己也要喜歡。所以,給小姑娘買的書,很多都是我覬覦很久的,借著小姑娘的名義,滿足自己的小朋友心思。選書的第二個原則,則讓我警醒:不以孩子的喜好為選書依據(jù)。作者特意提到了那些動畫改編書,作者一般是不會買的。這恰好是最近讓我有點困惑的一個問題,我正在糾結(jié)《小豬佩奇》系列的書還要不要買,已經(jīng)買過的兩輯是小姑娘的心頭愛,但我一直對套書的色彩、插圖、對白不是特別滿意,昨晚翻到這一條后,瞬間覺得解放:世界上的好書那么多,要接觸更寬廣的世界才對;而且有兩套佩奇已經(jīng)足夠多了,何況還有電視劇。此外的童書獎項總結(jié),不低估孩子的閱讀接受能力,套書要不要買,買書讀書不以輔導或管教為目的,等等,都很有借鑒意義。而作者列出的書單,對于讀書、借書、買書都很有幫助??上?,這次細看下,我們讀的不到十分之一。
此外還有一些有關(guān)讀書的問答,這些問題,自己心里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好像一篇文章都沒寫完,這本書主要的內(nèi)容已經(jīng)總結(jié)了個七七八八。那么,這些內(nèi)容,有沒有寫成一本書的必要,這本書,有沒有買來讀的必要?說實話,我昨晚花半個小時翻完之后,真的好好想了想這個問題。然后,今天早上從小姑娘的幼兒園回來的路上,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首先,要感謝作者的分享。這本書對作者而言,是很有意義的,是她這些年育兒理念的一個總結(jié)和闡釋,也是這些年與兒女一起成長的一份記錄。而她愿意把這些寫出來,與大家分享,以幫到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這是值得感謝的。何況,作者提供的是成功的經(jīng)驗,也許不適用于每個人,但至少可以拿來借鑒。
還有,看到汪培珽的簡介: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MBA,銀行職場工作九年,決定成為全職媽媽,用心陪伴一對兒女成長,深覺在親子教育上“用對方法”的重要性,于是將親身的教養(yǎng)經(jīng)驗整理研究,自創(chuàng)“愛孩子也愛自己的7堂課”教養(yǎng)理論,在幼兒園、小學、基金會、圖書館和成長團體之間積極推廣,開辦課程、舉行演講并接受咨詢。
有沒有一點眼熟的感覺,很多做的比較好的親子類公號(不是越來越商業(yè)的那種,而是真的想分享的那種,比如“大J小D”),背后多半都有一個這樣的女人,走的方向,也大致相同,出書、講座,這個時代的方式更多,電臺、直播,等等,或多或少,是能夠幫助到很多爸爸媽媽的,或者是具體的育兒方法,或者是身為父母的態(tài)度,或者是自己的經(jīng)歷,甚至全職媽媽身份的突圍。育兒路上,一代又一代人在前仆后繼,要感謝他們的經(jīng)驗和分享。
其次,這本書很適合新手家長,特別是對讀書和培養(yǎng)孩子讀書有興趣的新手家長。
在小家伙剛到來時的兵荒馬亂里,大概會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時間沒有心思讀完一本書,而這本書特別的簡單易讀,一兩個小時就能讀完,一定能帶來一點讀完一本書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畢竟不是支離破碎的單篇文字。這是我回想當初讀這本書時的感覺總結(jié)出來的。
作者的短話長說,可以看做是絮絮叨叨,也可以看做是耐心細致,完全可以把她當成一個老朋友,一個有經(jīng)驗的過來人,聽她細細說那些與孩子一起讀書的美好,那些經(jīng)驗或者失誤,從她的耐心與愛心里審視自己的耐心與愛心,自己一定也有所得。
而書中的共讀方法,然后與小嬰兒和小朋友交流,也一定對新手家長有所幫助。至于如何選書和推薦書單,直接拿來主義,可以省卻很多彷徨和糾結(jié)。
只是,當孩子長到兩三歲,這些路都一一走過之后,就會覺得這些事情實在是簡單至極;就像回憶那些一歲前讓人頭痛的吃喝拉撒睡,現(xiàn)在真的是:那都不是事兒。原來,這里就已有了我們和小家伙們一起成長的痕跡。
不過,有時回頭看看來來時路,還是可以“溫故而知新”的,這本書,昨晚只是重翻了半個小時,就有兩三個地方給我當下以幫助,還有那么三五句話讓我沉思和反思,這也很好。
最后,關(guān)于這本書值不值得買。如果是在國內(nèi)的想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新手爸媽,這本書是可以買的;如果是像我一樣要飄洋過海背到異國他鄉(xiāng),那就不必買了,找找電子書資源就好,因為這么簡單的一本書,出版社有點太舍得用料了,不太有必要讓它占空間占重量。讀還是值得讀的,哪怕如我一般只翻半個小時,也是開卷有益。
附:思維導圖(實在不想讀,看看這張總結(jié)圖也行。如果網(wǎng)頁看不太清楚,可以下載圖片,再在電腦或手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