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們已經(jīng)脫離主流進階路線一段時間了。不管是分級還是小說、科普讀物,我都沒有按照難度級別來進行。娃喜歡哪方面,對哪方面感興趣我就找來給娃看看,不感興趣的我就自己先看,跟娃聊聊天也挺不錯。
有時候一本書很難,但因為娃特別感興趣,前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所以即便有生單詞或者專業(yè)詞匯也不怎么影響他理解。有些書是因為我提前看過,之后有意無意地就會跟娃聊起來,等娃熟悉了這個話題我再拿出那本書來給娃讀,娃也不會覺得內(nèi)容陌生或是有畏難情緒。
上個寒假我們還在razi級,那時候的方法是每天讀一兩本。之后想買j,賣家遲遲不發(fā)貨,說是沒貨。于是我退了款,直接找G2。之后先讀了K,但是感覺有些話題娃不熟悉,讀了也沒印象,對英語、認知好像都沒什么太大影響,所以我就暫停了上述一本一本讀過去的方法,改為隨意抽書的方式。有時抽到p,碰巧是娃感興趣的話題,讀下來就沒什么難度,這種情況他會一口氣讀完。有時候是娃不怎么熟悉的內(nèi)容,那就分幾次讀完。
后來我覺得這樣做有點太過于隨意了,就想到了文章開頭的方法,以娃的興趣為出發(fā)點,在整個G2分級中尋找娃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果然進展比較順利。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暫時沒有讀raz,把學樂大樹的真實百科系列安排起來,每天讀一兩頁的樣子,輔助一些NASA、國家地理的科普讀物展開閱讀。這一系列讀完之后我準備把razG2中找到的相關書籍羅列出來讓娃延伸閱讀,算是一種比較粗略的主題式閱讀,比按照難度級別來讀更適合目前的狀態(tài)。
Raz雖然是打亂難度級別的,但牛津樹我們基本上是按照級別老老實實一本一本讀上來的。這套書的圖畫信息密集,也會牽涉到一些人文、歷史知識,因而讀得慢,也沒有刻意打亂級別。曾經(jīng)在6級還是7級的時候把10級拿出來聽了一遍,發(fā)現(xiàn)很多情節(jié)會在8、9級出現(xiàn),這樣打亂難度級別故事就斷開了,而且10級之后包括的歷史知識更加豐富,遠不是娃能所理解的,所以這套分級我們是一本一本按順序來的。
之前在圓桌看到過花友的帖子,說raz進行到m、n之后生詞大量增加,光靠raz一級一級上升根本不可行。我原先也有點擔心這個問題,不過按照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來看,生詞其實問題不大,認知才是天花板。如果娃對這一方面的知識體系比較熟悉,那么就算有生詞,根據(jù)上下文他也猜出來,這也正是我們在G2階段能打亂級別閱讀的原因。
小花生改版之后能夠看到娃的閱讀級別,我知道有水分,但還是興沖沖地讓娃看了自己的進階路線。
我們對英語投入不多,目標是課內(nèi)輕松,無出國讀書打算。目前對這門外語的重點放在聽、讀上,聽、讀的重點放在積累詞匯上。學齡后肯定還會有所變化,我們的路線特點就是一直在變,每個階段,每個級別都不一樣。曾經(jīng)接到過很多次類似“分級應該怎么刷”的問題邀請,以前我還會仔仔細細回答一番,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沒辦法回答了,因為方法一直在變,沒法幾句話說明白。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沒有哪種路線是王道,沒有哪種方法適合所有人,多嘗試、調(diào)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