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我一直對詩詞古風(fēng)這些事兒,沒有抵抗力。從電視劇《紅樓夢》里的歌曲,到鄧麗君的《淡淡幽情》,再到古意盎然的秘密后院的《江湖邊》,還有種種由詩詞化入的古風(fēng)歌,總是一聽之下,就會喜歡的不得了。
所以,當周六的晚上,哄娃睡著以后,看到一篇關(guān)于央視的綜藝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的介紹后,瞬間便精神起來,第二天一大早就打開電視,找到節(jié)目,作為背景音,邊和娃玩,邊聽邊看起來,遇見我家小朋友熟悉的詩詞,我們還一起讀一讀。
一期下來,感動有之,感慨亦有之,總的來說,感動多于尷尬,要感謝央視在《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之后,又奉獻出這樣一檔古今傳承、老少皆宜、中外共賞的綜藝節(jié)目。
當然,最主要的是,這是一個可以讓我?guī)е∨笥堰呁孢吙催呏v解,一次性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大部分元素體驗個遍的節(jié)目;或者,要求再低點,這個節(jié)目,讓我覺得,作為一名大人,在小朋友面前看電視,好像也不是一件多么不可原諒的事兒了。
節(jié)目選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再請音樂家或者歌手演唱出來,然后再由詩詞專家或者音樂專家做相應(yīng)的講解,講一講詩詞里的門道或者詩詞背后的那些事兒,有時再由主持人或者其他嘉賓挖掘一下和詩以歌的那些創(chuàng)作故事,所以,這又是一檔寓教于樂的節(jié)目。
不想夸它做的多么多么好,事實上,節(jié)目想呈現(xiàn)的東西太多,想抓住更多受眾的意圖也太明顯,終究有種大雜燴的混亂感。不精致,但還是應(yīng)當感謝他們的嘗試。畢竟,有的吃,總比什么都沒有強嘛。而且,每一期,總還是有一些能打動我的東西,也總有一些我想和我家姑娘們一起說一說的東西,大可各取所需。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我很驚喜,能夠看到陳力,看到胡德夫,看到汪明荃和羅家英。陳力對《紅樓夢》的演繹,是我聽過的最好的,其他人的,要么太柔無力度,要么太用力而無感情,而陳力的聲音,這么多年,竟然無變化,太讓人驚嘆,同時有種美好的東西穿透時光、未被歲月侵蝕的感動。胡德夫的聲音和他的鋼琴,聽到就會讓心靜下來,讓民謠也可以顯得那么大氣。而羅家英和汪明荃,雖然總是會被“Only you”出戲,雖然那首《鵲橋仙》的改編也不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版本,但他們倆的情感卻著實可以讓人嘆一把。
還有一些也很讓我驚艷,第一期里的《苔》,小女孩的聲音那么純凈,非音樂出身的支教老師的譜曲那么簡單,但讓人一聽便想唱,一聽便會唱,想來,最是簡單質(zhì)樸,最有感染力。曹軒賓對《送元二使安西》改編的《別君嘆》,在一眾混雜的透著春晚氣質(zhì)的改編中,讓人耳目一新,好聽的直達心靈。還有趙照的《聲律啟蒙》,聲音曲調(diào)真舒服,忍不住想把《聲律啟蒙》、《笠翁對韻》這些文字簡單、節(jié)奏感滿滿的小書翻出來再讀一讀。
把自己拋離,從想給孩子進行中國文化潛移默化的角度來說,這個節(jié)目也是可以打上八十分的。我可以和她們一起重溫已讀過的詩,像《明日歌》、《登鸛雀樓》,甚至那首歡呼雀躍的《鵝鵝鵝》,都可以把小朋友的耳朵拉過來。而且節(jié)目組的意圖如此明顯,有一半的時間都有小朋友們的身影出現(xiàn),同時還貼出某某小學(xué)、某某國際學(xué)校、某某藝術(shù)中心,這是既要拉來小朋友觀眾,也給小朋友們的家長以指引么?
當然,也可以借此給小朋友們引進新的詩詞,就我家來說,《苔》、《贈從弟》、《定風(fēng)波》、《墨梅》、《木蘭詩》,等等,都是可以趁機帶小姑娘一起來讀的,《聲律啟蒙》,甚至《三字經(jīng)》,也可以重新考慮了。
至于通過演唱后的講解環(huán)節(jié),以加深對詩詞的理解,那是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說更有意義的,我家孩子聽聽詩詞聽聽節(jié)奏,磨磨耳朵就行了。
此外,還有一重意外的驚喜,借這個節(jié)目可以和她們一起重新認識下中國民樂,古琴、編鐘、嗩吶、二胡、琵琶,等等,從外形,到音色,到演奏方式,都在節(jié)目里有很直觀的展示,雖然比不得親自觸碰來得直接,但已省的我一一找來,再枯燥的說給她聽。已然好太多。
最后,央視的這鍋古詩詞的大雜燴,已不限于電視,節(jié)目還有相關(guān)的手機壁紙,每首詩都配一幅意境海報,很多還蠻傳神的。所以,念完詩詞后,大可以找來相關(guān)古詩配圖一起看看,當然,更可以先帶著孩子畫一幅,然后再一起對照感受下。
所以啊,經(jīng)典永流傳,經(jīng)典共賞之,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不管愛好點在哪里,我們都能在《經(jīng)典詠流傳》這鍋有著豐富食材的大雜燴里,找到點喜歡的、需要的,來填滿自己面前的那個碗。不妨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