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生來接觸這個世界,自然要與食物打交道。認知食物的方式有很多種,《狼先生餓了》這繪本讓我看到了一種嶄新的認知食物的方式。
這繪本到底有多特別呢?
如果就故事來說的話,它很簡單。它講述了狼先生肚子餓了,想要吃東西,可是它應該吃什么東西呢?狼先生想吃的食物每一頁都有!這就需要小朋友的觀察能力與動手能力。
這就涉及到了本書的設計的獨特性與創(chuàng)新性。本書每一頁有好多種物品,當然也有狼先生想吃的食物。這種食物與其他物品的區(qū)別在于它被做成了魔術貼,可以用手取下來,然后貼在狼先生的肚子上。當狼先生吃下足夠多的食物,它自然就填飽了肚子。
如此的設計與制作,其實對于低幼的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小孩子對于新奇的東西都有強大的好奇心,這好奇心促使他們?nèi)ビ^察與研究。如此以來,小孩子可以在認識每一頁物品的基礎上,找到狼先生想要吃的食物。也可以這樣說,雖然孩子們找到了狼先生要吃的食物,也認識了更多的物品。
另一個好處就是,幼兒時期正是培養(yǎng)小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時間段,小孩子通過認識食物,玩游戲,在學習與游戲的基礎上,也漸漸能夠理解將物品放回原處的重要性。如若不然,狼先生吃掉了食物,可就真的被吃掉(找不到)了。為了能夠下次再玩游戲,小朋友自然也會慢慢養(yǎng)成將物品放置原位的習慣。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每一頁內(nèi)容設計并不相似。
比如:一個蘑菇。這一頁上的圖案,除了蘑菇之外,其他都是廚房用品,只有蘑菇是不一樣的類別。當然,有些廚房用具根本是無法食用的。因此,家長可以在帶領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梳理一下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一只梨,這一頁內(nèi)容則都是水果,橙子、香蕉、蘋果、檸檬等都有,而且它們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家長就可以引領孩子去數(shù)一數(shù)不同類別的水果究竟有幾個。于是,這本書也可以變成數(shù)學書。
一個飯團,這一頁就好像是一頓早餐,有飯團、煎蛋、雞蛋面、芥末醬……
一塊奶酪,這一頁就好像是冰箱內(nèi)一層層擺放的物品,整整齊齊的擺放起來。家長們也可以跟孩子們講述如何擺放冰箱里的東西,怎樣才能保證整潔與美觀。
這些別具一格的設計,足以看出來《狼先生餓了》制作的精心與細心。其實很多意外的驚喜都是從小細節(jié)中看出來的,無疑這本書做到了這一點。
而本書的開頁形式也讓人耳目一新。不管我們翻到哪一頁,空空肚子的狼先生永遠都可以一眼看得見,這就可以使得小朋友找尋到狼先生要吃的食物,直接填到狼先生的肚子里。當然,取下放回原處也同樣很方便。
如今市面上,講述食物認知的書籍很多,但是如此精心設計,有趣又好玩的繪本,恐怕還真難找。孩子們在閱讀這本《狼先生餓了》的過程中,不僅認識的食物,還學會了觀察,鍛煉了動手能力,學會食物分類能力,甚至可以將本書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當然,作為一本好玩的書籍,它或許還有很多小細節(jié)值得你去觀察與尋找,說不定還能用它來做更多有趣的事情。當然,對于低幼的孩子來說,這本書在家長的引導下學習收獲會更多。
不得不說,家里有低幼兒童的話,這本書一定不要錯過,它真的太有趣了!